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汉语汉字)

严(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严的基本义是不松缓。用于对人处事的态度,表示严厉、威严;就程度而言,表示严重、猛烈、不轻松;就具体事物而言,表示紧密、无空隙。旧时认为父严母慈,所以严又转指父亲。

严(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篆文(图9)的“严”字是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上面的两个并排的口(“吅”)字是形符,表示跟口有关,下面的“?”字是声符,读yín。这两个字形组合在一起,指政策法令非常紧急严峻。两个口字并排,表示大声叫喊,有惊呼的意思。而政令要畅通,要求众人遵照执行,就必须大声疾呼,相互告诫,所以“严”字用两个并排的口字作形符。有人认为,“?”字有山崖陡峭、地势险峻的意思,而“严”字有急迫险峻的意思,所以“?”也表义,“严”也是个会意字。

另有学者认为,“严”字应以“敢”为声旁,“敢”字外边的部分作形旁。甲骨文中有图A的字形,隶定写作“喦”,读作niè,也就是“严”字外边的部分。图A字形下部像人形,上部是三个“口”,表示说话很多令人厌烦的意思,用在“严”字里表示多言妄语,金文(图1-4)为了书写美观所以将图A字形稍加变化。因此,“严”应分析为从喦(niè),敢声,厂是“人”的变形。“严”本义应是荒诞,后来也写作“譀”。这个意思古籍中也有用例,如《管子·法法》:“国毋怪,严毋杂,俗毋异礼。”“严厉、庄严”等义当是假借义。

“严”之字形演变可分二系:一为《说文》古文一系,从三口,演变至《说文》古文时,所从之“敢”旁演变为从古(《说文》认为是声符);二为《说文》篆文一系,从二口。但篆文“严”所从之“敢”与《说文》篆文“敢”在字形规范上不一致。篆文敢作图B,古文敢作图C,“敢”古文与“严”古文一系,籀文敢作图D,即“严”字篆文所从。战国晚期以后,从三口之“严”逐渐废弃,从吅(二口)之“严”沿袭下来。

“严”有异体字作图E。现代汉字简化时,在这个异体字的基础上删减部件,仅保留上半部分,简作“严”。“严”可用作简化偏旁。

现代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yán

形容词

庄重;严肃。

认真;不放松。

程度深;厉害。

急,紧急。

紧密;没有空隙。

厚。

凛冽。形容极寒。

惨烈的样子。

高峻。也作“巖(岩)”。

通“譀”。夸诞。

动词

畏惧。

尊敬;尊重。

使严重,加重。

整饬;整顿。

名词

指父亲。

威严;威信

秘密。

古代戒夜曰“严”。转指戒夜更鼓。

衣装。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装”为“严”。

妆饰。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妆”为“严”。

指庄子。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

姓氏用字,参看“严姓”。

副词

甚,极。

yǎn

形容词

庄严威武的样子。 也作“俨”。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吅部】语杴切(yán)

教命急也。从吅?声。

?,古文。

说文解字注

教命急也。

段注:严急叠韵。赵注《孟子》曰:事严,丧事急。

从吅,

段注:敦促之意。

?声。

段注:语杴切,八部。

广韵

语?切,平严疑 ‖敢声谈1部(yán)

严,严毅也。威也。敬也。《说文》曰:“教令急也。”亦姓,本姓庄,避汉明帝讳改姓严。语?切。二。

【校释】教令:原作“严令”,据钜宋本及《说文》改。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严·康熙笔画:20 ·部外笔画:17

古文:?

《唐韵》语杴切。《集韵》鱼杴切。《韵会》疑杴切,竝音䉷。《说文》本作?。教命急也。

又《尔雅·释诂》:严,敬也。《书·皋陶谟》:日严祇敬六德。

又《玉篇》:威也。《礼·祭义》:严威俨恪。疏:严谓严肃。

又尊也。《礼·大传》:收族故宗庙严。注:严,犹尊也。《史记·游侠传》:诸公以故严重之。

又《广韵》:严,毅也。

又《前汉·史丹传》:声中严鼓之节。注:李奇曰:庄严之鼓节也。

又《韵会》:戒也。昏鼓曰夜严。

又《正字通》:寒气凛冽曰严。李白诗:霜朽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又《正字通》:敌将至,设备曰戒严。敌退,弛备曰解严。

又姓。《战国策》: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正字通》:汉明帝讳庄,改庄助为严助,庄光为严光。

又《史记·封禅书》:诸布诸严诸逑之属,百有馀祠。

又严道,县名。《史记·邓通传》:啺邓通蜀严道铜山。

又《韵会》:州名。隋睦州,宋改严州。

又《前汉·元帝纪》:严篽池田。注:晋灼曰:严籞,射苑也。

又国名。《后汉·西域传》:严国在奄蔡北,属康居。

又《正字通》:树名。《一统志》:琼州有严树,擣皮叶,浸水,和以酿,数日成酒,能醉人。

又与庄同。《周礼·秋官·小司寇注》:针严子为坐。《释文》:严,刘音庄,左传作庄。汉明帝名庄,改为严。《后汉·陈纪传》:不复办严即时之郡。注:严读曰装。《风俗通》:汝南应融义高,闻之惊愕,即严便出。○按《诗·商颂》,下民有严。朱子:叶剡刚反,与下遑叶。古严与庄本同音,故汉避明帝讳,改严为庄,似不必别增叶音也。

又《集韵》鱼衔切。巖字省文。详山部巖字注。

又《五音集韵》五犯切。与俨同。《诗·大雅》:有严天子。传:严然而威。《释文》:严,毛读鱼检反,郑如字。《书·无逸》:严恭寅畏。《释文》:作俨。◎按皐陶谟《释文》:亦云又鱼检反。《荀子·儒效篇》:严严兮其能敬已也。注:严或作俨。

又《集韵》鱼窆切,音。酷也。

字形书法

“亚”居上居中,写在上半格,两竖分写竖中线左右;下横在横中线。末笔撇从下横左端起笔。

音韵汇集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ŋ

i̯ăm

王力系统

ŋ

ǐam

董同龢系统

ŋ

jăm

周法高系统

ŋ

jam

李方桂系统

ng

ja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盐添严凡

jɑm

北魏后期北齐

盐添严凡

jɑm

齐梁陈北周隋

盐添严凡

jɑm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ŋ

i̯ɐm

拟音/王力系统

ŋ

ǐɐm

拟音/董同龢系统

ŋ

jɐm

拟音/周法高系统

ŋ

iɑm

拟音/李方桂系统

ng

jɐm

拟音/陈新雄系统

ŋ

ǐɐm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二十八严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语?切

ŋjɐm

集韵

平声

下平二十八严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鱼杴切

ŋiɐm

平声

下平二十七衔

开口呼

二等

全浊

鱼衔切

ŋɪam

上声

五十二俨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鱼检切

ŋiɐm

去声

五十七验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鱼窆切

ŋiɐm

韵略

平声

鱼杴切

增韵

平声

鱼杴切

上声

广(yǎn)

鱼掩切

中原音韵

阳平

廉纤

齐齿呼

全清

iɛm

中州音韵

平声

廉纤

移兼切

洪武正韵

平声

二十二盐

次浊

移廉切

oiem

上声

二十二琰

次浊

以冉切

oiem

分韵撮要

阳平

第二十兼检剑劫

该文章由作者:【闭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