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广东省广州市辖区)

南沙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为广州城市副中心,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全区总面积803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6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沙区常住人口846584人。

南沙区地处珠江出海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也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境内有珠江三角洲西部唯一的深水码头南沙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和广东省首个通过国家正式验收的保税港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广深港高速铁路、广州地铁四号线等交通大轴线纵横贯穿。

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4月,南沙区成为广州市行政区。

2012年9月,南沙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2014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南沙新区片区为其中面积最大的片区。

2019年,南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3.23亿元,增长10.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7元,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072元,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73元,增长9.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62元,增长6.8%。

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2021年6月6日,根据广州市南沙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6号通告第五项要求,为配合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南沙区内车辆原则上只进不出。

南沙区(广东省广州市辖区)

基本概况

1993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由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南沙开发区范围包括其中的黄阁镇、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镇东南角、横沥镇、珠江管理区、万倾沙镇、番禺区围垦公司等区域。

南沙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自然生态保持完好。南沙地区依山环水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也使南沙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南沙现已拥有南沙蒲洲公园、南沙天后宫、苏州水乡一条街、南沙高尔夫球场等一批旅游景点和设施。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35号)同意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的南沙街道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南沙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凤凰大道。从2005年10月12日零时起,番禺区人民政府将南沙街、黄阁镇、横沥镇、万倾沙镇、灵山镇的七一村和庙南村等成建制移交给南沙区人民政府接管。广州老八区之一。

历史沿革

南沙原是古海湾,海水连天,岛丘错落。经海洋平面几进几退变化,沙泥淤积,渐成洲坦。南沙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岛丘、沙洲上生息、劳作。南沙街道鹿颈村出土的先秦遗址,揭示距今三千多年前后南沙先民采用农耕与渔猎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和定居生活方式。随着社会和自然地理的长期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南沙区及其辖境轮廓。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番禺为南海郡之首县。

公元前204年,赵佗在南海郡建立南越国。南沙区域平原地带尚未形成,浅海中零星分布的丘陵洲岛,位于番禺县域珠江出海口的最南端。

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地而置东官郡,同时置宝安、安怀、兴宁、海丰、海安和欣乐六县。南沙区域从南海郡番禺县析出,隶属东官郡宝安县。

唐朝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南沙区域随属东莞县。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东莞县析出香山镇改置香山县。黄阁地区从东莞县析出,隶属香山县。南沙区域浅海中的丘陵洲岛周围沙泥已淤积成坦,部分已拍围成田,龙穴岛等地仍属东莞县。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黄阁立村,称香山县古海乡黄旗角村。

明洪武十四年(1381),黄阁改称香山县黄旗都黄旗角村。南沙区域中的东瓜宇、塘坑、板头先后开村,万顷沙、义沙地区形成沙坦,黄山鲁南面地区开始称沙埠、南沙等名,仍隶属东莞县。

明代,龙穴岛周围沙坦淤积形成洲。明天顺八年(1464)《东莞县志》载:东莞县“最南端为大洋龙穴洲”。

清乾隆年间(1736—1796),东莞县划五属(二厅三司)进行管辖,今南沙街部分地段已形成,为东莞县缺口司南沙村。

清道光十五年(1835),东莞与香山交界水面和南沙村前面先后浮起大片沙坦。

道光二十九年(1849),两县的知县为两县争沙达成和解,在万顷沙中间开挖界河。界河以西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属香山县;界河东北归东莞县管辖。

至民国初年,东莞县拥有南沙村、万顷沙的沙坦与沙田近六七万亩。

民国十四年(1925),香山县改称中山县,黄阁与万顷沙界河以西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随改属中山县。南沙、大虎岛、小虎岛与万顷沙界河以东地段以及鸡抱沙、龙穴岛隶属东莞县。

二十世纪40年代,东莞县明伦堂在万顷沙东北部建立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

民国三十七年,南沙乡成立,属东莞县第五区。

1949年12月,万顷沙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被接管,改称万顷沙接管处农场;

1950年,定名为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

1950年10月,南沙、万顷沙、长沙、龙穴、小虎、大虎划属东莞县第九区。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划属中山县第十区。

1951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区专员公署海岛管理处成立,万顷沙五涌、一涌以及龙穴岛从东莞析出,划入海岛管理处管辖。

1951年底,在万顷沙二涌一带的5个围,组建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

1952年10月,万顷沙五涌、一涌以及龙穴岛随海岛管理处移交中山县渔民区人民政府管辖。同年,万顷沙正安等8个围并入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随即更名为万顷沙华侨集体农场。

1954年,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和万顷沙华侨集体农场合并,成立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直属省农垦厅。

1953年4月,珠海县成立,万顷沙、龙穴岛和沙头乡、沙中乡、沙尾乡,连同从东莞县析出的南沙、长沙、小虎、大虎,与同时从中山县析出的冯马乡、新安乡、平安乡一并划入珠海县第四区管辖。

1954年长沙划入中山县大岗区。

1955年7月,珠海县第四区改称珠海县万顷沙区。

1957年3月,珠海县万顷沙区划入中山县,改称中山县万顷沙乡,南沙随改属中山县万顷沙乡。大虎、小虎、沙仔岛划入中山县黄阁乡。

1958年,黄阁乡、万顷沙乡撤乡改社,分别改称黄阁人民公社、万顷沙人民公社。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并入万顷沙人民公社。

1959年1月,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从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黄阁人民公社先后并入万顷沙、大岗人民公社。同年6月,番禺县建制恢复,7月,黄阁(含大小虎、沙仔岛)和万顷沙(含南沙、龙穴岛)恢复人民公社建制,2个公社从中山县析出,一并划入番禺县万顷沙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南沙从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南沙人民公社,长沙、义沙属番禺县大岗公社。

1972年10月,新造、潭州人民公社的8个渔业大队迁到万顷沙尾,组建新垦渔业公社。

1975年1月,番禺县改属广州市管辖。

1978年,大岗公社析出前进、义沙等5个生产大队,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冯马一、东升等5个生产大队,组建横沥人民公社。

1978年6月,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改称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

1983年12月20日撤公社改区。

1987年1月20日撤区改镇,南沙区域有黄阁、万顷沙、新垦、横沥、南沙5个镇和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

1988年,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由省下放至广州市。

1989年6月改称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

1992年1月,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加挂“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两块牌子。

1990年6月22日,广东省、广州市确定南沙为重点对外开放区域和重点开发区,成立南沙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为县局级单位,由番禺县人民政府管理。

1992年5月20日,番禺撤县改市(县级),6月17日,南沙经济区和南沙镇合并,成立中共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委员会、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总公司。

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7月8日,中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挂牌,行政上为番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同年,原南沙镇改设南沙街,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

2001年8月21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成立,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用地、开发、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

2002年3月18日,撤销新垦镇,划入万顷沙镇。

2003年1月1日,珠江管理区成建制划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管理。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新设立南沙区,番禺区的南沙街,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入南沙区。

2005年4月28日,南沙区下辖南沙街道,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

2008年2月4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南沙区管辖南沙、珠江2个街道和黄阁、万顷沙、横沥3个镇。

2008年4月,经广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新的中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行政上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不再保留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和原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设立为国家级新区。2012年12月1日,番禺区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正式由南沙区管理;南沙区下辖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南沙街道、珠江街道、龙穴街道9个镇(街道)。

2013年,南沙区下辖3个街道:南沙街道、龙穴街道、珠江街道;6个镇: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区政府驻黄阁镇。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2014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授权国务院在广东等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并公布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四至范围,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被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内,为60平方公里。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5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挂牌。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南沙区被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要求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沙区常住人口846584人。

截至2019年末,南沙区常住人口79.61万人,户籍人口46.33万人。全区出生人口10945人,出生率13.74‰;死亡人口62590人,死亡率3.25‰;自然增长人数835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49‰。

民族

南沙区户籍人口中以汉族为多,其中汉族占92.1%,有壮族、瑶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34个少数民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沙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规划总面积803平方千米。地处珠江出海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广州市唯一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自贸区南沙片区是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片区,面积60平方千米,由7个区块组成。

地质地貌

南沙区地质基底由古生界变质岩系构成,最老的下古生界震旦系变质砂岩、板岩、片岩及硅质岩,分布在南沙街塘坑村至南沙林场鸢鹅山一带;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分布在南沙街深湾村;大面积基岩是燕山期细粒、中粒、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在黄山鲁、大山乸山一带;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陆相砾岩、砂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分布于大虎山和小虎山一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海涂。

气候

南沙区域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夏季时段超过6个月。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春常阴雨,秋高气爽。南沙地区年平均气温22.2℃,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为14.7℃。年平均雨量1646.9毫米,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夏盛吹偏东南风,冬多吹偏北风。夏秋常有热带气旋影响,平均每年约有3~4个热带气旋影响南沙区;冬季会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每年约有1~2次强冷空气影响南沙区。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过程还包括低温阴雨、倒春寒、寒露风、霜降风等。南沙地区年雷暴日数为78.3天,属于强雷暴区,常出现雷雨大风、强降雨、强雷电等灾害性天气。

水文

南沙区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面是珠江,南面是珠江入海口。

南沙区境内共有5条主要水道:洪奇沥水道、蕉门水道、沙湾水道、凫洲水道、小虎沥水道;内河涌116条,总长294.8公里。

自然灾害

南沙区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雷暴、高温、干旱、灰霾、低温阴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南沙区滩涂众多,土地资源丰富。2015年,南沙区种植业总面积约60.28万亩,林地面积3.8万亩,森林覆盖率5.33%。建成区绿地率37.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0.02平方米。

水资源

南沙区水资源丰富,区内水域面积(未含东涌等三镇)达188.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四分之一。主要有虎门、蕉门、洪奇沥三条水道,径流量4.8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流量1377亿立方米。其中虎门水道603亿立方米、蕉门水道565亿立方米、洪奇沥水道209亿立方米,分别约占珠江年径流总量的18%、7%、6%。

2017年,南沙区年降雨量1554.2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0.1%,属平水年;水资源总量5.6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97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南沙区水产资源有鲥鱼、黄鱼等,有常年在江河附近繁殖的鲍鱼、鳗鱼,甲壳、贝类品类繁多,为南沙水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南沙区临近珠江口,有众多河流,使得沿岸潮间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大片滩涂,有利于红树林生长和繁殖。1998年,万顷沙镇江海堤外滩涂首次试验引种红树林20万株获得成功,品种有无瓣海桑、秋茄、木榄、桐花、老鼠簕等。大虎山、沙仔岛南部沿岸亦植有大片红树林。2007年建设滩涂红树林区,施工面积达66.7公顷以上。在十九涌东围南沙湿地游览区大面积人工栽植多个品种红树林,以吸引各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截至2013年末,全区有红树林333.3公顷,其中原滩涂自然生长近66.7公顷,人工培植红树林面积约266.7公顷。

矿产资源

南沙区主要矿产资源有花岗石,分布在南沙街道、黄阁镇一带。

经济

总述

2013年南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95亿元,比2012年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74.74亿元,比2012年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7.34亿元,比2012年增长8.3%。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6:74.31:20.63。

财政税收

2013年,南沙区实现税收总额298.19亿元,比2012年增长18.29%。南沙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58亿元,比2012年增长13.9%;一般预算支出57.88亿元,比2012年增长36.97%。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达24.05亿元,占本级预算支出总额的84.48%。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南沙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74亿元,比2012年增长31%。全年完成重大基础设施投资56.87亿元,比2012年增长23%。明珠湾建设全面启动,新开工、奠基的项目达33个;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全面开展疏浚吹填及软基处理施工;江海联运码头一期陆域形成工程完成施工;地铁4号线南延段全面开工建设;凤凰一桥主桥已合拢;瓦卢瑞克法国U型管项目、天运物流项目等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试运行。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4.19亿元。南沙区房屋施工面积584.6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431.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6.1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25.88万平方米。

农业

2013年,南沙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55亿元,其中渔业实现产值26.95亿元,产值占南沙区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36.64%;种植业产值38.69亿元,占南沙区农业产值的52.6%;畜牧业产值6.9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6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7万亩,甘蔗种植面积8.7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7.9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7.15万亩,花卉种植面积3.7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3.43万吨,甘蔗产量71.98万吨,蔬菜产量53.29万吨,水果产量13.81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2.99万吨,生猪出栏量17.53万头,牛奶产量0.8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3.05万吨。

2013年,南沙区共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南沙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1个,面积9817.2公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8个,绿色食品认证15个。

工业

2013年,南沙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74.3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实现工业增加值646.68亿元,比2012年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420.76亿元,比2012年增长19.1%,其中内资企业产值增长33.3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1.64%;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增长13.8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66%;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增长20.8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7.7%。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9:70.2。

2013年,南沙区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975.42亿元,比2012年增长11.0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40.29%,其中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实现产值746.92亿元,占南沙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85%;船舶制造业完成产值84.97亿元,比2012年增长9.87%;化工制造业完成产值299.03亿元,比2012年增长23.11%;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83.6亿元,比2012年增长13.07%。

2013年,南沙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3.7亿元,比2012年增长16.55%。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衔接良好,销售产值2358.11亿元,比2012年增长18.38%,产销率达97.41%。利润总额113.13亿元,比2012年增长78.99%。南沙区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全年亏损总额15.47亿元,比2012年下降56.76%。

2013年,南沙区共有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6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8.17亿元,比2012年增长20.25%。

主要工业产品方面,2013年,南沙区生产汽车30.3万辆,比2012年增长20.58%;发动机44.74万台,比2012年增长15.63%;发电量134.56亿千瓦时,比2012年下降1.92%;钢材产量258.74万吨,比2012年增长11.86%;初级形态塑料54.75万吨,比2012年增长20.28%;印染布27536万米,比2012年增长10.55%;精制食用植物油61.74万吨,比2012年增长19.73%;家用电冰箱93.28万台,比2012年增长65.69%;空调286.13万台,比2012年增长63.29%。

建筑业

2013年,南沙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06亿元,比2012年增长2.6%。完成建安工作量255.19亿元,比2012年增长53.38%;其中建筑工程225.41亿元,安装工程29.79亿元。

港口物流业

2013年,南沙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5亿吨,比2012年增长12.1%;集装箱吞吐量1036.33万标箱,比2012年增长7.5%。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57条,比2012年增加12条,其中国际航线42条,国内航线15条;全年累计航次达到2.27万次,比2012年下降3.5%。

2013年,南沙保税港区进出区货值493.5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8%;保税业务货值45.8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1%;区内企业进出口货值26.3亿美元,增长1.48倍。2013年,在龙穴岛经营的物流行业企业和机构近200家,有开展保税业务的企业30家,其中投资额上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有合捷、天运、南沙国际物流、南沙开发物流园公司、江海联运码头公司等企业。

国内商贸旅游

2013年,南沙区实现国内商品销售总额418.31亿元,比2012年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31亿元,比2012年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6.2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07亿元。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870多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49亿元,比2012年增长21.7%。

招商引资

2013年,南沙区新签订外资合同个数47个,比2012年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9.5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5%;合同利用外资15.7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5%。

外贸进出口

2013年,南沙区进出口总额158.7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3.96%,其中出口80.1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9.5%;进口78.5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52%。按出口贸易方式分类,南沙区实现一般贸易出口12.61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45.42亿元;按出口商品品种分类,主要集中在船舶及运输设备、机电和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类别。南沙区机电产品出口35.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57亿美元。出口额超2亿美元的企业有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广州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名幸电子(广州南沙)有限公司、沙伯基础创新塑料(中国)有限公司、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这10家企业出口额合计32.59亿美元,占南沙区出口额的40.65%。

交通运输

高铁站:广深港高速铁路庆盛站;港口:南沙客运港;汽车站:南沙客运站;轨道交通:广州地铁四号线;公交线路:81条公交线路(2020年12月22日统计数据)

南沙区周边100公里范围分布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和珠海等5大国际机场。2016年,南沙港区已开设国内外班轮航线近百条,其中国际航线63条,具有1800万标箱吞吐能力。开通水上穿梭巴士50余条,在泛珠三角157城市开设无水港。初步构建起区内、与广州市区、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的大交通网络,建成或在建20条200公里的轨道交通、8条200公里的高快速路、2500多公里的市政道路,逐步打造以南沙为中心的大珠三角洲地区一小时生活圈。

2017年,广州地铁四号线南延段通车运营,新(在)建轨道交通3条(段)约76.4公里。高快速公路新(在)建4条达52公里,黄榄干线完工通车,虎门二桥大沙水道钢箱梁顺利合龙,深中通道主体隧道工程开工。019年经有关管理部门同意,即将通车的虎门二桥项目总体命名为“南沙大桥”。于4月2日建成通车。

2017年,南沙区新增国际班轮航线12条(共85条)、内贸航线4条(共32条)和“穿梭巴士”支线6条(共60条),新建无水港5个(共33个),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辐射到整个泛珠地区。南沙港区实现货物吞吐量3.35亿吨,增长10.1%。累计出入境邮轮122艘次,增长17.3%;出入境旅客超40万人次,增长23.8%,邮轮旅客吞吐量稳居全国第三。

社会事业

科技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于2007年1月正式落户南沙区,是南沙首家外资科研机构。研究院围绕物联网、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先进材料、绿色建筑与环境四大领域开展研发工作。

2019年,南沙区财政科技投入22.5亿元,增长77.5%;共有高新技术企业数587家,增长23.8%。全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10687件,增长8.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652件,减少6.3%;授权专利6461件,增长42.9%。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授权650件,增长41.3%。5获得省资金支持科技项目52个,获得市资金支持科技项目532个,共获得上级科技部门支持经费2.4亿元。

教育

截至2019年末,南沙区共有学校(含民办,下同)91所,其中小学62所,普通中学19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全区有省一级学校5所、市一级学校21所、区一级学校48所。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76503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5115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653人。全区共有专任教师4714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66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4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85.8%,高中升学率100%。全区共有幼儿园123所,幼儿园在园人数30731人。

南沙区中学一览表(截至2018年)

南沙第一中学(高中部)

南沙第一中学(初中部)

广州市南沙麒麟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广州市南沙横沥中学

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

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中学

广州市南沙区新垦学校

广州市南沙区珠江中学

广州市英东中学

广州市南沙区新徽学校

广州市南沙区港龙中英文实验学校

广州市南沙区芦湾新徽学校

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

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

广州市南沙鱼窝头第二中学

广州市南沙区朝阳学校

广州市南沙区旭升学校

广州市南沙潭山中学

广州市南沙大岗中学

广州市南沙灵山中学

广州市南沙区阳光学校

广州市南沙榄核中学

广州市南沙榄核第二中学

广州市南沙区博海学校

广州外国语南沙学校

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

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

广州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

文化

2019年末,南沙区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图书馆共有藏书57.37万册。全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06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卫生

2019年末,南沙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9个,增长7.2%,其中医院1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门诊部30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16个,村卫生站111所;全区医院实际拥有床位1854张,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18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354人,注册护士1546人。

体育事业

2019年末,南沙区共有篮球场254个,乒乓球台218张,游泳池44个,羽毛球场131个,健身路径300条,足球场10个,田径场8个,社区运动中心22个,体育活动中心40个。

人民生活

2013年,南沙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572.6元,比2012年增长13.1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76.2元,比2012年增长8.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86.2元,比2012年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174.1元,增长8.5%;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3258元,比2012年增长11.5%。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2019年末,南沙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4.0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36.46万人;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4.65万人、33.97万人、33.67万人。城乡低保救助标准统一提高到1010元(按照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按月领取现金补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标准提高到2121元。

劳动就业

2019年,南沙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9.6%,其中“4050”人员就业率82.5%。全区户籍劳动力累计进入企业就业参保人数达10.3万人,其中当年新增776人。全年提供就业岗位6.1万个,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3383人,提供就业专项资金8414.56万元,增长49%。

安全生产

2013年,南沙区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共死亡56人,其中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16人,南沙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8,南沙区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十万人死亡率是0.003。

环境

2013年,南沙区空气优良率为85.48%。南沙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9.72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复盖率达42.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0.65平方米;建成湿地林区1.5万多亩。

民俗风情

语言

南沙区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人操粤语。南沙地区的粤语属于广府片、高廉片、罗广片、四邑片4个片中的广府片。

特产

南沙土特产有新垦莲藕、蕉门红蕃薯、小虎麻虾、横沥甜玉米等,其中新垦莲藕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

传说

葫芦山位于大井、东里、蕉门三村的交界处,是黄阁大山乸较大的山冈。相传古时有一老渔翁在这一带江面上以捕鱼为生。一日闲暇,他背着盛满了酒的葫芦上山游览,边喝酒边观光,放眼所见,一派大好春光,不觉把带来的酒喝光了,人也有醉意,便躺在山间歇息。酒醒后下山,竟忘记了带走葫芦,后来这葫芦落地生根,越来越大,变成一座葫芦山。而这葫芦山下,本是渔翁撒网捕鱼的江海,经过漫长岁月,沧海变桑田,后来此地称为“渔翁撒网”,在蕉门村境内。

山脉地理

黄山鲁

位于南沙镇中部制高点,为南沙最高峰,海拔295米,因在主峰俯瞰四周表土呈黄灰色的大小山岗,形似一只黄色的山鹿,故名“黄山鹿”,避俗就雅,习惯称为黄山鲁。

大山乸

位于黄阁中南部,海拔224米,主峰四周环绕着十多座海拔150米小山,犹如众星拱月,众子拥母,故名,山体以花岗岩为主,上有风化之砖红壤,植被有人工荔枝林及次生林,种类较为缺乏,但位置优越,俯视整个南沙地区及其珠江口,山体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2600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相当于7个越秀公园。

位于狮子洋,因山体酷似伏睡的老虎,故名。大虎山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178米,由红色沙岩构成,给人一种光秃秃的感觉,只有岩石风化处有少量植被,周围海域有浅礁暗礁。小虎山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由红色沙岩构成,有少量植被,因小虎岛四周泥沙堆积成陆,小虎岛的面积却比大虎岛大得多,岛上出产著名的小虎麻虾(基围虾),南部建有成为华南最大的石化码头及化学仓库。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10月,南沙区下辖3个街道、6个镇,包括南沙街道、珠江街道、龙穴街道、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凤凰大道1号。

榄核镇

全镇占地面积74.48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5万多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共管辖2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和2个农场。这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镇河涌交错,水陆交通便捷。容奇水道、沙湾水道环绕西北,广珠东线由镇前经过,北斗大桥连接着该镇和市西线公路,公路直通深圳、珠海、广州,其中距市桥7公里,相距深圳90公里,距珠海80公里,距广州32公里。同时,榄核镇相距南沙港(国家一级港口)、莲花山港仅30分钟车程,到顺德港则只需5分钟即可直达,堪称东临东莞、深圳,南达南沙中心区域,西至佛山、顺德,北上番禺、广州。作为贯通穗港澳的交通枢纽,榄核镇将随着南沙发展而显得越发重要,甚至或将被打造成为住宅区域。2012年12月零时,榄核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

大岗镇

大岗镇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规划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万人。大岗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区内有一座占地5000亩的十八罗汉山脉。2012年12月零时,大岗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

东涌镇

东涌镇总面积91.66平方公里,2008年,全镇总人口15万多人,其中常住人口7万多人,外来流动人口8万多人。下辖2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均享受珠江三角洲开发区的优惠政策。2012年12月零时,东涌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

黄阁镇

该镇常住人口约11500多户,35600多人,外来人口16000多人。经沧海桑田,历经演变,原是一片冲积平原的黄阁,变成“一山三水六平原”镇域面积70多平方公里,面向浩瀚的狮子洋和珠江出海口,毗邻港澳,与东莞市隔江相望,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群的中心和枢杻。

万顷沙镇

位于广州的最南端,北距广州市区52千米,沿水路东南距香港23海里。200多年前,万倾沙一带称乌珠大洋。万倾沙镇境内原为浅海滩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此围垦,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万倾沙良田,万倾沙镇因此而得名。1953年与南沙、龙穴岛、长沙村、大虎山、小虎山一起划属珠海,为珠海县第四区。1954年,中山县析出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等地并入珠海四区。1955年秋改称为万倾沙区。1957年划属中山县,改称万倾沙乡。1958年10月,与珠江农场合并为万倾沙公社。1959年1月,析出珠江农场,黄阁公社并入;4月,析出黄阁改属大岗公社;7月划属番禺。1961年3月,析出南沙公社。1984年为万倾沙区。1987年为万倾沙镇。2002年3月,原新垦镇并入万倾沙镇后,全镇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319.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6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50多平方千米,总人口4.04万人。2005年10月,万倾沙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

横沥镇

横沥镇组建始于1977年10月,由大岗镇、万顷沙镇分出共12个行政村而成,因境内有上、下横沥两条主要河道得名。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设立南沙区。是年10月,横沥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同时,把原番禺区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庙贝农场划归横沥镇管辖,至此横沥镇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农场。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26541人,总耕地面积40139亩。

横沥镇地理环境优越,地处广州、深圳、珠海几何三角的中心,由“一岛两陆”组成,北距广州市区50公里,东南至深圳80公里,南至珠海75公里,沿水路东南距香港28海里,南距澳门25海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粤、港、澳的重要交通枢纽。陆上京广珠高速公路、南部快速路、广珠东线公路、西线七号公路横穿镇内,水上有肇庆港、顺德容奇港、广西梧州港双体飞翼船途经横沥到香港。

南沙街道

南沙街道位于南沙区东南部,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区现有15个村民委员会,3个(农)林场,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2万人,外来人口7.8万人。街境主要由低丘台地和冲积平原组成,东南面向珠江口,东北有虎门、西南有蕉门两水道出海。

珠江街道

(同时挂珠江华侨农场牌子)地处南沙开发区西部,东与南沙街一水之隔,西、北、南与横沥镇、万顷沙镇相连。场内河涌纵横,是典型的水网地带。灵山至新垦公路贯穿其间10公里,南部快线仑头至龙穴岛贯穿其间5公里,广深珠高速公路距本地5公里。至2006年底全区户籍人口18428人(其中归难侨侨眷5003人,从化市黄龙带水库移民580人),流动人口5015人。全区面积57.13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一区、二区、三区、中心区、红岭区、龙穴区、甘化总厂小区)。2006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3.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亿元。人平年收入6528元,劳平年收入20554元。管理区机关设科室8个、机关服务中心1个,配置公务员46名。

龙穴街道

2011年9月7日,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的街道办事处–南沙区龙穴街道在龙穴岛正式挂牌成立龙穴街道原本只是南沙区万顷沙镇辖内的一个小渔村,位于珠江口的蕉门、虎门水道出口交界处、伶仃洋上,由龙穴旅游区、鸡抱沙和孖沙三片区组成。曾经分别由珠江管理区和万顷沙镇管理,2010年底,龙穴街道常住人口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0.2万人,从事非农产业人口2.3万人,水域面积79.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49.8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虎门炮台

南沙区境内虎门炮台位于上横档岛、下横档岛、大角山、蒲州、大虎山、蕉门,1982年2月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大虎山炮台遗址、大角山炮台、蒲洲山炮台、上横档炮台(含永安炮台遗址)、下横档炮台。

天后古庙

天后古庙位于南沙区南沙街道塘坑村塘坑中街29号。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现代有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面阔三间11.60米,深两进16.80米,建筑占地面积194.88平方米。两进均为硬山顶,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花岗岩石脚,后殿后墙为蚝壳墙,庙内有嘉庆时重修天后古庙碑,该庙是南沙现有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天后庙。

民俗文化

水乡文化

南沙人民世代在江海、河涌、堤围、滩涂边生活,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和水乡文化。南沙黄阁麒麟舞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南沙水乡婚俗、香云纱染整技艺、南沙赛龙艇(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南沙疍家传统小食制作工艺等南沙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简介

横沥咸水歌

横沥咸水歌是生活在横沥地区的水上居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抒发情怀而歌唱的一种广州方言的渔歌。它曲调爽朗朴素、韵味浓郁,演唱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演唱者大多即兴演唱,歌词也保留了当地纯正口语,带有浓厚地方色彩。咸水歌分为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等不同曲调。

水乡婚嫁

在南沙的婚庆习俗里,结婚行礼时,趟火盆、不踩门槛、女家三朝回门的习俗都沿袭了下来。所不同的是,婚礼上媒婆和亲友都会唱着喜庆和祝福的咸水歌将女儿送出门。出嫁时,唢呐声声,男家接亲的人在船上兴高采烈地将新娘接走。

黄阁麒麟舞

麒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黄阁麒麟舞已有百年历史,每逢佳节当地居民就舞起麒麟,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故有“麒麟献瑞”一说。2007年,南沙黄阁麒麟舞被评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地诞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大岗镇下墩自然村的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邀请亲朋好友自发为守护村民的土地公、土地婆举行大规模的摆宴庆生活动。土地诞当天,下墩自然村街巷张灯结彩,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吃围餐,场面壮观。

妈祖信俗

南沙居民世代靠海谋生,视妈祖为护航之神,每逢出海或遇天旱、洪涝都要祈求神灵庇佑,由此形成的妈祖信俗已延续近千年。

天后林默(960年~987年),民间称之妈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传说她自幼聪慧,熟谙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工和渔民;她还能洞察风云变化,预测天气,告诉船户可否出航,保护渔舟及商船的安全,被人们尊称为神女。林默死后被奉为神祗,立祠供奉,尊称妈祖。天后宫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天后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天后忌日)都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游客和善信前来观光朝圣,而每逢初一、十五人潮如织,一直香火鼎盛。

“天后诞”是南沙区祭祀天后(妈祖)的民间风俗。传说天后是福建莆田人,生前积善行德,死后成护海女神,浮游于各岛屿,救难解危,保护出海船只安全。南沙地区旧俗于天后诞日(农历三月廿三日)在天后宫举行拜祭。南沙每年都会举行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场面热闹。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方言

南沙区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人操粤语。南沙地区的粤语属于广府片、高廉片、罗广片、四邑片4个片中的广府片。

南沙区处于广州市南部,若将广州市的番禺和南沙两区作为一个整体版块来看,语言差异可分为5个片。即北部的市桥片、沙湾片,中部的沙田片,南部的黄阁片、南沙片。南沙区的大岗、东涌、榄核、横沥4个镇属沙田片,黄阁镇属黄阁片,南沙街、珠江街、万顷沙镇、龙穴街属南沙片。另万顷沙镇十一至十四涌的居民是1973年从灵山、鱼窝头一带的渔业生产队迁移过来的,属沙田片。

风景名胜

南沙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天后宫、虎门炮台、南沙湿地公园、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园、百万葵园等,其中南沙湿地公园以“湿地唱晚”之名入选“羊城新八景”。

名称

简介

天后宫

天后宫座落在南沙大角山东南麓,面对伶仃洋,占地面积一百多公顷,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前身始建于明代南沙鹿颈村的天妃庙,清乾隆年间经修复后,定名为元君古庙,抗战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毁。1994年,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重建,并于1996年天后诞辰日举行落成庆典。

南沙湿地公园

南沙湿地公园又名“湿地唱晚”,羊城新八景之一。南沙湿地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约10000亩,是珠三角地区保存完整、保护较好、生态良好的河口湿地。

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园

水鸟世界生态园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七与十八涌之间,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景区分为雨林岛、花树岛、棕榈岛、迷宫岛、金银岛、千鹤洲六个小岛。

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

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位于南沙区大岗镇城区东南角,主轴长3.1公里,宽约2公里,总面积5048亩,海拔最高点是127.3米,2000年被广州市批准为森林公园。

百万葵园

百万葵园位于万顷沙镇新垦十五涌,占地26万平方米,以向日葵为主题,荣获“全国规模最大的葵花园”、“吉尼斯之最”记录。

地方特产

南沙区土特产有新垦莲藕、蕉门红蕃薯、横沥甜玉米、桂味荔枝、大井番石榴、万顷沙香蕉、番木瓜、葵花鸡、围垦青蟹、小虎麻虾等。

新垦莲藕因出产于南沙区万顷沙镇新垦地区而得名,其外形整齐,大小均匀,色泽一致,表面光滑,成熟度好,有轻微锈斑,无腐烂、无异味、无断藕、无畸形,无明显损伤、无病虫害,淀粉多,鲜味足。1999年获得国家农业部的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垦莲藕”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17年10月,南沙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7年12月,南沙区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9月,南沙区入选中国百强区第27名。

2018年11月,南沙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51。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91。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65位。

2020年7月31日,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44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入选“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12月31日,入选“2020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榜单第三名。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该文章由作者:【琴瑟仙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