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中国语(日本交流方式)

伪中国语是一种在日本流行的交流方式。所谓的“伪中国语”,就是把日文句子中的平假名去掉,只保留汉字的表达方式。虽然整句话都是汉字,但是还是有些违和感。不过仔细品味也能大概知道大意。这便逐渐成为“伪中国语”。“伪中国语”虽然不是完整的日语叙述,但并不影响日本人间的日常沟通。

走红原因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不过其中很多汉字的意思和中国汉语中汉字的意思有出入(可能是当时文人传播时误解)。就比如说日语中的“大丈夫”是“没关系”之意,而汉语中的“大丈夫”却是“男子汉”之意。

2016年2月,一种名为“伪中国语”的交流方式在日本流行,完全不懂中文的日本网友用日语中的汉字聊天。这甚至也红到中国,因为根据一些日语中遗存的一些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中国网友也能猜出大概意思。台湾“中央社”19日说,这无意间开创了中日民间交流的新局面。

事实上,“伪中国语”早在2009年就已出现。日本的一家网站还专门推出“伪中国语”教材,以便让使用者熟悉基本的日语汉字词汇的意思。

使用方式

“伪中国语”其使用方式便是把一句话中的平假名去掉,是只保留汉字的“超级简练”的书写方式。

学习难点

日语零基础的人看“伪中国语”,还是有两重大山要翻越。

第一重大山是语法。如果把语言比作一个人,那么语法就是支撑起人体的骨骼。中国和日本虽然地理位置接近,语言交流深刻,但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和日语在语法上还是有极大的差异。

如果用V代表动词,用O代表宾语,那汉语就是典型的VO型语言(咱们熟悉的英语也属于这一类型),日语则是典型的OV型语言。举个简单的例子,汉语说“喝茶”,日语是“茶を饮む”,“伪中国语”就是“茶饮”,可是在汉语里,“茶饮”指的是和茶有关的饮料。如果搞不清日语的动词总是出现在宾语的后面,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

汉语和日语的另一大类型学差异,在于日语有很丰富的助词,这些助词可以表示格(比如主格、宾格等,学过法语、德语或者拉丁语的朋友可能会知道更复杂的格),可以表示时态,也可以表示敬语等。而汉语中几乎没有这套东西。日语里,一个词后面加了は,可能表示这个词是主语;如果一个词后面加了を,则表示这个词是宾语(比如上面提到的“ビール”和“茶”后面都跟着一个“を”)。这些助词几乎都是用假名书写的,“伪中国语”去掉了这些成分,很多语法意义就变得不甚明了了。

语料举例

相关例句

比如“大変感谢”就是“非常感谢”,“全然问题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意思,“意味理解不可能”意思是“不能理解意思”。

现代日本语

今夜横浜中华街で夜ご飨。大変美味しかった。

中国语(白话文)

今晚在横滨中华街吃饭,非常好吃。

古汉语(文言文)

今夜於横浜中华街暮飨、大甚垂涎、

伪中国语

今夜横浜中华街夜飨、大変垂涎。

现代日本语

あなたは明日どこに行きますか?

中国语(白话文)

你明天去哪里?

古汉语(文言文)

贵方明日何处行、

伪中国语

贵方明日何処行?

虚词处理

何+処→何处(どこ)→哪里

何+故→何故(なぜ)→为什么

何+人→何人(だれ)→谁

可见所谓伪中国语是非常接近文言文的,本来也是自古以来中日韩越等中国文化圈书面语都是文言文。现在中日韩用的都是本国的“白话文”罢了。

社会评价

文化的交流,虽然必定会用文字来承载,但是语言的作用也无可替代,至少在这个时代,即便是通过一些同声同译的设备软件等等去沟通,也会在代价上打折扣。汉语言博大精深,蕴意丰富,试想通过一些文字中的只言片语去了解,有些草率,更会迈入“邯郸学步”的误区。

该文章由作者:【老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