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读作fǔ,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为收藏文书、财货的处所;“府”由文书可引申为官署、政府;储藏有聚集的意思,从这个意义引申,其他一些有聚集意义的处所也可以称做“府”;“府”还有达官贵人的住宅、对别人住宅的敬称等义。
字源演变
府,形声字。从广,付声。“府”在金文中上面像一座房屋的屋脊,下面是一个宝贝的“贝”字,本义为收藏文书、财货的处所。战国文字中或追加“貝(繁体)”为形符,表明府为收藏财货之处。又战国文字作偏旁之“貝(繁体)”字往往省作“目”,故又写作图A、图B等形;或又省去形旁“广”,写作图C形;作偏旁之“广”往往与“宀”字互作,故又上部又可写作“宀”。篆文、隶书、楷书承战国文字形而来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府fǔ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天府。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
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官府。
古同“腑”,脏腑。
详细释义
府
fǔ
【名】
(形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同本义〖repository〗
府,文书藏也。——《说文》
开府库,出币帛。——《淮南子·时则》
在府言府。——《礼记·曲礼》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汉书·匈奴传》
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府室(国家书库);府库(官府储存财物、兵甲的仓库);府实(府库中的财物);府帑(国库;国库所藏的金帛);府钱(府库的钱财)
古代管理财货或文书的官吏〖financialordocumentalofficial〗。如:府吏(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
官署。汉至南北朝多指高级官员及诸王治事之所〖governmentagency;seatofgovernment〗
以八法治官府。——《周礼·太宰》。注:“百官所居曰府。”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府上(官府,衙门;今尊称对方家宅或家乡);府厅(官署的厅堂);府朝(官署;王府);府幕(府署的幕僚)
第宅。地方行政长官或达官贵人的官邸〖mansion;offlcialresidence〗。如:王府(有王爵封号的人的住宅);府寺(古代公卿的官舍);府舍(官舍,官邸)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prefecture〗。如:常德府,济南府;府元(府试头名);府庠(州府里的学校)
对别人住宅的敬称〖yourhome〗。如:造府请教
通“腑”。脏腑〖internalorgansofhumanbody;viscera〗
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藏府间,故为水也。——《素问》
又
五藏已伤,六府不通。
又如:六府(中医指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和三焦)
府
fǔ
【动】
通“俯”。屈身,低头,与“仰”相对〖bowone'shead〗
王府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列子·周穆王》
又如:府然(屈身、低头的样子)
府城
fǔchéng
〖prefecturalcity〗旧时府级行政机构所在地
府绸
fǔchóu
〖poplin〗由棉、涤、毛、锦或混纺纱织成的平纹细密织物
府邸,府第
fǔdǐ,fǔdì
〖mansionhouse;officialresidence〗∶贵族官僚的住宅
〖hall〗∶中世纪王公贵族的城堡或邸宅
府尹
fǔyǐn
〖prefecturalmagistrate〗府级的最高长官,相当明清时代的知府
府治
fǔzhì
〖siteofprefecturalgovernment〗知府衙门的所在地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文書藏也。从广,付聲。方矩切。
注:臣鉉等曰:“今藏腑字俗書从肉,非是。”
说文解字注
府,文書臧也。
文書所藏之處曰府。引伸之爲府史、胥徒之府。《周禮》:“府六人,史十有二人。”注云:“府治藏、史掌書者。”又大宰,以八法治官府。注云:“百官所居曰府。”
从广。付聲。
方矩切。古音在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甫。《说文》:文书藏也。《周礼·天官》:府六人。注:治藏,史掌书者。又:宰夫八职,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注:治藏,藏文书,若今起文书草也。
又《玉篇》:府,聚也。藏,货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谷为六府。《礼·曲礼》:在府言府,在库言库。注:府谓宝藏财贿之处也。
又掌财币之官皆曰府。《周礼·天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
又《地官》:泉府。
又《春官》:天府。《前汉·食货志》: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注: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
又《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共养。
又《广韵》: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汉·赵禹传》: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诸葛亮传》:开府治事。
又《韵会》:唐制,为大州曰府。《唐书·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又《韵会》:州名。汉属太原,魏置岚州,後唐立府州。《前汉·礼乐志》: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
又姓。《风俗通》:汉有司徒掾府悝。
又与腑通。《周礼·天官·疾医疏》:六府,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以其受盛,故谓之为府。
又《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谓之六府。
又与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视之。
该文章由作者:【快乐生产线】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