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是一个汉语常用字,读音wè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
基本字义
汶wèn ㄨㄣˋ
◎ 〔~水〕水名,在中国山东省。亦称“大汶河”。
汶mén ㄇㄣˊ
◎ 〔~~〕心中昏暗不明,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者乎?”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渂《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文运切,音问。水名。《书·禹贡》浮于汶,达于济。
又济东北会于汶。《前汉·地理志》泰山郡莱芜县原山汶水出,西南入泲。《水经》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寿张县,至安民亭入于济。《注》汶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牟县,古牟国,故俗谓是水为牟汶。汶水又右合北汶水,水出太山天门下谷东流,西南迳汶阳县,又西南迳桃鄕县,自桃鄕四分,当其派别之处,谓之四汶口。左二水双流至无盐郈鄕平陆故城,合为茂都淀。次一汶至寿张故城东,遂为泽渚。右一汶迳寿张县西南,注长直沟,西流入泲。《淮南子·地形训》汶出弗其。《高诱注》弗其,山名,在朱虚县东。◎按诱说乃东汶,非经所谓入济者也。
又《前汉·地理志》琅邪郡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说文》维作潍。《水经》汶水出朱虚县泰山。《郦道元注》伏琛晏谟?言,水出县东西峿山,山在小泰山东。地理风俗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峿城,亭故县也。汶水迳峿城北,又北过淳於县西。潍水过县东,其城东北则两川交会也。
又《水经注》㟬崮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东经蒙隂县,注桑泉水,又东北流入於沂。
又汶上,县名。《广舆记》本汉平陆,今属兖州府。
又《集韵》武粉切,音吻。义同。
又《广韵》《集韵》?无分切,音文。黏唾也。
又辽东有汶城。《盛辅之云》卽孤竹国也。音文。
又《广韵》武巾切《集韵》眉贫切《正韵》弥邻切,?音珉。与岷通。汶江也。《书·禹贡》岷嶓旣艺。《又》岷山导江。《史记》皆作汶。《山海经》大江出汶山。《舆地广记》汶山在茂州汶山县西北,俗谓之铁豹岭。禹之导江,发迹於此。
又汶山,郡名。汶川,县名。《蜀王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於石纽。广柔隋攺曰汶川。《广舆记》今属成都府。
又《集韵》谟奔切《韵会》谟昆切,?音门。汶濛,玷辱也。《楚辞·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正字通》汶水,今一统志列为三,曰堑汶,徐汶,靑汶。章本淸曰:入济之汶,见禹贡,论语。汶上,书传谓之北汶,卽今大淸河入潍之汶,见汉书。入沂之汶,见水经。齐有三汶,淸河为大。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别流同,又在三汶之外。
该文章由作者:【黄春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