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称“烟花”,我国是烟花爆竹的故乡。在黑火药问世的隋、唐时期,有人把黑火药装入竹筒,利用火线点然使之爆炸,这就是早期的竹筒爆竹。人们在燃放爆竹时,常发现爆竹顶部有喷火现象,受此启发,制造出了喷花,即早期的烟花。到了宋代,我国烟花爆竹产品的品种繁多,并且具有烟、火、光、声等不同的效果。南宋时期国内已开始举办多种大型烟花晚会,当时的许多烟花爆竹制作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花炮
1、最早的“爆竹”,是火烧竹子所发出的爆裂声。
《荆楚岁时记》载:“燃火投竹,爆破有声,能辟恶魔”。
2、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最早记叙了把硝石、硫磺、含炭物质混合在一起创造火药的“硫磺伏火法”。
传说孙思邈曾隐居浏阳。浏阳城东历来有“孙隐崖”、“洗药桥”等地名,有“升冲观”(前两年重修)。如今还新建有“思邈公园”。
3、唐初,浏阳大瑶人李畋(生于公元601年)为驱除瘟疫,将火药装在竹筒中,用引线点燃起爆,发出更大的响声和浓烈烟雾,驱散山岚瘴气。这是“装硝爆竹”的雏形。
李畋因此被奉为“花炮始祖”。
4、宋代,民间开始用纸筒装裹火药,并用麻茎编结成串,做成“编炮”。
这种传统工艺一直延续近千年。
5、清康熙《浏阳县志》记载:“后人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为大爆竹,馈遗者,号曰春雷。往岁小除夕,响声不绝。”
——在此,爆竹已广泛用于送旧迎新、婚丧嫁娶等场合。
6、清末民初,浏阳县城商人李熙雅“恢复和发展先祖失传技艺”,制作出焰火四射的“烟花”。
当时一个名为“地老鼠”的品种,一直流行到上个世纪末。
7、20世纪80年代初期,浏阳开始研制出具有国际水准的“礼花弹”,完成了由“玩具烟花”到“大型烟花”的飞跃。
此后,“浏阳花炮”频频亮相于国内国际的大型烟火表演,让这个世界黑色的夜空光芒四射
发展
花炮是利用烟火药,通过燃烧或爆炸发出声、光、色等效果,以供观赏的火工娱乐产品,是中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花炮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炮生产、出口和消费国,花炮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90%,其中烟花产量更是占到95%的份额。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花炮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浏阳、醴陵两市,江西省万载、萍乡、上栗等市县和广西北海市,其中,浏阳、醴陵、上栗、万载是花炮产业最集中的几个区域,烟花爆竹辅料、半成品及配套产品的生产也多集中于此,尤其是浏阳市的烟花爆竹产值约占到全国总产值的50%,在我国花炮行业的地位优势明显。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烟花爆竹产业为中国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数百万从业农村人口提供了生活保障,成为一些地区的经济命脉和支柱产业,对有效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据前瞻网统计,除在2008年出现下降外,2006-2010年我国花炮行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2010年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94.08亿元和294.7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1.70%和10.26%。
从国内消费市场来看,我国有悠久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国民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国内各大赛事、庆典等活动的不断增加,都孕育了我国巨大的烟花爆竹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此外,我国相关法规的调整,一些原本实行烟花爆竹禁放的城市开始逐步解禁,国内市场对烟花爆竹的需求量还会增加。另一方面,欧洲、北美、亚洲是我国烟花爆竹产品传统出口市场,随着我国花炮产业技术更新,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营销手段的创新变化,我国花炮产品的外销市场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这都为我国花炮行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该文章由作者:【光合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