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是古老的游戏和运动,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楚国,后流传至民间,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拔河属于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现在流行的拔河方式是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执粗绳的一边,同时用力拉绳,以把绳中间系的标志拉过规定界线为胜。在1900年到1920年的五届奥运会比赛中,拔河都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之后,拔河被取消奥运会资格。
概述
拔河运动起源于中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最初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游戏方式,通常在盛大的节日或祭祀时举行,以此表达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憧憬。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从自发的民间游戏行为逐步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拔河运动简单、易学、易行,参与面广,参加人数多,是最能体现团结拼搏、健康向上精神风貌和团队精神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非常适合作为全民健身形式普及和推广。目前,拔河已被列为全国农民运动会和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把拔河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历史
起源
拔河始于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国地处大江南北,水道纵横,除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舟师,并曾发明一种称之为“钩拒”的兵器,专门用于水上作战。当敌人败退时,军士以钩拒将敌船钩住,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后来钩拒从军中流传至民间,演变为拔河比赛。《墨子·鲁问》就有记载:当时楚国与越国之间进行水上舟战,楚国聘请来鲁班设计了一种名为“钩强” 的器具,在舟战占优势的情况下可以用它钩住敌舟,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
发展
到了唐代,拔河活动已广泛展开。“大麻全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可见古代参加拔河的人数比现在的多得多。 《唐语林》载:“拔河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桓,长四、五十丈”。大绳正中插一根大旗,旗的两边划两条竖线,称为河界线。比赛时,以河界线为胜负标志,所以改称“钩拒之戏”为“拔河”。一声令下,河界两边选手紧挽绳索,“使相牵引”,围观者“震鼓叫噪,为之鼓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湖南第一届省运会把拔河列为竞赛项目。中华民国时期,农村、学校、机关团体以及工矿企业,常开展拔河竞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拔河列入各市、县运动会以及工人、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技巧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家Hay(1993)在其有关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技术论箸中认为,运动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描写、分析与评估人体运动时,身体之内在与外在力量,以及这些力量所造成影响的一门学问。因此透过力学的角度来对拔河进行探讨将有助于观念的氂清与现象的解释,进而建立运动技术教学和训练的基础,使得拔河运动技术能够提升,竞赛能力得以突破。
力学特色
现代拔河运动的特色是参与的双方体重同等级,透过拔河绳的互拉以进行对抗的比赛。胜负的判定端看那一队先将对方拉向该队,且使拔河绳上的标志点超过所订定的界缐。因此拔河教练及选手所关心的是如何透过训练及姿势上的改变和靠绳位置的变化得以产生较佳及持续的水平拉力,使足够将对手拉向我方场地而获得胜利。透过自由体图的解析,可以让我们对于拔河姿势中各作用力间的相互关系有较明确的认识。
自由体图
(你的身体的姿势)
假设右图为一平衡的情况下,作用力于重心(CG)的力为重力(Fcg),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与垂直分力分别为(Gh)与(Gv);绳子反作用力的水平与垂直分力分别为(Ph)与(Pv)。
倾倒力矩与回复力矩
假设在拔河时之支点位于足部压力中心处,若要让身体达到平衡必须具备下列二个条件:一为合力为零,亦即图一中的重力(Fcg)等于地面垂直反作用力(Gv)与拔河绳上垂直分力(Pv)的和,其公式是Fcg=Gv+Pv;二为合力矩为零,亦即透过握绳处至足部支点所产生的倾倒力矩要等于由重力至足部支点所产生的回复力矩。
摩擦力
于现代室内拔河比赛中,选手穿著利于比赛的专用拔河鞋,其最主要的著眼点是专用拔河鞋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在相同的垂直作用立下,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如此较有利于姿势的稳定与平衡;一训练有素之一流队伍对拔河鞋底及拔河道表面的洁净都非常注意,其原因在于两者表面的不洁是造成摩擦系数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心至足部支点与地面的夹角愈小,所获得的水平分力最大,但垂直分力也愈小,若垂直分力所造成的摩擦力小于对方之拉力时,将产生不利的滑动现象。如重心至足部之点与地面的夹角角度较大时,回复力矩小于倾倒力矩,虽不易滑动,但因回复力矩的减小容易发生体轴向前倾倒的现象,这对比赛亦是不利的。
合力
经由研究数据发现,若有两位各能产生80公斤重(KGW)水平拉力的选手,以串联的方式测量其总拉力,所得之合力值要小于两位选手之水平拉力的和160公斤重(KGW),其原因在于两人以串联方式来拉的情况下,合力会有所消耗,这种现象在多人的情况下更明显。因此教练在安排选手位置及选手施力方向的指导需要注意到合力的因素。施力需施在有利的方向上及时间点上,方能对我方有利,否则纵使具备有极大的肌力,若不能在相同的时间脉动时配合施以有效的水平方向上的力,也是不具意义的,甚至要再产生一力来平衡此多馀的力。因此参赛的八位选手若在产生作用力的时间上能够一致,以在单位时间内便可产生较大的冲量(作用力合力F×作用时间T),给予对方较大的破坏性。
基本力学模式
经由运动学研究,拔河运动是透过身体三组重要的关节组合运作的杠杆作用型态,一为腿瞪力的膝关节(β),其最佳角度介于110度至160度间;二为躯干张力的髋关节(γ),其最佳角度介于90度至120度间;三为足部支点与地面的夹角(α),其最佳角度介于40度至60度之间。
该文章由作者:【郑三炮】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