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翡翠的种水
用聚光电筒来观察翡翠的透明度,并且用光线照入的深浅和宽度来衡量水头的长短,常用“一分水”、“二分水”来形容翡翠的透明度。
强光下看种,主要是观察回光,回光越强种越老。要看仔细些,翡翠,假货也有合成的,石英粉合成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般的在灯光下看翡翠原石更漂亮,实际上看翡翠只在晴天的太阳光线下看,颜色最准确,自然灯下看色多指成品或明料、开窗料;阴天下看还会有色差;黄光线下,翡翠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颜色的浓度也会增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水头的长短影响判断,此外两种色如果掺杂在一起,则此裂吃色,会变成不透光无水头的杂质体。
翡翠的“种水”怎么看?
翡翠手镯
很多翠友总担心自己买的翡翠不值这个价,其实,虽然翡翠行业有很多所谓的“专业术语”。但是在判断一件翡翠的价值的时候,只要牢牢抓住五个要素:种、水、色、工、瑕,就能够全面地判断。
排在第一位的种,有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专业术语”。除了常见的冰种、玻璃种、糯种等,还有着诸如油青种、芙蓉种、金丝种、乌鸡种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究其根本,“种”指的就是翡翠内部结构的致密程度。而这个致密程度是由矿物晶体颗粒的大小决定的,颗粒晶体越小,结构越致密,种就越好。针对从这个角度,目前最主流的论调是分为四种:豆种、糯种、冰种、玻璃种。
豆种
豆种翡翠内部晶体颗粒较粗,结构疏松,粒径在3mm以上,且大小悬殊。
满色豆绿圆条手镯
豆种给人的质感像刚煮熟的绿豆汤(不是绿豆沙!)一样,矿物晶体颗粒像豆子一样排列明显地分布在翡翠内部,仅凭肉眼就能够看出这些晶体的分界面,颗粒结构明显。豆种翡翠是做B、C货的首选材料。
参考绿豆汤
糯种
糯种翡翠内部结构的致密程度略高于豆种,内部晶体粒径在1~3mm之间,10倍放大镜下可见矿物颗粒及局部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
糯种平安扣
糯种翡翠的质感像煮开了的糯米糊一样,白嫩细腻,晶莹半透明,给人一种粘腻、浑浊的感觉,里面的结构都化开了,混在一起。
参考糯米糊
冰种
冰种翡翠内部结构致密,晶体粒径在0.1~1mm之间,10倍放大镜下见矿物颗粒及极少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
高冰飘花如意吊坠
冰种翡翠因为致密程度高,肉眼几乎看不到内部的结构。给人的感觉与冰箱里的冰块接近,冰清玉莹,润泽柔亮。但不完全透明,无法直接看穿,有点雾又有点絮的样子,像冰块中含有气泡一样。冰种翡翠因为结构致密,因此如果有瑕疵、杂质、棉絮、石纹、裂纹等,就很容易看见。
参考冰块
玻璃种
玻璃种翡翠结构细腻致密,内部晶体粒径小于0.1mm,10倍放大镜下不见矿物颗粒及复合的原生裂隙。
玻璃种站佛
顾名思义,玻璃种翡翠就像玻璃那样晶莹剔透、清亮澄明,它的品质非常细腻,结晶颗粒致密。一般来说,玻璃种翡翠内部十分干净,没有杂质(木那雪花料除外),荧光强,刚性好,是翡翠中的极品。
参考玻璃杯
翡翠的这四个基本的种的分类,都采用了象形的命名方法。我们拿到一件翡翠的时候,只要观察它内部结构的细腻程度,看到底是像绿豆汤、像糯米糊、像冰块还是像玻璃,就能大概判断出它的种了。
但是,翡翠的种的分类其实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而这些叫法也不是绝对的。因此出现了许多过渡的叫法,比如细豆指的是比较细的豆种、冰糯则是介于冰种和糯种之间、高冰指的是比冰种致密而又尚未达到玻璃种……等等。
种只是评判翡翠价值的其中一个维度,落到具体的某两件成品上,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玻璃种翡翠一定比冰种翡翠价值高,而应该是综合评判。
如何用肉眼看出翡翠的种水
肉眼看翡翠的种水,主要是自然光下,透光看翡翠的内里:
透度越高,翡翠的种越好,最好是玻璃种,其次是冰种,糯种和豆种。
净度越好,水头越好,水汪汪的质感越强烈。
种水较好的翡翠吊坠图示,可以比对:
该文章由作者:【恼春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