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陆,古代博戏用具。是一种棋盘游戏,棋子的移动以掷骰子的点数决定,首位把所有棋子移离棋盘的玩者可获得胜利。游戏在世界多个地方演变出多个版本,但保留一些共通的基本元素。在游戏中,每位玩者尽力把棋子移动及移离棋盘。虽然游戏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游戏的策略仍然十分重要。每次掷骰子,玩者都要从多种选择中选出最佳的走法。
简介
隆时期,民间用双陆棋来赌博,乾隆下令封杀双陆棋,如今已失传。双陆应是一种类似飞行棋的游戏,从文学作品中的记载和传世文物来看,双陆曾经相当流行过。
在我国古代的博戏中,除了六博以外,还有一种叫“双陆”的盘局游戏曾经风行一时。这种棋戏在古代又叫“握槊”、“长行”,另外还有“波罗塞戏”的别名。关于双陆在中国的出现,有着多种说法。《事物纪原》一书说,三国时曹魏“陈思王曹子建制双陆,置投子二”。而《山樵暇语》则认为“双陆出天竺(今印度)其流入中国则自曹植始之也”。上述二种看法虽在双陆的起源方面相异,但均以汉魏之际作为在中国出现的始发点,表明双陆这一棋戏于三国时已在中国流行了。宋人洪遵著有《谱双》一书,书中列出北双陆、大食双陆、广州双陆、真腊阇婆双陆、南皮双陆、日本双陆等多种。制度不尽相同,玩法、称谓、术语互有歧异。
从这一点来分析,双陆当是舶来之品,传入日久,才化入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中华古游戏。
双陆传入中国后,流行于曹魏,盛于南北朝、隋、唐以迄宋、元时期。但隋以前的史籍中,谈及双陆者鲜见,到了唐朝,记载才多起来。《旧唐书.后妃传》记载:武三思进入宫中,被升为御床,有一次和韦后打双陆,唐中宗就在一旁为他们点筹进行娱乐游戏。唐代张读的《宣室志》里还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秀才一天在洛阳城内的一处空宅中借宿,睡梦中看见堂中走出道士、和尚各15人,排作6行;另有两个怪物出现,各有21个洞眼,其中四眼闪动着红光。
道士和和尚在怪物的指挥下或奔或走,分布四方,聚散无常。每当人单行时,常被对方的人众击倒而离开。第二天,秀才在堂上寻找,结果从壁角中发现双陆子30枚、骰子一对,才明白了原委。从这则故事中,我们看出流行于唐时双陆的大略形制。
在日本,现存有一部叫做《双陆锦囊钞》的书,书中简要地述说了双陆的玩法。日本的双陆是唐朝时传入的,因此,其格式和行棋方法完全照搬唐式。根据书中所述,一套双陆主要包括棋盘,黑白棋子各15枚,骰子2枚。其中棋盘上面刻有对等的12竖线;骰子呈六面体,分别刻有从一到六的数值。玩时,首先掷出二骰,骰子顶面所显示的值是几,便行进几步。先将全部己方15枚棋子走进最后的6条刻线以内者,即获全胜。由于这种棋戏进退幅度大,胜负转换易,因而带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偶然性。
宋代,双陆在各地更为普及。当时,北方的酒楼茶馆里,往往设有双陆盘,供人们边品茶边玩双陆。这时的城市中还出现了双陆的赌博组织,一般在双陆赌博时均设有筹,以筹之多少赌得钱财,外人入赌,还有优惠条件,如预先受饶3一4筹(胜一局双陆至多得2筹)等,可以想见赌博组织中高手的实力。这时的双陆形制与打法和唐代差别不大,宋末元初人陈元散在《事林广记》一书中曾刻入了当时流行的“打双陆图”,对双陆的格式、布局有着形象的表现。
1974年,辽宁法库县叶茂台7号辽墓中出土了一副双陆棋具。其棋盘长52.8厘米,宽25.4厘米,左右两个长边各以骨片嵌制了12个圆型的“路”标和一个新月型的“门”标。棋子为尖顶平底中有束腰,高4.6厘米,底径2.5厘米,共30枚,一半为白子,一半施黑漆为黑子。两枚骰子出土时已朽。这副双陆棋具与《事林广记》中的“打双陆图”形制相一致,反映出当时北方的契丹人中也盛行双陆游戏。
双陆在清初已呈衰势。在清初李渔《风筝误》等小说、剧本中尚有提及。《红楼梦》中写了大量游戏,却已不见双陆的踪影,可见此时双陆已彻底不彰了。
由于双陆已失传,有些学者曾试图将双陆游戏恢复,但未能成功。
历史
双陆在唐代、五代、辽代、金代、元代曾风靡一时,连武则天、后唐明宗也喜欢下双陆棋。《唐国史补》记载武则天梦见与大罗天女打双陆。局中只要有子,旋即被打将,不得其位,频频输给天女。狄仁杰则告诉她说是「双陆不胜,无子也。」劝说是上天在利用棋子来警示武则天。宋元话本小说《梁公九谏》中〈第六谏〉、《狄仁杰传》、《天中记》、《渊鉴类函》也有类似的故事。
其博法已于清末失传,但双陆的局、马、骰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不乏实例。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件镶嵌螺甸的双陆局,长28厘米,高7.8厘米,曲尺形足间开壶门洞,下有托泥,局面上沿长边中央有月牙形的“门”,左右各有6个以螺钿镶成的花眼,局中央有纵向、横向格线各2条,围成3个空间,内以螺钿镶嵌成云朵、花枝、飞鸟图案。1974年辽宁法库叶茂台出土的双陆局上尚置有全套髹漆的木马及象牙骰子。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时的双陆,马用玉制作,骰子也是青玉的,0.7厘米见方,十分精美。
宋代洪遵着有《谱双》一书,是详记双陆的类型、局盘制度、布子格式、行马规则等的重要文献。
规则
红棋和黑棋的移动方向
双陆的目的是将己方所有棋子越过对方,然后再移离棋盘。游戏开始时,棋子较为分散,游戏中可能被对方攻击或阻挡。由于下一盘棋所需的时间很短,比赛中通常采用计分制,首先获得一定分数的一方为胜利者。
设备
棋盘
两套不同颜色的十五枚棋子(每位玩者一套)
四个骰子(每位玩者两个)
倍数方块
摆法
棋盘的每一条边上都有十二个三角形,从右下角开始依顺时针方向用数字1到24编号(对方则正好相反,从右上角开始依逆时针方向编号,己方的第一点就是对方的第二十四点,己方的第二点就是对方的第二十三点,依此类推)。每位玩者将两枚棋子放在第二十四点,三枚棋子放在第八点,五枚棋子放在第十三点,五枚棋子放在第六点。
第一点到第六点叫做内盘,第七点到第十二点叫做外盘。第七点又叫做临界点,第十三点又叫做中点。
走法
游戏开始时,每位玩者掷一个骰子,点数较大者先走。双方轮流移动棋子,每次移动前掷两个骰子。
掷骰子后,玩者必须按照掷得的点数移动棋子。比方说,如果掷到6和3,就必须将一枚棋子向前移动6个点,再将另一枚棋子向前移动3个点。也可以将同一枚棋子移动6个点再移动3个点,或先移动3个点再移动6个点,但不能直接移动9个点。如果掷到两个相同的点数,就要按照掷得的点数移动棋子两次。比方说,如果掷到两个5,就要将四枚棋子向前移动5个点。
攻击弱棋
棋子只能移动到未被占据或被己方棋子占据的点,也可以移动到仅被一枚对方棋子占据的点——对方的这枚棋子叫做弱棋。弱棋被攻击后放在棋盘中央的分界上。棋子不能移动到已被两枚或以上对方棋子占据的点。因此不可能有任何点同时被己方和对方的棋子占据。
被攻击的棋子从分界上回到棋盘上之前,其它棋子不得移动。如果掷到2,就可将分界上的棋子移动到第二十三点;如果掷到3,就可将分界上的棋子移动到第二十二点,依此类推。
移离棋盘
如果所有棋子都回到了己方内盘,就可以开始将棋子移离棋盘。如果掷到1,就可将位于第一点的棋子移离棋盘;如果掷到2,就可将位于第二点的棋子移离棋盘,依此类推。不能将较低点的棋子移离棋盘,除非前面已没有棋子。比方说,如果掷到6和5,但第六点没有棋子,而第五点有两枚棋子,就必须从第五点将两枚棋子移走。
如果在移离棋盘时有棋子被对方攻击,就必须等该棋子回到了己方内盘后才可以继续移离棋盘。
胜负与得分
首先将所有棋子移离的一方获得胜利,可得一分。如果玩者还未开始将棋子移离棋盘,而对方已将所有棋子移离,对方就获得两分,称为“全胜”或“家乐”。如果玩者还未开始将棋子移离棋盘,且仍有棋子在分界上或在对方内盘上,而对方已将所有棋子移离,对方就获得三分,称为“完胜”或“百家乐”。
总点数
对局中某一方所有棋子所在的点数之和(分界上相当于第二十五点)叫做“总点数”。开局时双方的总点数为167。对局过程中总点数一般逐渐减少,但当棋子被攻击而进入分界时,总点数增加。哪一方总点数小,就意味着哪一方领先。
双陆变体
双陆有不少变体,有的变体摆法有所改变,有的则是走法不同,还有的变体对某些骰子点数有特殊的规定。
Acey-deucey是一种双陆变体,开始时棋盘上没有棋子,必须在游戏时放入。如果掷到1和2,可以任意走动两枚棋子,如果掷到两个相同的点数,移动棋子后可再掷一次。
超级双陆〔英文:Hypergammon〕是一种双陆变体,每位玩者只有三枚棋子,位于第24,23和22点上,该游戏已彻底解决,就是说,对于所有的三千二百万种局面,都已找到了取胜概率和最佳策略。
纳克双陆〔英文:Nackgammon〕是一种双陆变体,由纳克.巴拉德发明,摆法与双陆略有不同,第六点和中点比双陆少放一枚棋子,第二十三点放两枚棋子。与双陆相比,纳克双陆开局时总点数较大,因此所需时间较长,难度亦较大。
日本双陆〔英文:Sugoroku〕是一种双陆变体,6世纪时由中国传入日本,现流行于日本。其摆法与双陆相同,但规则略有不同。主要区别为日本双陆中首先将所有棋子移入己方内盘即算胜利,无需再移离棋盘(因此也就无所谓全胜和完胜),因此所需时间较短。日本双陆不使用倍数方块,也不允许占据连续六个点(所谓“占据某个点”是指该点至少有两枚己方的棋子)。与双陆相比,日本双陆规则比较简单。
该文章由作者:【正切函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