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拼音:yóu),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又(指手)”上加一短横,这一短横一说像生疣(一种皮肤病)的样子,一说像多指的样子。是“疣”的初文。疣和多指在人体是多余的、不正常的,故引申为过错,由过错又引申为指责。疣和多指是突出于皮肤的,所以又引申为突出、异常、特别,后世多用此义。
字源演变
指事字。甲骨文中的“尤”字主体为手形(作“又”字),手上多出一短横,是指事符号。这一短横代表的形象,有两说。一说像多指症患者多出的手指;一说像手上生出的赘疣,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金文中的“尤”与甲骨文相似,基本没有变化。篆文把甲骨文中手指上的一撇延长,隶书、楷书将笔画平直化,成为现代的“尤”字。
“尤”的本义应是手上所生赘疣,但这个意思不常用,后来为其专造“疣”字。无论是多指还是赘疣,都是病态,所以“尤”引申指罪过、过失。“尤”从罪过、过失引申为认为谁有罪过、过失,即怪罪、责怪,如成语“怨天尤人”。多指和赘疣都是突出于皮肤上的,所以“尤”又引申为突出的、超过一般的。虚化为副词后,意思是特别、格外,相当于现代汉语双音词“尤其”。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特异的,突出的:尤为(wéi )、尤异、无耻之尤。
更加,格外:尤其。
过失:效尤(学着别人做坏事)。
怨恨,归咎:怨天尤人。
姓。
详细释义
尤 yóu
〈形〉
(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
2. 同本义 [outstanding]
尤,异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
尤,怪也。——《小尔雅》
尤,异也。——《广雅》
夫有尤物。——《左传•昭公八年》。注:「异也。」
而视之尤。——《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甚也。」
然有知强弱之所尤。——《管子•侈靡》。注:「殊绝也。」
夫子,物之尤也。——《庄子》
又如:尤功(功绩最卓著。亦指功绩最卓著的人)
惊异 [staring]
公饮之酒,厚酬之,赐及从者。司马亦如之。张丐尤之。——《左传》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乙部】羽求切(yóu)
(尤)异也。从乙又声。
【注释】徐锴注:“乙欲出而见阂,见阂则显其尤异也。”
说文解字注
(尤)异也。从乙,又声。羽求切,古音在一部。读如怡。
广韵
羽求切,平尤匣 ‖ 尤声之部(yóu)
尤,过也。甚也。怨也。多也。《说文》:“异也。”又姓,出《姓苑》。羽求切。九。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尢部】尤;康熙笔画:4画;部外笔画:1画
古文:怣
(yóu)《唐韵》《集韵》羽求切。《韵会》疑求切。《正韵》于求切。并音邮。
《说文》:尤,异也。从乙又声。徐曰:乙欲出而见阂,则显其尤异者也。司马相如《封禅文》:未有殊尤绝迹可考於今者。注:尤,异也。一曰甚也,过也。
又《广韵》:怨也。《诗·鄘风》:许人尤之,众稚且狂。《左传·僖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又最也。《庄子·徐无鬼》:夫子物之尤也。注:言於人物之中称之为最。
又蚩尤,黄帝臣。帝与战於涿鹿,杀之。今画其形於旗上,名蚩尤旗。又彗星亦名蚩尤旗。
又姑尤,齐东界二水名。《左传·昭二十年》:聊摄以东,姑尤以西。
又姓。见《姓苑》。
又《集韵》通作邮。《诗·小雅》:不知其邮。《前汉》成帝诏:以显其邮。
又叶户恢切,音回。《诗·小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叶上梅。
又叶与之切,音怡。《诗·鄘风》:大夫君子,无我有尤。叶下之。
又叶以诸切,音余。《道藏歌》:日月粲华晖,如光照真符。亿兆不同劫,千载莫之尤。
该文章由作者:【大米小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