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舞(韩国传统舞蹈总称)

朝鲜半岛的韩民族(朝鲜民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韩舞是在三韩及朝鲜半岛的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1948年大韩民国建国之后,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与北朝鲜、中国朝鲜族不一样的舞蹈流派。

韩国的舞蹈是以传统为基础的,把过去的宫廷舞蹈直接搬上舞台,基本不修饰,重视原汁原味。其特点是古典与现代并存,北朝鲜和中国没有的宫廷舞、古典舞在韩舞中都有保留。主要形式有宫廷舞、农乐舞、古典舞、祭祀舞四种(有时候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鲜族舞和北朝鲜舞蹈也被翻译为“韩舞”)。

定义

历史渊源

是在古朝鲜、扶余、高句丽以及三韩等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而大韩民国,继承了半岛最后一个朝代——大韩帝国的首都、大部分人民、大部分城市,且未经过传统文化改造,留下了传统的原汁原味的韩舞,韩国流派可谓享用“正宗”二字。(北朝鲜舞蹈接受过社会主义改造,涉及封建、资本、修正主义的舞蹈全部失传,而中国朝鲜族舞蹈就是以北朝鲜舞蹈为基础的,且技巧风格受其他民族影响颇大)

古代舞蹈

先民中,不论是檀君时代的古朝鲜,还是貊貌、扶余、高句丽以及朝鲜半岛上的三韩,都是爱好与擅长歌舞的古老民族。据史料记载:古朝鲜“有婉转悦耳的音乐、歌谣,有轻快多姿的舞蹈”。扶余有“腊月祭天”的风习,届时“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平时也是“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音声不绝”,高句丽则有“暮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的习俗。

韩民族悠久的乐舞传统中,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因此,不论是唐、宋两代还是以后的文化输入,他们都能在广泛吸收外来的乐舞形式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使之不断发展。又由于宫廷的“乐舞”与民间的“乡乐”互为影响,相应提高增强了民间舞蹈的民族色彩,而且擅长歌舞的古老风习至今盛行不衰。

基本动作

鹤在韩民族心目中是善良、纯洁、长寿的象征,这种心态经过长期的艺术加工与不断升华,形成舞蹈最基本的步态,这种柔韧、飘逸的“鹤步”是形成萧洒、典雅风格的基础,创造出不同的舞蹈意境。舞蹈家们常用“踊布儿长短”(18/8拍,节奏沉着、舒缓)作“大鹤步”的训练,增强内在感觉和腿部控制力,体会鹤的心态。

“长短”与“呼吸”

长短是伴奏者通过杖鼓体现出来的艺术创造,包括节奏、节拍等诸多面,舞者的呼吸与之相吻合,才能完美地跳出这一长短的动律和风韵。因此,舞蹈者自己会不会打杖鼓,技艺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舞蹈表演。特别是女性舞蹈的“杖鼓舞”“剑舞”等更是如此。因此“长短”的掌握实际是对杖鼓演奏技艺的理解和对呼吸的恰当运用。

近现代舞蹈家的创作

古代的伎生制度和后来的卷番学校己积累了许多培训韩舞演员的经验,1930~40年代又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舞蹈演员。这些著名的舞蹈家把韩国的古代舞蹈和表演技艺,经加工改编创作出反映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现代生活的新型韩舞节目,并把这些富有东方农耕文化色彩的节目带到西方演出。韩舞民间舞的发展与提高,其间众多舞蹈家和民间艺人的功不可没,他们把宫廷舞蹈赋予生活气息,使民间的舞蹈技艺不断提高,并创作了许多新的舞蹈节目。

风格特色

韩舞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因为韩国历来受汉族的儒家“中庸”思想严重,“礼”学这潜意识的体现出,韩舞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对称”关系更是韩舞中的重要体现。首先,从动作上看,舞蹈动作多是圆形的。手臂是圆形的,身体是圆形的,路线也是圆形运动,因此不管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运动轨迹都体现出这种完美的对称方式。例如韩舞中的典型动作“划圆手”。即是由小臂带动经手腕到指尖的划圆动作。又如“翻摊扛手”:双手交替做扛顶手时,两只手运动路线是对称的,一只手顶起后向下落,另一只手抽起向上,顶起的手油手心向上转至手心向下,而抽起的手则手心向下转至手心向上,最后落于横开手位时已经变化为一阴一阳相互平衡的状态。

其二,从舞蹈形态角度看,韩舞在形态上体现为围、柠、含、曲、圆,主要的动作部位在上肢,而上肢的基本形态由主要体现在手臂、手位上。然而,不论是折臂行,还是各种手位,也都具有上述的“对称”关系。在舞蹈中体现为一种整齐、沉静、稳重、和谐之美感。

其三,从表演形式上,特别是气息运用上韩舞也体现出“对称”关系。气息运用是韩舞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势,经由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达成的。每种节奏都有其特定的鼓点和鼓击方法,亦有与其特点相应的舞蹈动作,而且要求舞者的呼吸必须与节奏相吻合。

部分舞蹈特征

韩舞种类繁多,尤其各种“长短”所产生不同性格舞蹈更具有独特风格,常用的有以下七种“长短”的性格舞,即:古格里舞、阳山道舞、它令舞、扎津古格里舞、沙尔普里、安旦舞及挥毛里舞。

古格里特点:它的特殊性就是在于以气息的运用来带动膝部的屈伸与步伐,并贯穿于全身。使舞蹈呈现出含蓄、柔韧、细腻、动静相间的风格特点,即以内之动,带动外之动,动中有线,静时线不断。

阳山道特点:音韵颠簸、感觉游荡、情绪激昂、动作流畅。

它令特点:音韵沉重、感觉伸展、情绪诙谐、动作潇洒。

扎津古格里特点:它活泼、伶俐、快捷,带有跳跃同时又有向上升的感觉,是一种跳跃“弹挑动律”呈现出"弹”“提”“碎”“点”“移”的动感特征。

安旦特点:它是一个“顿移动律”,动作大方、感觉跳跃、情绪高涨。

最著名作品介绍

一:《韩舞千秋》韩国“国字一号舞蹈剧目”,韩国国立舞蹈团经过五十年千锤百炼的珍贵成果,融合高度技术和专业舞蹈的表演,呈现韩国表演艺术精华,更是多位资深编舞家协力创造的心血结晶,演出日渐完美,是承先启后的艺术典范。

把韩国宁安详的本质,与威风凛凛的雄壮气概互相糅合,一柔一刚,造成烈鲜明又恰到好处的对比。从锦绣繁华的城堡生活,至光怪陆离的街头表演,都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多位编舞家共同编出两幕共九节的演出,除了表现各人的独特风格外,更充分照顾整体气氛,力求一气呵成,演出流畅。

演出包括宫廷舞、剑舞、鼓舞、宗教舞等传统韩国舞蹈,具体节目有宫廷舞《城堡》、《朝臣》、《宫女》,剑舞《新罗精神》,鼓舞《长鼓舞》,宗教舞《天》、《祷告》、《爱念》、《春雪》等。

二:《煞儿铺里》入选联合国非物质遗产名录。

与街舞

韩舞不属于街舞的一种,也远没有街舞难度大。

从表现Hiphop文化的角度来看,韩舞是理所当然会被街舞所排斥的。毕竟韩舞的商业性与Hiphop的纯街头艺术格格不入。Hiphop文化中从来没有韩舞这一元素,以后也不会有。对于hip-hop的街头艺术来说,毕竟是街头艺术,终究难以以一个完美的身份登上大雅之堂。而韩舞有了潮流的带动,已经得到了更好的升级和包装,且动作的优美性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总的来说,韩舞与街舞是格格不入的,但还是有自己的一个天地,包含于舞蹈艺术里。

该文章由作者:【夏孤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