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桂坊(香港的特色旅游景点)

兰桂坊(Lan Kwai Fong),狭义而言指位于香港中环区的一条呈L型的上坡小径,名叫“兰桂坊”(取其兰桂腾芳之意)。广义而言是指与德己立街、威灵顿街、云咸街、和安里、仁寿里及荣华里构成的一个聚集大小酒吧与餐馆的中高档消费区,深受中产阶级、外籍人士及游客的欢迎,是香港的特色旅游景点之一。

兰桂坊(香港的特色旅游景点)

位置

兰桂坊(Lan Kwai Fong),狭义而言指位于香港中环区的一条呈L型的上坡小径,名叫“兰桂坊”(取其兰桂腾芳之意)。广义而言是指与德己立街、威灵顿街、云咸街、和安里、仁寿里及荣华里构成的一个聚集大小酒吧与餐馆的中高档消费区,此处外籍人不少,以白领居多,是兰桂坊的最大特色。每天17:00-20:00是“欢乐时光”时间,酒吧里挤满了下班的白领一族。此时酒水也比晚上便宜。晚上9点开始,许多时尚新潮的年轻人及外国人则来酒吧饮酒娱乐,灯红酒绿,五光十色,愈夜愈精彩。

兰桂坊酒吧街缘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道路的开拓,吸引商业资金的流入,当时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在这里开设了一间意大利服装店及餐厅。两条平行的步行街,外加一小段连接两条步行街的大道,实在不能和我想象中的浪漫情调相比。步行街不长,每条街步行不过七八分钟路程。街道两旁的酒吧门面狭小,灯光黯淡,布置也没什么特别。不过每走两三步,都能见到一两个“老外”端着酒杯当街而立,边饮边聊,确实在内地酒吧中难能见到。“外籍人不少,以白领居多,是兰桂坊的最大特色。”

历史

兰桂坊酒吧街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港府在中西区开始进行市区重建。道路的开拓,吸引商业资金的流入,当时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在这里开设了一间意大利服装店及餐厅。部份在中环上班的“优皮士”,下班后想找一个地方谈天,这家餐厅便成为他们欢乐时光的聚脚处。其后,有些电影在这里取景,兰桂坊渐渐成为一处有品位的消闲之地,酒吧、食肆及娱乐场所越开越多。随着兰桂坊附近酒吧及餐厅的发展,云咸街交界与荣华里一段的德己立街,也被纳入兰桂坊的范围。

在香港,除了豪华酒店以外还有很多独立经营的酒吧。香港不大,酒吧不少。富有小资情调的兰桂坊,灯红酒绿的湾仔骆克道,流光溢彩的九龙尖沙嘴,都是酒吧集中的区域。喜欢泡吧的朋友如果每天晚上泡一家酒吧,每天选取的酒吧都不同,单是兰桂坊、湾仔、尖沙嘴,估计三个月也玩不完。不过名气最大、富有特色的酒吧区,非兰桂坊莫属。

由中环地铁站毕打街出口沿上山的路径步行,约10分钟即可达中央警署、外国记者会及兰桂坊。走到兰桂坊,气氛马上和中环截然不同,这条用石卵铺设的小路,洋溢欧陆情调,两旁酒吧、餐厅林立。大多数酒吧从中午营业到凌晨一时或更晚。英式及澳式酒吧,日式卡拉OK酒廊都全日供应小吃。每当夜幕低垂时,许多香港的年青时髦新一代喜爱到这里的迪斯可舞厅畅聚,也为小街增添了另一种独特而刺激的气氛。至今,兰桂坊己由一条小巷发展成一个富西方文化的地区。

“欢乐时光“(happyhour)意指白领下班到晚饭之间的一段时间。所以happyhour是上班族与同事喝两杯啤酒、吐吐苦水的好时机。随着香港旅游发展局向外宣传,兰桂坊已成为香港的旅游热点,不仅爱喝啤酒的洋人趋之若鹜,许多内地旅客也把游览兰桂坊列入行程,一睹其魅力与风采。

创始人

在香港,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外国人。他一手创建了兰桂坊,又使海洋公园东山再起。他被称为“兰桂坊之父”,又被形容为“快乐的制造者”。他就是兰桂坊和海洋公园双料老板盛智文。

“我在香港已经生活37年了,我喜欢这里,香港就是我的家。”盛智文在接受专访时说。

20世纪80年代初,盛智文为招待自己生意上的客人,在这里开了一家西式餐馆,并取了个当时十分时髦的名字“加利福尼亚”。后来,西式餐馆和酒吧越开越多,布满整个街道。每当夜幕低垂,霓虹灯闪烁,各种肤色的人士便纷纷拥入,或开怀畅饮、或高谈阔论、或随歌劲舞,使兰桂坊变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欢乐憩园、香港这个国际化都市生活的重要标志。

“1997年来临时,很多外国媒体的记者都来采访我,问我香港回归是否意味着香港‘完了”。我告诉他们,不用担心,香港回归后会成功的。现在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回归十年,香港比以前更好了。”盛智文表示,当时他之所以敢于这样断言,是因为他了解中国。

“当时不少外国人对香港的前途表示担心,是因为他们对中国了解甚少。中国需要香港这样的国际性城市帮助内地实现现代化,而不会将香港变成另一个内地城市。香港有言论自由、健全的法制,通用英语,又有金融、贸易、人才等一系列的优势,再加上有‘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作保障,香港的前途必然光明。”他说。

回归以后,香港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的打击,一些人惊慌失措,但盛智文认为这是香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后,中央政府推出了多项促进香港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赴港‘个人游’计划等。这如同打开了水龙头,让内地的财富流入香港。比如现在内地游客已占海洋公园游人总数的近一半。”

事实证明,从那以后,香港经济持续增长,许多当年移民国外的香港人纷纷返回。盛智文以兰桂坊的消费群体变化为例:1997年以前,兰桂坊的顾客75%是西方人,25%是当地人,回归后不久,外国顾客和本地顾客的比例,基本上各占一半,本地人占了多数。

重要事件

10岁就懂得赚钱,19岁加入时装公司工作。1970年代初,由于工作关系需要到香港工作,自此爱上香港。他在郑经翰访谈节目‘星期日大班’说他来香港时已经有100万加元财富,但他在香港才第一次置业,就是他在香港的第一个办公室和住宅。

1981年,在中环小街兰桂坊开设一家餐厅,名为“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随着不断发展,兰桂坊渐渐热闹起来,更成为香港重要的夜生活消闲区域。盛智文拥有兰桂坊一带7成物业业权,由于兰桂坊由他开始发展,为他带来“兰桂坊之父”的称号。

2001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2004年,获委任为香港海洋公园主席,改革公园的公司文化,加强竞争力。

2004年,获颁授金紫荆星章。同年6月8日,盛智文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2008年盛智文放弃加拿大国籍,入籍中国,并且领了回乡卡和香港特区护照。

2011年1月,盛被确认为新民党的顾问之一,被视为有分量的“政坛明星”。

2011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盛智文获颁授大紫荆勋章。

酒吧文化

也许是寄予的期望值过高,到了兰桂坊,初步印象感觉“不过如此”。两条平行的步行街,外加一小段连接两条步行街的大道,实在不能和想象中的浪漫情调相比。步行街不长,每条街步行不过七八分钟路程。街道两旁的酒吧门面狭小,灯光黯淡,布置也没什么特别。不过每走两三步,都能见到一两个“老外”端着酒杯当街而立,边饮边聊,确实在内地酒吧中难能见到。“外籍人不少,以白领居多,是兰桂坊的最大特色。”香港朋友介绍说。

每逢到了外国人的节庆,如万圣节、圣诞节、除夕夜等日子时,兰桂坊一定会是香港其中一个最热闹的地方,晚上时候人群把兰桂坊挤得水泄不通,尽情狂欢。

兰桂坊一带的酒吧格调颇为时髦,装饰独特,不尚奢华,陈设简单,木台、高脚圆凳或高脚靠背椅,酒柜上陈放着各种啤酒和其它酒类及酒杯,没有多少饰物。许多酒吧都在临街设档,多数的规模都很小,只有几十个坐位;但却招牌高张,而且几乎全部是英文招牌。荣华里则是一条食街,各式餐馆经营着日本“铁板烧”、印度咖喱、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及中式美食。

至今,整个兰桂坊区域已开设了超过50间酒吧食肆类消费场所,店名和装饰十分西化,洋溢特有异国情调,被誉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区。每天下午5时到8时是“欢乐时光”时间,酒吧里挤满了下班的白领一族。“欢乐时光“(happy hour)意指白领下班到晚饭之间的一段时间。因为受英国文化的影响,香港人通常下午3时左右会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而晚饭时间则在8时左右。所以happy hour是上班族与同事喝两杯啤酒、吐吐苦水的好时机,此时酒水也比晚上便宜。而晚上9点开始,则有许多时尚新潮的年轻人及外国人来酒吧饮酒娱乐,灯红酒绿,五光十色,愈夜愈精彩。最热闹的是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兰桂坊节、食品节等等,兰桂坊都要举行街道嘉年华会。

兰桂坊的酒吧一直保留着欧洲酒吧和夜总会的风格。其中一家名为LADOLCEVITA97的英式酒吧周四和周六各有一次免费表演,演出的内容有萨克斯演奏、西部歌曲弹唱、劲舞等。酒吧的女招待看上去都是本地人,但与客人交流用的是一口英式英语。如果客人故意用普通话和不很灵光的广东话点酒水,她会坚持用英语回答。香港朋友介绍说,长期以来,英语是兰桂坊社交语言。这大概也是许多朋友说的“不会讲英语,去了兰桂坊也是白去”的缘由。不过,随着内地旅游业放开,到兰桂坊的内地游客日益增多,一些酒吧服务员也开始说普通话。兰桂坊每家酒吧DJ与调酒员是最忙的人,与吧台外闲谈的客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酒吧的女服务员除了迎送客人、端送酒水外,她们总是陶醉地随着音乐轻轻地扭摆身姿。

兰桂坊虽是香港白领出没之地,但消费并不昂贵。特别是香港经济陷入低谷,酒吧更纷纷用低价吸引客人。一杯鸡尾酒也不过二三十港元,一杯加冰的伏特加50元港币,酒吧还为所有客人免费提供花生、无花果等小食品。一瓶355毫升的嘉士伯啤酒,一些酒吧最低时仅卖15元。不过,在香港酒吧饮酒,与内地酒吧有很大区别,每次叫酒水,都要随即付费,一般还要付给酒吧服务员一定小费。

交通

地铁:中环站D1出口右转循毕打街直走, 沿皇后大道中右转,再左转德已立街直行,共走约10分钟到兰桂坊。

巴士:12M、13、23A及40M;绿色专线小巴10A线及小巴10B线。

太平山顶—兰桂坊:乘山顶缆车下山后,于缆车站转乘15C线巴士;或于山顶广场乘1线小巴,但小巴下山路上比较颠簸;从中环车站步行约10分钟。

迪士尼—兰桂坊:迪士尼乘迪士尼线到欣澳,过天桥换东涌线到终点香港,走到D1口出站。

消费

在兰桂坊消费丰俭由人,特别是香港经济陷入低谷,酒吧更纷纷用低价吸引客人。一杯鸡尾酒也不过二三十港元,一杯加冰的伏特加50元港币,酒吧还为所有客人免费提供花生、无花果等小食品;一瓶355毫升的嘉士伯啤酒,一些酒吧最低时仅卖15元。不过,在香港酒吧饮酒,与内地酒吧有很大区别,每次叫酒水,都要随即付费,一般还要付给酒吧服务员一定小费。

旅游

门票:免费

地址:香港中环区

开放时间:全天

建议游玩时间:3-4小时

最佳旅游时节:秋冬季节最佳。香港秋季相对凉爽,冬季暖和,而且冬天圣诞至春节期间是大减价时期,很适合购物。

旅游百事通

吃:香港美食有云吞面、生菜鱼肉、叉烧、西多士、糯米饭、红豆冰、菠萝油、干炒牛河、咖哩鱿鱼、鱼肉烧卖、 豆腐花、车载面、虾饺、钵仔糕、豉油皇炒面、猪肠粉、辣鱼蛋、鸡蛋仔等。

住:兰桂坊附近住宿有高档酒店、舒适酒店、经济酒店、家庭旅馆等。

行:港铁:港岛线或荃湾线的中环站,D1出口。东涌线或机场快线的香港站 ,B2出口。

娱:游客可观光兰桂坊酒吧一条街。

相关新闻

闭路电视监控

2002年年初,警方透露计划在某些公众地方安装永久性闭路电视摄影机,以协助管理人群及防止罪行。保安局其后选定兰桂坊作为试点,计划于2003年8月在兰桂坊一带装置九部闭路电视摄影机,进行24小时的全天候监控,试验期为半年,总预算约350万港元。

有关宣布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不少人关注到此举可能侵犯市民的个人隐私,并担心录影纪录的保留与使用缺乏监管。个人资料隐私专员公署主动介入,先后致函警务处长及委托香港大学进行民意调查。最后,由于拨款得不到立法会支持,有关计划于同年5月搁置。

兰桂坊嘉年华

兰桂坊嘉年华是兰桂坊一年一度举行的大型户外活动,由兰桂坊一带逾100家商户组成的兰桂坊协会主办。由2002年开始举办。兰桂坊嘉年华一般会在每年10月的第二或第三个周末举行,每逢嘉年华的周末,兰桂坊将会设置有多个特色摊位,分别发售由各餐厅、酒吧制作的各种小食和特饮;同时有珠串、手工艺术品、饰物、T恤等纪念品精品发售;还有各式其式的游戏摊位。每年的嘉华年同时会定立一个主题为一个慈善团体筹款。

兰桂坊惨剧

1992年12月31日(除夕夜),大批市民及游客到兰桂坊庆祝。当晚在德忌笠街架设有舞台及巨型气球,电视台直播现场盛况。警方当时派驻118名警员在场维持秩序。

接近元旦倒数,在场聚集近2万人,场面开始失控,有人喷射气罐式彩带、喷洒啤酒及汽水、掷扔酒瓶甚至砖块,更有人焚烧报纸。1993年1月1日零时十分,有人首先跌倒,人群如骨牌般相继倒下,同时威灵顿街不断有人群踊入,令人群互相践踏,有人甚至被四层的人群所压。及后现场发现有人受伤,呼救声始起彼落,人群才停止挤压。大量伤者倒卧在道路两旁,游人的个人物品则散落一地。

救援

消防处于00:01收到第一个999求救电话,首架救护车于00:11抵达现场。由于现场并没有设立临时救护站,警员与在场的休班医护人员首先协助救援,并现场指导其他游人替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法。不少伤者手脚骨折,大部分重伤者因大脑缺氧而面部呈紫色,有些已经双眼反白及瞳孔放大。担架床亦不敷应用,不少伤者在进行即场急救后由警员抬上救护车。

医院管理局于00:35采取“灾难性意外事件处理”,派出流动医疗车到场协助拯救,伤者经现场急救及分流后,骨折及轻伤者送往邓肇坚医院;重伤者则送往玛丽医院。由于医院处理的死伤者众多,有媒体发现玛丽医院将部分遇难者遗体临时放置在急症室的地上,此举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

医疗辅助队于事件发生后一小时派出医疗辅助队应急特遣队到场拯救伤者,然而于红磡海底隧道受交通分流影响,最后只能在兰桂坊附近设立伤者收容处。

所有伤者于02:34全部送抵医院。消防处于两个半小时内共派出20辆救护车,接载69名伤者到医院。

死伤人数

事件共造成21人死、63人受伤。

大部分死伤者为青少年及外国游客。

灾后检讨

港督彭定康委任包致金大法官作独立调查,并限于两周内完成中期报告,供农历新年多个大型活动的控制人流措施作参考。1993年1月11日,包致金大法官提交中期报告,指警方没有试图控制聚集人数,虽然是出于不想破坏节日气氛的好意,却低估了控制秩序的困难度。事实上,当晚只有一对推着婴儿车的夫妇及一名坐轮椅的人士被警方劝喻不准进入事发现场。加上现场是斜坡且湿滑、不少人酩酊大醉,造成非常危险的环境。

中期报告提出六点建议,包括建议警方针对参与大型活动的人数进行评估及执行必要的人流限制措施、加强市民注意大型活动安全的宣传、大型活动安排医疗人员及民安队支援。最后报告于1993年2月26日发表。

事件影响

兰桂坊惨剧于元旦日发生,同时透过传媒广泛报道,极端悲惨的画面造成不少市民心理困扰,心理学称为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当时玛丽医院及香港心理学会特别设立心理辅导热线,为目击者、救援人员及其他受影响市民提供协助。此为香港首条为灾难事故设置,由临床心理学家接听的辅导热线。

事后警方接纳有关报告的建议,检讨日后大型活动的人流管制措施。现时,香港警察在节日及庆祝活动期间,于兰桂坊一带实行人流管制,限制进入兰桂坊的人数,并引导人群朝单一方向行走。

事发当日,在发生事件的地点上方,有一幅由多个人头组成的挂画悬挂起来。事后有“玄学家”指称该画像“招魂幡”一样,吸引了灵体前来,所以造成惨剧。事件发生后,类似的灵异之说在香港变得很盛行。

温馨提示:鉴于1992年发生的人员踩踏事故,所以在出行前应避开圣诞节、除夕夜等节日时段。

相关电影

香港2011年上映电影拍摄地

片名:喜爱夜蒲

其他译名:兰桂坊

年代:2011

国家:中国香港

类别:剧情

语言:粤语国语双音轨

片长:97Mins

导演:钱国伟 Guowei Qian

主演:杨爱瑾 Miki Yeung、冼色丽 Seli Xian、陈柏宇 Jason Chan、郑融 Yung Cheng

黄伊汶 Emme Wong、连诗雅 Shi Ya Lian、沈志明 Z.O、陈静 Jing Chen、何佩瑜 Pei Yu He

王宗尧 Gregory Wong、周秀娜 Chrissie Chow

剧情介绍

兰桂坊是香港闻名的酒吧夜店集中地,夜夜笙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城中男女,不分国籍都喜爱到这里寻开心。有人寻找一夜缱绻、有人追求真摰爱情……兰桂坊可谓记录了他们的悲欢离合,道尽众生色相……

第一个晚上,兰桂坊常客Steven(沈志明饰)遇上空姐Jennifer(连诗雅饰),二人发生一夜情。他们感觉这次真的恋爱了,相约除夕再到兰桂坊见面,可惜因为误会Steven对Jennifer态度一反常态,Jennifer心灰意冷下又再绝迹兰桂坊。事隔八个月,Steven重遇日思夜想的Jennifer,更希望能够与她发展,可惜Jennifer竟已成为大老板Leslie(恭硕良饰)的女朋友,与此同时,Steven收到了阿公(单立文饰)因爆血管被送进急症室的噩耗……

经验老到,退休工程师阿公以过来人身份劝Steven要像其好友Sean Ma(王宗尧饰)一样,相信自己的感觉,Sean更为荡女Cat(DaDa陈静饰)付出。Steven决定鼓起勇气去向Jennifer表白自己的心意,可惜一切却为时已晚;Jennifer刚答应了Leslie的求婚!阴差阳错,就只欠那一点点时间……Steven后悔不已,沮丧的黯然离去……Steven毅然决定接受公司的调动,到外国总公司任职,好友们为他举行Farewell Party,Jennifer再次出现,他俩能否成为一对在灯红酒绿的夜场中觅得真爱的恋人呢?

该文章由作者:【火星少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