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汉字一级字,会意字,读作yàn。始见于篆文,从豊(丰),从色,表示丰满而色彩鲜美。本义是丰满美丽;引申义有色彩鲜明、美丽等。
字源演变
艳字始见于篆文,从丰、盍(ㄏㄜˊhé)声。“丰”,表示大的意思,引申为盛、华美;“盍”表示音读。隶书左边误变为“豊”。楷书从篆文来。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篆文中的“艳”到了楷书里出现了三种写法,即“豔”、“?”和“豓”。《说文》:“《春秋传》曰:‘美而豓。’”今本作“豔”。《篇海类编》:“豔,美色也。《左传》:‘美而豔。’”“豔”、“豓”和“?”三者是同出于一个篆体而字形稍有差别的一组异体字。新中国成立以后整理汉字时它们都被作为异体并入到“豔”的简化字“艳”字之中。本义是漂亮而高大。《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杜预注:“豔,美色也。”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艳
(艷)
yàn
色彩鲜明:~丽。~冶。鲜~。娇~。百花争~。
羡慕:~羡。
旧时指关于爱情方面的:~事。~诗。~史。
美丽,亦指美女:“吴娃与越~,窈窕夸铅红。
详细释义
艳
艷、豓、豔yàn
〈形〉
(1)(会意。从豐(fēng),从色。豐,丰大。色,色彩。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
(2)同本义[colorful;gandy;bebright-coloredandbeautiful]
艷,好而长也。——《说文》
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
艳妻煽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
艳陆离些。——《楚辞·招魂》。注:“艳,好貌也。”
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又如:艳色(常用以指美女、美色);艳段(宋元杂剧中,在正剧之前表演的一段短剧);艳质(美丽的姿质)
(4)文辞华丽[flowery]
信言不艳,贯居于好。——《三国志》
(5)又如:艳才(写作美妙文章的才能);艳采(绮丽的文采)
(6)过于艳丽的色彩,极为俗气花俏的服饰[gaudy]
那日,果然来了几个女人,都是艳装丽服。——《红楼梦》
(7)又如:这布的花色太艳了
(8)光彩;光泽和颜色[bright]。如:艳发(鲜明焕发);艳阳(形容光艳美丽);艳晶晶(光彩闪耀的样子)
(9)浓[strong]。如:艳饰(浓妆打扮)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和声。《春秋傅》曰:“美而艳。”以赡切文二重一。
说文解字注
(艳)好而长也。
小雅毛传曰。美色曰艳。方言。艳、美也。宋衞晋郑之开曰艳。美色为艳。按今人但训美好而巳。许必云好而长者、为其从丰也。丰,大也。大与长义通。诗言壮姜之美、必先言硕人颀颀。言鲁壮之美、必先言猗嗟昌兮、颀若长兮。所谓好而长也。左传㒳言美而艳。此艳进终美之义。人固有美而不丰满者也。毛传及方言皆浑言之也。
从丰。丰,大也。
说从丰之意。丰之本义无当终艳。故举其引伸之义。
和声。
以赡切。八部。
《春秋传》曰。美而艳。
左传桓元年、文十六年文。
康熙字典
《类篇》与豔同。详豆部豔字注。
该文章由作者:【比特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