立,汉语常用字,读作lì,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人站在地上,后引申为树立、设立、建立等词义。
字源演变
甲骨文“立”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下面一横是指事符号,意为地面。甲骨文“立”字既表示站立,也表示站立的地方,本义就是人站在地上。如《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后引申为树立、设立、建立等词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人的形象性似更强。篆文,把站着的“人”写成“介”,将原分腿叉立变成了正面直立。隶书“立”字,已彻底失去人的形象。
在中国哲学文化历史上,“立”字与其他众多文字一样,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不同的解释。
从慧识哲学文化的层面上解析,“立”(图5)的正确会意应该是:大,为道;一,为德。以图象义,“大”居“一”上,即道以德显为立。老子曾经在他的五千言当中说:“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告诉人们,大,就是道的名。从慧识哲学文化时期创造的甲骨文与金文的立之文形中,可以解读出,其本义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屹立于地,大道的真理深入人间,人类将信念改变为崇信大道,就是立。
从立的体字形上可以看到,“立”(图9)上面的“S”,也就是“玄之有去”的“玄”(甲骨文“玄”),是指道德的能量灌输到大地上来,而且,这个法则只有“人”能明白。这个立字非常完美而形象地揭示了“天、地、人”与“道、德、人”的整体立意。篆体时期,立字仍然保留着这种直指本义的象形表意,而且,从篆体的立字中,可以看出“S”玄曲波在字的顶部以及两侧的象形,都是直指“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的本义。
从智识哲学文化的层面上解析,楷体的立字,两点立在天地之间,另外一点(、)高悬天外,出现了天地分离与人天相隔之象,丢失了“立”的初始本义。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1.站:立正|立定|站立|坐立不安。
2.直立的:立柜|立柱|立轴。
3.使竖立;竖起来:立竿见影|把电线杆立起来。
4.建树;设立:树立|立功|立志。
5.制定;订立:立法|立字据|立个合同。
6.生存;存在:自立|独立|并立。
7.即刻;马上:立刻|立即|当机立断。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命》:“陆运水输,策远之肤功立奏;相机制变,讧内之巨患以消。”
8.指确定继承地位:立皇太子|立嗣。
9.姓。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lì | 动词 | 站立。 | stand | 《礼记·曲礼上》:“立必正方,不倾听。” | 立正、肃立 |
竖起。引申为直立的。 | erect;set upright | 《书·牧誓》:“比尔干,立尔矛。” | 立竿见影 | ||
建树;成就。 | 《广雅·释话三》:“立,成也。” | 立德、立言 | |||
设置;设立。 | set up;put up;establish;found |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 立元、立制 | ||
制订;订立。 | lay down;draw up;conclude | 《商君书·更法》:“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 立法、立约 | ||
帝王或诸侯即位。 | be enthroned;ascend the throne |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桓公立,乃老。” | 立君、立朝 | ||
确定;决定。 | define;decide;determine | 《后汉书·郎顗传》:“恭陵火灾,主名未立。” | 立计、立报 | ||
通“粒”。以谷米为食。 | take food | 《字汇·立部》:“立,与粒同。” | |||
名词 | 成熟。 | 《后汉书·张奋传》:“今复久旱,秋稼未立。” | |||
特指三十岁。 | 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年甫过立,奄与世辞。” | 而立 | |||
存在。 | exist;subsist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 自立、独立 | ||
坚定。 | 《字汇·立部》:“立,坚也。” | ||||
姓。 | 《万姓统谱·编韵》:“立,唐立述,长兴令。元立理威,至元中……以为嘉定路守……本朝立述,卢龙卫人,洪武中任山西长治县知县。” | ||||
副词 | 即刻。 | immediately | 《荀子·荣辱》:“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 | 立候回音 | |
qì | 动词 | 通“泣"。哭泣。 | cry;weep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十八》:“及晏子卒,公出屏而立。” | |
wèi | 名词 | 通“位”。爵次、位次。 | precedence | 《篇海类编·人事类·立部》:“立,古位字。” |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入切,音力。《说文》立,住也。《释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驻其所也。《广韵》立,行立。《礼·曲礼》立必正方。
又成也。《礼·冠义》而後礼义立。
又坚也。《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论语》三十而立。
又树立也。《易·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隂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左传·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又置也,建也。《书·牧誓》立尔矛。《周礼·天官》建其牧,立其监。《左传·桓二年》师服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又存立也。《论语》己欲立而立人。
又速意也。《史记·平原君传》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又直起也。《前汉·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
又《杜甫·朝献太淸宫赋》四海之水皆立。《张翥诗》蝃蝀下飮湖水立。
又《赵孟頫诗》骥闻秋风双耳立。
又赤立。《宋史·乔行?传》百姓多垂罄之宝,州县多赤立之帑。
又阙立。《张衡·周天大象赋》阙立拟乎两观,水府司乎百川。
又立政,尚书篇名,周公作。
又车名。《後汉·舆服志》有立车。
又与粒通。《诗·周颂》立我烝民。《笺》立,当作粒。
又姓。汉有贤人立如子,唐有长兴令立述。
又于贵切。同位。《石经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周礼·春官》小宗伯掌神位。《注》故书位作立。郑司农云:古者立位同字。
说文解字
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属皆从立。力入切〖注〗臣铉等曰:大,人也。一,地也。会意。
说文解字注
(立)侸也。
侸各本作住。今正。人部曰。侸者、立也。与此为互训。浅人易为住字。亦许书之所无。
从穴在一之上。
在各本作立。今正。
铉曰。大、人也。一、地也。㑹意。
力入切。七部。凡立之属皆从立。
该文章由作者:【密集阵】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