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是由富大龙、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联合主演,冯小宁自编自导的一部战争剧情片。
该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为背景,讲述三个不同国籍的青年,在经历了重大的生死考验后,如何从敌对变成朋友的故事。
影片于2001年5月17日中国上映 。
剧情简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但在苏军在将杨玉福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时,误入日军军营。经过一场激战,杨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军医侥幸脱生,逃入了林区。中途,二人遇到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杀死,带着他们走进了险境。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满怀杀母之仇,痛恨日本侵略者,但却不忍心杀害秋叶子这样一个年少无知的日本女孩。三人为了能从茫茫林区中活着走出去,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经历种种磨难后,三人在患难中渐渐产生深厚的友情。娜佳和杨玉福的善良将秋叶子感染,使她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日本侵略者杀害,杨玉福和娜佳为给秋叶子报仇雪恨,愤怒地冲向残余的日本法西斯匪徒。
主创团队
演员 | 角色 |
富大龙 | 杨玉福 |
前田知惠 | 秋叶子 |
安娜·捷尼拉洛娃 | 娜佳 |
王学伟 | 少佐 |
出品人 | 杨玉冰、周溥雄 |
监制 | 叶志康、阎于京、李保顺、王珠、金达 |
导演 | 冯小宁 |
副导演(助理) | 王学伟、郑杰 |
编剧 | 冯小宁 |
摄影 | 冯小宁 |
剪辑 | 闫建兵 |
艺术指导 | 张和平 |
美术设计 | 高洪祥、郭利宾 |
录音 | 石宝峰、王恩峰 |
角色介绍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项 | 备注 |
2001年 | 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 提名 |
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片) | 获奖 | |
第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会特别奖) | 获奖 | |
第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 提名 |
幕后花絮
富大龙在现场,只要有空永远在帮剧组工作人员的忙,拍坦克大战的时候挖战壕,剧组请来了8个民工,加上冯小宁和大龙一共是10个人。天太热,半途跑了5个民工,剩下5个人,挖完战壕,两手都是泡。
拍坦克大战是在内蒙古的荒地上,那时气温高达40℃,坦克内温度至少60℃,人站在外边时间一长脚下都会有一滩汗水,进入坦克不晕倒的最长时间纪录是10分钟。8个坦克手全都晕倒过,有2个晕倒过两次。
凭着几十年爱好制作模型的经验,冯小宁买齐了材料,然后熬了一个通宵仅凭着一把钳子“造”出了一把逼真的苏制冲锋枪。
幕后制作
《紫日》开头出现了类似《拯救大兵瑞恩》中诺曼底大战的宏伟场面:数百辆苏联红军的坦克与垂死挣扎的日本关东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坦克大战。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冯小宁其实只用了8辆坦克,而且清一色是除了能开动别的什么也不行的破坦克。在3天租期里,他让每一个在剧情中使枪的演员都拍了连射的特写。此后1个多月,剧组带着假枪到大兴安岭拍外景,演员在打枪时只拍一个点射的全景。等到后期制作时,冯小宁把特写和全景剪接在一起,真枪假枪变成了同一把枪,3万元就这样省下来了。
制作发行
主创公司
制作公司 | 1. 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 2. 上海永乐电影电视集团公司 中国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中国 | 2001年5月17日 |
中国 | 2001年4月11日 |
影片评价
《紫日》的叙述更加注重细节的层层递进。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影片中的三人行于大兴安岭的艰难历程。(Mike评)
这便是影片的精华所在,此时此刻,人性才得到了最为细腻的彰显。一步一步地,我感受到的来自不同国度的三人是怎样地从尖锐矛盾过度至真诚宁静,从中我发现每个人都有所牺牲,让渡自私,走向主动,走向团结,走向平和,演绎精彩于无声。(Mike评)
《紫日》的拍摄年代并非太过久远(2001年),但从拍摄成本和道具制作等条件上看,它无疑是一部小成本战争片。尽管如此,冯小宁导演还是雄心壮志地用全景镜头拍摄了不少战争场面以展现苏联的雄厚兵力。影片以仿纪录片的形式,通过访问曾在二战末期东北被日军俘虏的老人杨玉福,进入回忆并展开叙事。(Hevoli评)
盛赞这部影片主题深刻,情节感人,人物生动,画面优美,是国产片中的又一部优秀之作。(杨展业评)
该文章由作者:【货郎先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