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维生素B2缺乏症(vitamineB2deficiency)又名核黄素缺乏症是一种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群中患病率极高。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阴囊皮炎、口角糜烂、脂溢性皮炎、结膜充血及怕光、流泪等。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因为核黄素缺乏可引起某些条件下的B6缺乏,两种维生素缺乏均可因影响皮肤胶原成熟过程而导致皮肤、黏膜受损。
疾病概述
维生素B2缺乏症是核黄素供给不足所致。以口角炎、舌炎、结膜炎及皮炎为特征。核黄素为耐热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人体内是许多呼吸酶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烟酸及其他耐热B族维生素共同存在于食物中,如动物心肝、肾、蛋类、奶类、酵母、豆类和新鲜蔬菜等。
核黄素缺乏多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同时出现,尤以与烟酸缺乏病关系密切。
若食物中长期缺乏动物蛋白和新鲜蔬菜,或大米淘洗过度或婴儿所食牛奶多次煮沸等。均可导致核黄素缺乏。
再者,患有消耗性疾病:烧伤、创伤、结核病、肺炎、长期发热时,机体代谢加速,消耗量增加、需要较多量核黄素。另外,核黄素在肠道吸收,反复呕吐、腹泻等慢性胃肠道疾病均可影响核黄素的吸收。
维生素B2缺乏症又名核黄素缺乏症,是一种由于体内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以阴囊炎、唇炎、舌炎和口角炎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吸烟会导致维生素B2大量流失,严重缺乏时会引发眼疾。“红眼”(眼白很红,有点像红眼病,但又不是红眼病。
病因病理
摄入不足核黄素存在于奶类,肉,蛋,豆类,谷类,根茎与绿叶蔬菜中。
一般成人每日需求量男性为1.4~1.7mg,女性1.2~1.3mg,孕妇与乳母需求量增加,运动量增强,能量消耗多时,需求量亦随之加大。如摄入动物性蛋白质与新鲜绿叶蔬菜不足,可致维生素B2营养不良。
核黄素对光敏感,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迅速导致不可逆的分介破坏。故瓶装牛奶等食品避光可保存维生素B2的生物活性。
光线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婴儿时,可导致部分核黄素解体。
核黄素为水溶性维生素,可因洗淘过度或随菜汤流失。核黄素在碱性环境中易破坏,如烹调时为保持蔬菜的绿色添加碳酸可破坏核黄素的生物活性。
吸收障碍某些疾病如严重慢性腹泻,小肠病变大部手术切除者,可致核黄素吸收不良。此外,嗜酒者也因肠道吸收减少与生物利用度降低致维生素B2不足。
药物与金属影响某些影响精神的药物,与各种抗疟疾药物,许多金属及其他物质都可影响维生素的生物活性。
激素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排泄增加当负氮平稀的情况下,包括糖尿病,停用胰岛素后,或者在用某些药后,如硼酸(boricacid),或长期服用硫胺素制剂,也可出现核黄素排泄增加的现象。
症状体征
维生素B2缺乏症的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但维生素B2缺乏所致的症状常有群体患病的特点,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阴囊皮炎、口角糜烂、脂溢性皮炎、结膜充血及怕光、流泪等。
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因为核黄素缺乏可引起某些条件下的B6缺乏,两种维生素缺乏均可因影响皮肤胶原成熟过程而导致皮肤、黏膜受损。
维生素B2缺乏确能引起许多临床症状,但这需待维生素B2缺乏达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而轻微的维生素B2缺乏可无任何临床症状,这就决定了凭临床症状诊断维生素B2缺乏其敏感性也较差。
病理变化
阴囊症状态参数:阴囊瘙痒为初发的自觉症状,夜间尤为剧烈,重者影响睡眠。皮肤损害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n
红斑型:表现为阴囊两侧对称分布的片状红斑,大小不等,直径至少在2~3cm以上,有的红斑范围上,在阴茎根部融合。单侧红斑者较少见。
早期为鲜红色,病程长者为暗红色。其上盖以灰色或白色鳞屑,重者边缘有棕色而粘连的厚痂,略高出皮面,故其与周围皮肤之界限非常鲜明。一般无浸润及皮肤变厚或纹理加深的变化。
同样病变可见于包皮末端,即在龟头处包皮上有棕黑色而富粘着性厚痂围绕之。全部病例阴囊中缝为正常皮色。/n
丘疹型:略高出阴囊皮肤的红色扁平丘疹,米粒至黄豆大,不对称地分布于阴囊两侧,数目由数个至20个不等,其上覆盖干燥而粘连的厚痂或白色鳞屑。少数表现为苔癣样皮损。/n
湿疹型:其症状与一般湿疹无法区别。在脱屑、结痂,并有浸润、变厚等变化。重的有渗液、糜烂、裂隙或化脓。以手摸之,其硬度以像皮,边缘为弥漫性或局限性。
损害范围,有的仅占阴囊1/3,有的累及阴茎或会阴。阴茎被波及程度不一,轻的仅及阴茎与阴囊接触面,重的扩展至阴茎整体或其底面的全部。
口腔症状:口角有糜烂,裂隙和湿白斑,多为又侧对称。因有裂隙,张口则感疼痛,重者有出血。结痂和小胞疱也常发生。/n
唇早期为红肿,纵裂纹加深,后则干燥、皱裂及色素沉着,主要见于下唇。有的唇内口腔粘膜有潜在性溃疡。/n
舌自觉疼痛,尤以进食酸、辣、热的食物为甚。重的全舌呈紫红色,或红紫相间呈地图样改变。蕈状乳头充血肥大,先在舌尖部,后波及其他部位。丝状乳头弃血者少见。重的伴有喉炎、咽炎及上颚炎。产生声哑及咽下困难。/n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皮脂分泌旺盛处,如鼻唇沟、下颌、两眉间、眼外眦及耳后,可见到脂性堆积物,位于暗红色之基底上。/n
眼睛症状;有球结膜充血,角膜周围血管形成并侵入角膜。角膜与结膜相连处,有时发生水泡。严重缺乏时,角膜下部有溃疡,眼睑边缘糜烂以及角膜混浊等。自觉怕光、流泪、烧灼感。视觉模糊并容易疲劳。
发病机理
人体内核黄素是许多酶系统的重要辅基的组成成分,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及黄素单核苷酸均为核黄素形成的辅基,它们与各种酶蛋白结合形成各种黄素蛋白,具有促生长的特性,是人与微生物生长发育、组织修复过程中必须的。若机体缺乏核黄素,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作用减少,物质和能量代谢紊乱将出现多种缺乏症状。
诊断检查
诊断:维生素B2缺乏往往是伴随其他维生素B族缺乏共同存在的,根据膳食缺乏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验结果,诊断并不困难。集体发生口腔-生殖器综合征时要特别注意本病的可能。
诊断性治疗由于维生素B2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故很难脱离实验而确诊为该病,但在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对疑有维生素B2缺乏的个体或群体,可试用维生素B2进行诊断性治疗,有效者可确诊。
诊断标准:维生素B2缺乏症的诊断标准一般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眦性睑缘炎,口角红肿、口角裂、口角糜烂;唇红肿、口唇裂、口唇糜烂;舌部的损害等症状,而阴囊部位的损害为阴囊发红,阴囊脱屑,阴囊糜烂,阴囊结痂等;也可能出现眼部损害以及皮肤的脂溢性皮炎损害。
其他辅助检查:可做局部皮肤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可做皮肤组织活检。
治疗方案
维生素B2(核黄素)制剂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成人口服5mg/次,3次/d,一般坚持服用至症状完全消失。
经治疗后,阴囊瘙痒等自觉症状3天内便可减轻或消失,阴囊炎在1~2周内大多数可痊愈。口腔症状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2~4周,如与烟酸或复合维生素B合用则效果更好。
个别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例,可改肌内注射,5~10mg/d.阴囊炎局部治疗亦很重要。局部干燥者,可涂抹保护性软膏;有渗液、流黄水者,可用1%硼酸液湿敷。对久治不愈的阴囊炎应考虑是否合并真菌感染。/n
合理调配营养成分,改进烹调方法,多进富于维生素B2食物。/n
内服维生素B210mg、复合维生素B1~2片,3/d,必要时肌注核黄素。有口角糜烂者,可涂0.05%洗必泰软膏或2%硼酸软膏等。/n
如伴有全身其他疾病,应请有关科会诊。
流行病学
维生素B2缺乏症(vitamineB2deficiency)是一种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群中患病率极高。
据报道,墨西哥居民膳食维生素B2摄取量仅为RDA的35%~64%,这种膳食摄取量不足2/3RDA的人群,极易发生维生素B2缺乏病的流行。
据最近法国对26所敬老院老人营养状况的研究表明,有46%的敬老院老人患有经生化检查确定的维生素B2缺乏病。
维生素B2缺乏症的发病率不仅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居民食物供给等有关;而且与生活环境也有关,特别是那些生活上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和儿童。
该文章由作者:【设计癖】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