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汉语常用字(一级字),形声字(一说会意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本义即为靡靡之音,引申指靡曼的乐声,又可用来表呕吐义,亦或表嚎哭、哭喊义;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为象声词使用,如“哇哇大哭”,以上音均读wā。当作为语气助词用在句末或者用在句中时轻声读作wa。
字源演变
哇,形声字(一说会意字)。从口,圭声。篆文字形左边像张开的口,说明“哇”字与声音有关;右边为“圭”,“圭”是深受大家喜欢的美玉。这里是说“哇”是一种取悦人的靡靡之音。本义即为靡靡之音。《说文》:“哇,谄声也。”引申指靡曼的乐声。《广雅·释诂二》:“哇,衺(斜)也。”《广韵·佳韵》:“哇,淫声。”《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哇或用来表呕吐义,亦或表嚎哭、哭喊义。在现代汉语中,“哇”主要作为象声词使用,如“哇哇大哭”。以上音均读wā。当作为语气助词用在句末或者用在句中时轻声读作wa。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wā | 名词 | 靡曼;靡曼的乐声。 |
泰国长度单位,泰丈,庹,约等于2米。 | ||
动词 | 呕吐;吐出。 | |
哭;叫喊。 | ||
〈方〉说。 | ||
名词 | 用同“蛙”。 | |
象声词 | 形容哭叫声或鸟啼声。 | |
语气词 | 用在感叹句末,表示惊异或感叹语气。 | |
wá | 名词 | 娃。小孩。 |
wa | 助词 |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辨明、祈使语气。 |
用在句中,表示呼唤。 | ||
huá | 动词 | 哽塞。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谄声也。从口圭声。读若医。於佳切。
说文解字注
哇,谄声也。
淫哇也。王莽传又假?为哇。
从口。圭声。
於佳切。古音十六部。
读若医。
医在第一部。相隔远甚。疑是翳字。翳在十六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於佳切。《韵会》幺佳切。?音娃。《说文》:谄声也。
又《广韵》:淫声。《扬子·法言》: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又吐也。《孟子》:出而哇之。注:出门而哇吐之。
又《集韵》:或作䵷。《前汉·王莽传赞》:紫色䵷声。注:师古曰:䵷者,乐之淫声也。
又《集韵》涓畦切。音圭。讴歌也。
又《玉篇》:谄声也。
又《集韵》《类篇》?希佳切。音㗨。义同。
又《集韵》:喉咽结塞貌。
又《集韵》《类篇》?获娲切。音怀。亦喉结塞也。《庄子·大宗师》:屈服者,其嗌言若哇。注:气不平畅也。
又《集韵》乌娲切。音蛙。亦淫声。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瓜切。音窊。义同。
又《韵会》:小儿声。
又吐也。
又《集韵》胡卦切。音画。亦喉结塞也。
音韵汇集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哇 | 广韵 | 蟹 | 平声 | 佳 | 影 | 开 | 二 | 全清 | 於佳切/乌瓜切 | ʔæi | |
假 | 平声 | 麻 | 影 | 合 | 二 | 全清 | 乌瓜切/於佳切 | ʔua | |||
集韵 | 蟹 | 平声 | 齐 | 见 | 合 | 四 | 全清 | 涓畦切 | kiuɛi | ||
蟹 | 平声 | 佳 | 晓 | 开 | 二 | 次清 | 希佳切 | Xɪæi | |||
蟹 | 平声 | 佳 | 影 | 开 | 二 | 全清 | 於佳切 | ʔɪæi | |||
蟹 | 平声 | 佳 | 匣 | 合 | 二 | 全浊 | 获娲切 | ɣuæi | |||
蟹 | 平声 | 佳 | 影 | 合 | 二 | 全清 | 乌蜗切 | ʔuæi | |||
假 | 平声 | 麻 | 影 | 合 | 二 | 全清 | 乌瓜切 | ʔua | |||
蟹 | 去声 | 卦 | 匣 | 合 | 二 | 全浊 | 胡卦切 | ɣuæi | |||
韵略 | 平声 | 佳 | 於佳切 | ||||||||
平声 | 麻 | 乌瓜切 | |||||||||
增韵 | 平声 | 佳 | 於佳切 | ||||||||
平声 | 麻 | 乌瓜切 | |||||||||
中原音韵 | 阴平 | 家麻 | 影 | 全清 | ua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家麻 | 鸟瓜切 | ||||||||
洪武正韵 | 平声 | 麻 | 影 | 乌 | 全清 | 乌瓜切 | ʔua |
该文章由作者:【周文武贝】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