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1035年—1106年1月2日),字子厚,号大涤翁,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人。
嘉祐二年考取进士,可是侄子章衡却考取状元,章惇感到羞愧,便不就而去,后而再举进士甲科,调商洛令。起初在集贤院做事,熙宁变法时为宋神宗和王安石起用,熙宁五年,受命察访荆湖北路,五年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平定四川、贵州、广西三省交界的叛乱,招抚四十五州。名震一时。王安石死后改革派人员有的被贬有的被流放有的入狱,改革活动因此跌入了低谷,直到宋哲宗长大亲自执政后开始启用继承王安石遗志的变法派领袖章惇为相,变法才重新燃起了火光!在哲宗朝时任宰相,权倾朝野,恢复新法,积极组织大军讨伐西夏、辽国。大量贬摘放逐守旧派官员。然而因为保守派势力实在太大,宋哲宗年纪轻轻便悄然离世,再加上变法派内部人员争权夺利,间接导致了章惇维系变法的失败!徽宗即位后,久闻章惇之名,迁章惇特进,封申国公。
崇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106年1月2日),章惇去世,享年七十一岁,累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魏国公,葬于长兴。绍兴五年(1135年),追贬昭化军节度副使。
人物生平
官宦世家
景祐二年(1035年),章惇出生于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的官宦世家,父亲章俞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章惇小的时候,其族父章得象惊异章惇的性情品格,认为章惇将来一定地位优越。
章惇性格豪爽、真率,相貌俊美,举止文雅洒脱。才智出众,学问广博精深,善于写文章,才识超人。年轻时,喜欢修养,服气辟谷,飘然有仙风道骨。
章惇与章楶因为名望明显,被介绍在贵族之间,赞扬于一时。与王观友善,俱以疎散称,时号观三、惇七。
嘉佑二年(1057年),章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其族侄章衡考中状元,章惇耻于章衡之下,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
嘉佑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历商洛(陕西省商洛市)县令、雄武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节度推官。
参与变法
治平三年(1066年),章惇受到参知政事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召试馆职,考试合格,却遭到知制诰王陶攻击,未任馆职,知武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知县。
治平四年(1067年),章惇任著作佐郎,御史吕景、蒋之奇说章惇佻薄秽滥,向以擢第不高,辄丢敕诰於廷。所以不除馆职。
熙宁二年(1069年),李承之向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荐章惇。王安石大喜,恨得之晚。王安石开始变法后,让章惇进入集贤院。
二月,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殿校理、中书检正。参与制定新法,监修国史,编撰实录。
熙宁四年(1071年),章惇奉命分析渝州(重庆)夷事,并分析夔州路差役事务。
制置三司条例司撤销,章惇改任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兼详定编修三司令式,及诸司库务岁计条例,参与制定财政机构的法规。
章惇被派往邠州(今陕西彬县)调查处理案件,章惇沿途了解陕西推行雇役新法及其他情况。
章惇提出采取粮价低时,官府大量收购,以备时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往丰收地区就粮,以解决军需,得到宋神宗的采纳。
经略江南
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拜两湖察访使,得到四千八百零九户、田二十六万亩。改硖州为安江寨,富州为镇江寨,累迁如京副使,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军器监等职。
张颉说南江杀戮过多,无辜者十八九,漂浮的尸体遮蔽江,人不吃鱼几个月。章惇痛恨张颉的言论。
熙宁六年(1073年),章惇在荆湖北路建立屯田务,授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高阳关路经略安抚使,判军器监、知制诰再兼直学士院。
宋神宗下令对审讯宫廷卫士的开封府判官梁彦明、推官陈忱进行严肃处理,各罚铜十斤。
熙宁七年(1074年),宋神宗命章惇就军械监置司,立专案,审查曾布所究市易事。吕惠卿又令中书户房统计治平、熙宁财赋收支之数,统计结果,与曾布所说皆不同。章惇办理此案,曾布不再请求奏对。九月,章惇深得宋神宗赏识,拜为三司使。
出任地方
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宰相吕惠卿外调为陈州知州。
中丞邓绾说:吕惠卿执政超过一年,所立朋党不相同,然而与吕惠卿共同作恶,互相帮助,没有比得上章惇。
吕惠卿虽然已经斥逐,而尚留章惇在朝廷,也尚且医疗疾病,四体而止治其一边,粪便除清除一堂,而尚存一半污秽啊。章惇出知湖州(浙江省湖州市)。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峡州、辰州(湖南省沅陵县)、沅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发生骚乱。
朝廷任章惇为荆湖北路首府荆南(今湖北省荆州市)知府,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诏令亲自前往辰州和沅州,安抚叛蛮。章惇设置诚州(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五月,朝廷改任章惇为杭州知州。没有到任,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因为母亲去世,辞官服丧。服除,历任判三馆秘阁、知审官院兼翰林学士。
元丰三年(1080年),章惇担任参知政事。
元丰四年(1081年),章惇的父亲章俞侵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拦路向章惇告状,章惇把他抓到开封。
大理寺弹劾章惇的父亲太子宾客致仕章俞、弟弟颍州沈邱县主簿章恺,侵占民田。开封府官,各怀观望,害怕躲避佥书。
章惇奏事,及报上,不符实际,又按察裁决所开始时,追治堂吏王冕等,证实周之道等人的话。
章惇以为有司不当信王冕等语,想虚构捏造次数,强迫执政,以此报制勘所,仍称请尽情彻底查究,不可以只信其谬说,坐不适当指挥制勘院,固有是责。
章惇被罢免,任蔡州知州,出任陈州知州,改定州(河北)知州兼定州路安抚使。
回京任职
元丰五年(1082年),章惇被召任门下侍郎,为副相之首。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时,有人企图策立神宗二弟雍王赵颢或四弟曹王赵頵。章惇与以宰相王珪为首的宰执们一起决议立宋神宗长子赵佣为皇太子,章惇写在纸上,王珪拿给已不能说话的宋神宗看,经神宗点头同意;请宋神宗母、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宋神宗同意,太子赵佣(改名赵煦)即位。
五月,章惇任知枢密院事。
新旧党争
参考:新旧党争
十月,范纯仁、朱光庭、苏辙等人担任谏官。
章惇对宣仁太后说:谏官全部令两制以上奏举,然后宰执进拟。在除目由中出,我不知从何知之,得非左右所荐,此门不可以渐渐开启。
宣仁太后说:全部大臣所推荐,不是左右。
章惇说:大臣应该公开张扬,为什么秘密推荐。皇帝幼冲,皇太后同听万机,应该遵循以前的制度。
门下侍郎司马光对章惇说:范纯仁、范祖禹等人任谏官,是众望所归,不能因为我的缘故,而挡住贤臣晋升之路,倘若必须如此,那么我宁愿辞职。
章惇说:我也知道韩缜、吕公著、司马光不会徇私舞弊,但如果将来有一天奸臣执政,以这为例,提升谏官以亲疏为标准,台谏官就失去意义了,这会造成政治的昏暗,国家安危之所系。
高太后下诏取消诏令,范纯仁被改任为天章阁待制,范祖禹为著作佐郎,其余三人依旧。
元祐元年(1086年),章惇被监察御史王岩叟、朱光庭弹劾。
司马光要割地给西夏,得到旧党的支持。章惇很生气,说议者可斩。说他们是无见识的不逞之徒。甚至说司马光村夫子、无能为。
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宰相,企图全部罢废新法,举朝没有敢说话的人,他知枢密院事,与司马光力辩免役法不可废罢。章惇多次与司马光争论。
章惇说:天下政事,比熙宁元年以前,变更数也数不过来,事既与相不同,怎么可以全部检用熙宁元年现行条贯,不知虽是差役一事,官司关连上下,事物目极多,条贯相互干涉,岂可单独用差役一门,显见施行未得。
更张政事,所系生民利害,免疫、差役之法最大,急须详审,不可轻易,只限五天,诸县何由擎化利害,不知如此变更草率,反而更加为害。
章惇独自上疏,逐条分析免役、差役二法的利弊,驳斥司马光对免役法的攻击,同司马光在帘前争论。
章惇说:像役法,熙宁初,用雇代差,实行太快速,所以有损害,重新以差代雇,应该详细议论,经常讨论,或许可以实行,而限止五天,其损害将越来越多啊。
谏官多次弹劾章惇,章惇居位如故。章惇驳斥司马光所改的役法,积累数千言。司马光的建议施行后,章惇愤恨地在太后面前争辩,有以后怎么能奉陪吃剑之语,章惇的话十分不恭敬。
宣仁后很生气,御使中丞刘挚等人接连攻击他,他被贬出朝任汝州知州。
元祐元年(1086年),旧党辩论失败,利用台谏官,对章惇进行攻击,章惇被贬官知汝州(河南临汝),改任杭州知州,重新担任汝州知州。
十一月,章惇请求罢职,提举洞霄宫(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道教宫观),不断受到攻击。因为父亲死亡,于是守丧,仍不断受到旧党攻击。
元祐更化时期章惇被贬到岭南。
独相执政
参见:绍圣之治、元祐案
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章惇被启用为相,专门以继承为国家的重要事务,凡是元佑所改,全都恢复。引用蔡卞等人,全部居重要职位、担任言官。
大小官僚,没有幸免,死去的人,殃及妻子、孩子。诋毁宣仁太后,说元佑初年,老奸擅国。章惇请求掘司马光、吕公著的坟,砍他们的棺材。宋哲宗没答应。
章惇请求编辑、分类元佑时,大臣们的章疏,处治刘安世、范祖禹劝谏宫中雇乳母的事,用文及甫陷害别人的文书引导蔡渭,让蔡渭告发刘挚、梁焘有反谋,兴起同文馆案,命令蔡京、安惇、蹇序辰穷究到底。
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执政,首先议论修复水磨。乃诏即京、索、大源等河为之,以孙迥提举,重新命令兼提举汴河堤岸,改差役制为雇役制,章惇逐步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
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定名为《常平、免役敕令》,颁行全国,熙宁新法基本恢复。
章惇荐引名士彭汝砺、陈瓘、张庭坚等,乞正所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勿毁墓仆碑。刘奉世等三十一人,或贬官夺恩,或居住安置,轻重有差。其彬州编管秦观,移送横州。
欲废两后
参见:宣仁案、孟后案
章惇用邢恕为御史中丞。邢恕用北齐娄太后,宫名叫宣训,曾废她的孙子少主,而立儿子常山王高演的事,假托司马光,对范祖禹说:“如今主少国疑,北齐宣训事仍可忧虑。”
章惇引诱高士充上书,说高士充的父亲高遵裕临死时,屏退左右,对高士充说:宋神宗弥留之际,王珪派高士充来问:不知皇太后想立谁为帝。我斥责高士充离开。章惇追贬司马光、王珪,赠高遵裕为奉国军留后。再追贬吕公著、司马光,又责吕大防、刘挚、梁焘、范祖禹、刘安世等过岭,意犹未慊,仍用黄履疏高士英状,追贬王珪,皆诬以图危上躬。其言浸及宣仁皇后,帝颇惑之。最后起同文狱,将全部诛杀元祐大臣。
章惇让宦官郝随帮助自己,章惇想追废宣仁后。皇太后、太妃都极力同章惇争辩。哲宗感悟,烧了章惇的奏疏,被郝随侦知,秘密告诉章惇和蔡卞。次日,章惇、蔡卞上奏,宋哲宗生气地说:你们不想让我进英宗庙吗。章惇、蔡卞才作罢。
绍圣三年(1096年),章惇以孟皇后是高太后所立,迎合郝随,劝哲宗在后宫兴起狱案,假托邪门旁道,废掉孟皇后,让孟皇后居住瑶华宫。章惇请求立哲宗专宠的刘贤妃(刘清菁)为皇后。孟皇后所生的福庆公主重病不治,孟皇后的姐姐拿道家的符水入宫医治。符水之事,为宫中禁忌,孟皇后大惊,命将符水藏之。言官邹浩上疏斥责章惇,请求停止废后。
公主病逝后,孟皇后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皇后及公主祈福。刘贤妃趁机将前后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说孟皇后这是在诅咒哲宗。哲宗听说后,开始怀疑,令梁从政、苏珪调查此案。在章惇和刘贤妃的授意下,孟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都被逮捕,严刑逼供,甚至有被断舌的人。
太监、宫女们不愿诬蔑孟皇后,个个被打得体无完肤,割舌、断肢者不在少数。梁从政等人造供词,孟皇后的后位被废,被安置在被废妃嫔出家所居的瑶华宫。
北伐西征
参见:绍圣北伐、元符西征、元符和议
夏军攻陷金明寨,主帅张兴战死。章惇大怒,要把全军四千人全部斩首。李清臣说:“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他于是只杀了亲兵十六人。
自金明寨失陷后,哲宗命西部各路加强防守。熙河将王文郁等,筑汝遮为安西城,以通秦凤援师。梁太后惧宋朝声讨,派遣使者献俘辽国,以为应援。
元符元年(1098年),边廝波结等以河州(今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岷州(今属甘肃省岷县)、溪哥城(今属青海省贵德县)及吐蕃兵六千余人归顺宋朝,邈川诸酋相继亦求内附。章惇命王愍进攻吐蕃,吐蕃主陇拶出降。
西夏接连上表,请求辽朝出兵,辽朝征集大军驻扎宋辽边境,作出大举南下之势,派萧德崇到开封劝和,提出让宋朝归还攻占西夏的领土。众人大多同意谈和还地,哲宗也认为如此。章惇拒绝了辽朝的要求,认为:“夏国作过未已,北方使者虽来劝和,也需要讨伐,若能服罪听命,虽北朝不来劝和,亦自当听许。”宋夏和谈,西夏臣服宋朝。
河东方面奏称:“辽国人过天涧取水,已令地分婉顺止约去讫。”章惇说:“这是边吏畏缩而已,若过界者,直接斩杀,他们一定不敢来。”
章惇请求哲宗下诏,在各地探察百姓有谎言的人,按律论罪。章惇立下赏格,告密之风,日益兴盛。有个酒醉胡说的人,哲宗下诏免去死罪,章惇按律杀之。
反对端王立储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去世,向太后向章惇等宰相告知此讯后,认为应该早立储君。章惇起初想立简王赵似,但向太后坚持立端王赵佶,枢密使曾布、尚书左丞蔡卞、中书侍郎许将也都附议。章惇只得奉命召端王入宫。章惇见到端王后,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但曾布厉声说:“章惇,听皇太后安排。”储君之议才最终确定。
端王赵佶继位,即宋徽宗,章惇请求向太后同权处分。
贬死湖州
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徽宗以章惇为特进,封为申国公,拜山陵使。章惇请求去职,宋徽宗不允许。途中突遇大雨,宋哲宗灵车陷于泥沼。过了一宿,才走出来。言官弹劾章惇不恭。左正言陈瓘趁机请求罢免章惇,并进一步商议对他的刑罚。
九月,章惇五次上表,请求免去政事,圣诏不允。章惇从小道出去,居于僧舍。第二天,再次上表,宋徽宗仍不允许,派中使跟随看管,章惇再次从小道出去。宋徽宗对辅臣说:“我如此对待章惇,各方面都考虑到了,礼貌可以说是尊敬到了极致。”众人说:“恩礼的确过厚。”徽宗说:“章惇请求知越州,应该答应他。”
台谏丰稷、陈师锡、陈瓘多次弹劾章惇。于是,宋徽宗罢免章惇的特进,出授越州知州。陈瓘等人认为责罚太轻,再上章弹劾章惇,重提绍圣时期设置看详元祐诉理局,一切对于先朝言语不顺从的人,加以钉足、剥皮、斩颈、拔舌之刑的行为。经此弹劾,章惇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于潭州安置。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谏官任伯雨八次上章弹劾章惇,宋徽宗不理。陈瓘、陈次升等人再次极言此事。任伯雨称章惇有谋反之心,轻视徽宗、想追废宣仁太后。于是,宋徽宗再贬章惇为雷州司户参军。其子章援上奏时,徽宗颇称其孝,略有哀怜之意。但经曾布请求,徽宗又下诏:章惇亲子孙,允许在外指定差遣,不得总是到京师及上章疏。
崇宁元年(1102年),章惇调为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团练副使,睦州(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居住。
崇宁四年(1105年),移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团练副使,迁湖州团练副使。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106年1月2日),章惇在贬所逝世,享年七十一岁,葬于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
大观三年(1109年),恢复特进、申国公。
政和(1111年—1118年)年间,重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追封魏国公。
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纳任伯雨的谏章,下诏追贬章惇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命其子孙永远不能在朝廷出仕。
主要影响
出身世族,博学善文,相貌俊美,高傲自负。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职地方,政绩显著。经略南北江,平定湖北,大规模开发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内地割据势力,对江南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入阁参与熙宁变法。旧党掌权后,章惇反对废除新法,出贬汝州。元祐八年(1093年),章惇拜相执政,严刑峻法,控制言论。在政治上,贬斥旧党,流放诸臣;在地方上,设置晋宁军与陇右节度军;法令上,恢复熙宁旧法,加以完善;文化上,废除诗赋,代以二经;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外交上,签订元符和议,招降吐蕃诸部;水利上,治理黄河,沟通水系;吏治上改革官制,罢免非治科、进士、上舍生而仕官之人。
作为北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章惇一生的政治作为对北宋政治造成深远影响,强硬态度导致辽军南下,几乎引发宋辽战争。然而,联合于阗并命章楶、王愍出兵西夏、和蕃,收复失地,开疆拓土,驱逐西夏并以沙漠为界,为北宋取得对西夏战争的优势奠定了一定基础。
历史评价
两宋
王礼:章子厚以仕宦显其隐德,弗耀可师仰者,具於景行。
王安石:①有机略,胜王韶。②章子厚才极高。
时人:承天一柱,判断山河。
魏泰:骨气清粹,真神仙中人。
曾布:蔡卞最阴巧,而章惇轻率。
蔡绦:章丞相惇性豪迈,颇傲物。
赵煦:①章惇器博而用远,宝茂而声宏。②内有论道经邦之实,外有开疆复宇之休,无壅爰及叩关之请,坐臻偃革之期畴成効于一时。③器博以大,志刚而明,才之所施,则酬酢万变而无穷,学之所造,则贯通百家而不惑,蚤席华问,寖登近班,自结圣神之知,荐登丞弼之地,佑我昭考,格于丕平,肆予缵服之初,身任受遗之托,定策社稷,底宁邦家,方政令出于帘幄,权柄归于廊庙,善政良法,多所纷更,正色危言,不惮强御,十年去国,一德保躬,虽风波并起乎畏途,而金石不渝于素履。
邵雍:天下聪明过人唯程颐,其次则章惇。
苏轼: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
赵顼:卿以旧辅,填抚北陲缅,怀俊能入议,几政令训迪,有位服于官,成倡予猷为良,在近弼宜副延瞩,亟觐阙庭。
岳珂:①公才伟矣,而用之者背驰,使英迈之姿与翰墨俱郁,悲夫!欲後之世因其迹而识其人犹不可勿录也。②张无尽尝谓公奇男子,梦中剧谈若或见之矧予於,手迹之遗,犹足以觌,百年之风姿,仕系於时才高用,违览者未尝不三叹息于斯。
邵伯温:内翰、忠宣、子厚虽贤否不同,皆聪明晓吏治,兼知南北风俗,其所论甚公,各不私于所主。
孙觌:雄俊魁磊,豪杰伟异之人出,于是宰相郇公、申公、枢密秦公仍世为将相,高牙巨毂,尊显三朝。
韦骧:惟相公济时硕德,命世巨贤,熙载犹稷契之功,致主以唐尧之道学,探圣微而充之以正勋,着王室而守之以谦钧。
李纲:方子厚当轴,士大夫喜诋诃其失,然自今观之,爱惜名器,坚守法度,诸子虽擢第,仕不过筦库州县,岂不贤哉?语曰:善人,我与子厚亦云。
赵佶:章惇弼亮三世,劝劳百为,上以赞乎天工,下以定乎国是,庙堂鲠议操守一心,帷幄深筹,决胜千里,当昔受遗之际,绥定我家逮居述,事之时,克笃先烈,兹继犹于津涣方,宏济于囏难。
王巩:章子厚为苏子瞻辩此心惟有蛰龙知诗意云龙者非独人君,人臣皆可以言龙也,此语足以为苏子辩诬,远小人之谤,释人君之惑。此事犹可见章子厚亦非仅行险心狠之小人,与苏子尚有故交在也。
李新:相公质文全粹,声实保和,道观昭旷之原化,执惨舒之柄大熙,庶绩以为百工师,时显诸仁,所谓万世利臻,符瑞之众至懋功德以兼隆式,丁亚岁之辰,宜受王明之福。
苏辙:左仆射蔡确,憸佞刻深,以狱吏进。右仆射韩缜,识闇性暴,才疏行污。枢密使章惇,虽有应务之才,而其为人难以独任。门下侍郎司马光,尚书左丞吕公着,虽有忧国之志,而才不逮心。至若张璪、李清臣、安焘,皆斗筲之人。
刘弇:自有生民以来,天下未尝无宰相居焉者,几何人成就之者,几何时计其大,不计其细,问其人,不问其取,充位而已,一日得志,泽朝下而暮渗漉,变天闳之民,为期颐耊艾,至不旋踵宰相,事业大率如此,皐夔稷契之称,美于典谟也,自是开辟中,一时稀阔盛事。
常安民:以大臣为绍述之说,实假其名以报复私怨,一时朋附之流从而和之,遂至已甚。故凡劝陛下绍述者,皆欲讬先帝以行奸谋,他事难惑圣睿,若闻先帝则易为感动,故欲快私雠陷良善者,须假此以移陛下心意。至引王凤乱汉,林甫乱唐,以比惇擅作威福。
留正:章惇、蔡卞、张商英之徒,既谪贬范纯仁以下三十馀人,又追贬司马光、吕公著一十馀人,窜吕大防、刘挚、梁焘,皆已致之死地而欲尽杀元祐诸贤。既废孟后,且又欲追废宣仁,章惇之罪,可胜诛哉。
龚夬:昔日丁谓当国,号为恣睢,然不过陷一寇准而已,及至于惇,而故老、元辅、侍从、台省之臣,凡天下之所谓贤者,一日之间,布满岭海,自有宋以来,未之闻也。当是时,惇之威势震于海内,此陛下所亲见。盖其立造不根之语,文致悖逆之罪,是以人人危惧,莫能自保,俾其朽骨衔冤于地下,子孙禁锢于炎荒,忠臣义士,愤闷而不敢言,海内之人,得以归怨先帝,其罪如此。
崔鶠:光忠信直谅,闻于华夷,虽古名臣,未能远过,而谓之奸,是欺天下也。至如惇狙诈凶险,天下士大夫呼曰惇贼。贵极宰相,人所具瞻,以名呼之,又指为贼,岂非以其孤负主恩,玩窃国柄,忠臣痛愤,义士不服,故贼而名之,指其实而号之以贼邪。京师语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孙,谓惇与御史中丞安惇也。小人譬之蝮蝎,其凶忍害人,根乎天性,随遇必发。天下无事,不过贼陷忠良,破碎善类。至缓急危疑之际,必有反覆卖国、跋扈不臣之心。
陈瓘:章惇独掌政柄,首尾七年,随其喜怒,恣作威福,助尊私史,则至於薄神宗,矜伐己功,则至於累宣仁。乐於用兵,大开边隙,陕西之民怨矣,而进筑不已,内府之财竭矣,而辇运不休,忘祖宗积累之艰,轻朝廷根本之地,谓人之怨怒为当尔,谓天之谴戒为流俗。杀张天悦之徒以箝众口,广邹浩之狱以绝言路,天下震骇,人多自危。赖宗庙之灵,不廷不虞之变幸未发尔。哲宗一於委任,何负於惇,惇负哲宗,乃至於此。虽阴谋密计发於蔡卞,而力行果断,惇实主之。用春秋诛恶之法,则罪卞可也,任扶危持颠之责,则非惇而谁。
丰稷等:①昔在相位,变乱名实,颠倒是非,拔擢群小,布列中外,阴邪惨酷,更相唱和,流毒四方,感动天变。伏遇大明继照,群阴廓开,俊杰勷征,奸回窜伏。②章惇当国七年,窃持威柄,祸及天下,勇於害贤,敢於杀人,临大变,订大事,包藏阴谋,发为异议。陛下尚优容之乎,祖宗怒惇久矣,今付陛下震之,上帝怒惇久矣,今命陛下诛之,陛下何惮而不果邪。
李清臣:章惇为相,朝廷属以政事为之,不置次辅,而惇不念体国,其所以开导上听者,莫非忮忍杀伐之事以己之平日仇怨,或讬谤讪宗庙,或称谋危上躬,窜逐南方,投之死地。故贬人及骨肉死者不得归葬,存者悉为囚徒。又因编类章疏,看详诉理,受祸者一千馀家。自古奸臣,少惇比者,今既罢去,尚以特进守藩,天下人心郁抑不快,盍加诛殛,以慰民望。
元朝
脱脱等:章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
明清
李贽:惇性刚狠,胆麄才赡,以众人攻击不得伸其气,辄尔乘时报复,使有圣主贤相爱而用之,亦足建功定国,非邢恕、蔡确比也。
张燧:章惇曾开梅山,有诗一篇,专诵其利,而济北晁无咎赋诗,则言不必开,盖因章惇小人专其事,为清议所不与耳。然梅山地为今长沙府之安化县五寨,自熙宁至今,永无蛮獠之患。则惇之此举,不为无当也。不然,长沙之害,岂减于广西之瑶僮哉。
王夫之:迨及白马之祸,凡锦衣珂马、传觞挟妓之习,熸焉销尽。继以五代之凋残,延及有宋,羶风已息。故虽有病国之臣,不但王介甫之清介自矜,务远金银之气;即如王钦若、丁谓、吕夷甫、章惇、邢恕之奸,亦终不若李林甫、元载、王涯之狼藉,且不若姚崇、张说、韦皋、李德裕之豪华;其或毒民而病国者,又但以名位争衡,而非宠赂官邪之害。此风气之一变也。
李慈铭:温公、荆公皆早贵,未历州县,故狃于一偏,章子厚虽贤否不同,而性聪明,深知吏事,故于温公改役法时,言往日行免役法以行之太骤,故多弊,今日改法,宜详酌而缓行之,庶几无弊,而温公不听,此则万世之公言也。
人际关系
家世
四世祖:章及,康州刺史。
五世祖:章修,福州军事判官。
六世祖:章仔钧,武宁郡开国伯,北宋年间,追封琅琊王。
高祖:章仁彻,检校工部侍郎、建州节度推官,官至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学士。
曾祖:章文炎,太师、楚国公。北宋年间,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太子太师。
祖父:章佺,进士,大理寺丞,拜太师、冀国公。北宋年间,赠工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太保、太尉。
族父:章得象,官至宰相,京兆郡公。北宋年间,赠太尉兼侍中。
父亲:章俞,进士,苏州吴县主簿,职方郎中,太常少卿,银青光禄大夫。北宋年间,赠太师、陈国公。
同辈
弟弟:章恺,承奉郎,颍州沈邱县主簿,北宋年间,赠奉政大夫。
族兄:章楶,北宋名将,北宋年间,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太师、秦国公。
妻子:张氏。
章孚、章会、章阅、章庆、章崧、章棠、章恢、章忱、章慥、章珪、章局、章弼、章淳、章华、章达、章怡、章革、章恽。
儿子
长子:章择,进士,奉议大夫。
次子:章持,进士第十名,承奉郎。
三子:章授,进士,通奉大夫。
四子:章援,进士第五名,朝散大夫、校书郎,曾为父刺血上书,北宋年间,赠金紫光禄大夫。
旁系
章抃:主簿。
章振:朝议大夫、通判。
章揆:宣议郎。
章扩:承德郎。
章衡:嘉祐二年状元。
章縡、章综、章綡、章绾、章綖、章縯、章缜,皆为蔡京倾覆。
孙辈
孙子:章佃、章依、章仿、章儋、章倧、章侁、章俲、章仅、章亿、章杰。
曾孙:三十八人。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宋史演义》
影视形象
2012年电视剧《苏东坡》:刘长纯饰演章惇。
该文章由作者:【丢包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