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主要军事着作。与之同等的还有《军志》。是西周时期萌芽形态的兵书。
基本资料
日文:军と政府
韩文:군대와 정부
词义:军队和政府。
基本解释
1、军政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主要军事着作。与之同等的还有《军志》。
2、西周时期萌芽形态的兵书。早已失传,作者亦不详。但从《左传》、《通典》的引文“有德不可攻”、“地制为宝”“知难而退”、“强而避之”等中揭示了深刻的谋略内容。可以看出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孙子兵法:《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4、“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是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1924年孙中山发表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集中阐述了他三阶段的政治主张:
“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
详细解释
1. 军中政教;军中政事。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楚子 为舟师以伐 吴 ,不为军政,无功而还。”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五状》:“自西寇猖獗,久当戎事,虽才不逮志,未有成绩,若其裁处军政,审料敌情,既逾岁年,粗亦详练。”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材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遒。”
2. 明 清 对武官的定期考核称为军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锦衣官考军政》:“武职五年军政,一如京官六年大计,其典至钜至严。”《清史稿·世祖纪二》:“丁巳,诏军政六年一举行。”
3. 军界与政界;军队与政府。
茅盾 《子夜》十:“‘到 北平 吃月饼’--军政当局也是这么预言战事的结束最迟不过未来的中秋。”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三:“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军政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主要军事着作。与之同等的还有《军志》。
是西周时期萌芽形态的兵书。早已失传,作者亦不详。但从《左传》、《通典》的引文“有德不可攻”、“地制为宝”“知难而退”、“强而避之”等中揭示了深刻的谋略内容。可以看出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孙子兵法:《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军政》内容
《孙子兵法》中保留了《军政》的两条佚文。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其意是说:“因相互间距离较远而听不见讲话,所以设置锣鼓;因相互间距离较远而看不见动作,所以设置旌旗”。见《十一家注孙子·军争篇》引文。
《军政》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又曰:“强而避之。”其意是说:“见到条件可以就进攻敌人,知道条件困难就退却。”又说“敌人强大就避开他。”见《十一家注孙子·军争篇》引张预注
。
该文章由作者:【破坏死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