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则(中国唐代采集古代女子事迹的书)

《女则》一书为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所著。卷数有十卷、二十卷、三十卷等记载,按长孙皇后列传记载书中内容是采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汇聚在一起。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宫女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后恸哭,对近臣说:“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并下令把它印刷发行。

女则(中国唐代采集古代女子事迹的书)

简介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贤德的皇后,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为后世皇后之楷模。长孙皇后曾编写一本书,名曰《女则》。书中采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用来教导自己如何做好一位称职的皇后。

宋以后,因女子不得干政,《女则》这部唐朝的后妃教科书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最终失传。

贞观十年是公元636年,《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后一些。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而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旧唐书·长孙皇后传》:后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自为之序。又著论驳汉明德马皇后,以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乃戒其龙马水车,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闲耳。妇人著述无条贯,不欲至尊见之,慎勿言。”

《新唐书·长孙皇后传》:后尝采古妇人事著《女则》十篇,又为论斥汉之马后不能检抑外家,使与政事,乃戒其车马之侈,此谓开本源,恤末事。常诫守者:“吾以自检,故书无条理,勿令至尊见之。”

作者生平

长孙皇后 – 唐太宗后 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却很郑重地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太宗不听,还是对她说得滔滔不绝,但她始终却沉默不语。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长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氏当即便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

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李承乾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

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甚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死在后宫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和历史的关系

《女则》是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书,是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可以作为后世典范的书,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它的消失或许恰恰能证明这本书绝对不是宣传"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好教材。

长孙皇后将历代著名女子的言行摘录汇集,并点评其得失,用现代的话来说,《女则》是一部第一夫人所著的、后宫版的《资治通鉴》。如果为史官所作,也只是理论上的意义,而这位皇后所作,可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操作版。唐代以前,历史上的贤后也不少,比如东汉的阴丽华、马皇后等,只是汉光武帝和汉明帝都没有像李世民一样夸下如此海口!虽说是李世民爱妻心切,不过他的皇后确实做得几近完美!

李世民当了皇上,治国之道也要征求皇后意见,皇后深思熟虑说"居安思危,举贤纳谏";用人赏罚喜欢和长孙皇后商量,皇后笑而不答,被逼急了就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想必在李世民成为皇上以前,这对儿夫妇一起讨论政事可能更自在些。

褚遂良劝谏太宗召回罢官的房玄龄时还说,房玄龄当初在秦王府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帮助秦王呢?可见,长孙皇后在家里可不是只抱孩子、照顾丈夫的女人。而玄武门事变,更是亲尉将士,令其备感振奋。当了皇后,虽说不能公开表达观点、讨论政事了,但"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所以韩非子、东方朔出现在她赞扬魏征时,齐景公和晏子出现在李世民要杀养马人时,自己更是因盛装劝谏留下千古美名……

《女则》的印刷在开放的大唐无疑传递了一个信息,女人也可以让一个本身很出色的皇帝恸哭“失一良佐”,原来女人参与政治也可以做楷模的!想必后来高宗李治放心大胆把朝政交给武则天协助,估计也是受父母影响太深——即使他年龄小,记的少,关于父母的事估计听得也不少,也许他也希望是夫唱妇随吧!后来唐朝王室的场面失控了,高阳公主、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

长孙皇后写《女则》估计也没有著书立说的意思,只是用来提醒自己,毕竟他老公李世民周围有一群人来辅佐他规劝他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可没有人来教她如何做个好皇后。《女则》没有留下来还是有遗憾的,我们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著名皇后,不过她本身不是对《女则》最好的注解吗?当然极端的女权主义者是不会视她为偶像的,难道她非要跳出来把李世民打败或管死才是真性情?

与《女诫》的区别

《女则》与《女诫》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却因书名相近的缘故被很多人混淆。

《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的一部评论集。宋以后,此书失传。

《女诫》是东汉班昭写作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与明成祖的徐皇后《内训》,唐宋若莘的《女论语》,明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一起被称为女四书并流传至今。

该文章由作者:【禅房花木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