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汉语汉字)

陛,读作bì。本义指可以借以登高的台阶,又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因呼在陛下者而告之,所以“陛下”成为了对天子的尊称。

现代释义

(1)(形声。从阜,坒(bì)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帝王宫殿的台阶)/n

(2)同本义[aflightofsteps]/n

陛,升高阶也。——《说文》。

按,天子之陛九级。/n

举杰压陛,诛讥罢只。——《楚辞·大招》/n

陛者,皆闻焉。——《汉书·五行志》。注:“谓执兵列于陛侧者。”/n

大王陛下。——《汉书·高帝纪》。按,臣与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告之。/n

陛高二尺五,广长各三尺,远广各六尺。——《墨子·备城门》/n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战国策·燕策》/n

(3)又如:陛卫(帝王身边的卫士);陛槛(宫殿台阶两旁的栏杆);陛兵(皇宫前殿陛两旁的警卫士兵)/n

(4)阶次;品第[rank;position]。如:陛级(地位;等级)/n

词性变化

陛bì〈动〉/n

执兵器列于陛侧[standinlineaside]。如:陛戟(卫士持戟列在皇宫陛下两侧)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傍礼切《集韵》《韵会》部礼切,音。

《说文》升高阶也。

《玉篇》天子阶也。

《战国策》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

《前汉·东方朔传》是时朔陛戟殿下。/n

又《王莽传》朱戸纳陛。《注》孟康曰:纳,内也。谓凿殿台际为陛,不使露也。师古曰:尊者不欲露而升陛,故内之於霤也。/n

又天子称陛下。《史记·秦始皇纪》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蔡邕·独断》天子必有近臣,执兵立於陛侧,以戒不虞。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达尊之意。《集韵》或作。《篇海》别作。/n

又《韩愈·曹成王辞》王亦有子,处王之所。惟旧之视,蹶蹶陛陛,实取实似。刻诗其,为示无止。《注》陛陛,犹比比,言众多层次也。一说言王之子孙日益盛大,如历阶陛以升堂也。/n

又《正韵》毘意切,音避。义同。《海篇》别作。◎按诸韵书陛字皆止上声,惟正韵有上去二音,今存之。《正字通》以去声为正音,非。

该文章由作者:【袁湘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