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是一所省教育厅主管、行业特色鲜明、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创建于1959年的广东交通学校、创建于1960年的广东省航运学校合并组建成立。2008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学校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管理。/n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广州天河、花都、清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下设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高职招生专业44个,全日制在校生15500余人。/n/n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广东交通学校
1956年,广东交通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交通厅举办的省公路技术简易训练班。/n
1957年,广东交通学校创办,但未向社会招生。/n
1958年,与广东工业干部学校合并,改名为广东工业交通干部学校。/n
1959年,恢复广东交通学校名称,正式向社会招生。/n
1960年,迁至广州市郊沙贝,其间,学生宿舍和教室都是泥巴糊的草棚,办公室、教工宿舍是租住邻近村农民的房子。/n
1961年,与航运学校、邮电学校、铁路学校合并为广东省交通技术学校,迁到石牌原邮电学校。/n
1962年秋季,四所学校分开,交通学校迁至东山杨箕村与技工学校一起,其间合并了交通学院两个班,办公室、教室、教工宿舍是由车间和仓库间隔而成。
/n
1964年,因全国抓备战需要而撤离广州,全体师生到中山县(现中山市)接受军训。/n
1965年,再迁到石井,其间以水泥厂作为基本教学场所。/n
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撤销,教职工下放到英德“五七”干校,直到1973年复办,在广州石井上课。/n
1974年从石井迁至元岗校址(南校区)。/t
广东航运学校
1960年,广东省航运学校创办。1962年秋,航校迁至花县新华镇,在原航运厅水泥厂旧址办学,定名“广东省河运学校”。/n
1966年夏,“文革”开始,七月下旬教学活动被迫停顿。/n
1970年4月,校园由原华南水运公司“学习班”接管,复称“广东省航运学校”,开办短期训练班。/n
1973年秋,复办中专班。
合并组建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广东交通学校、广东航运学校两校合并升格组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11月,学校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首批25家“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之一。/n
2008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学校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管理。/n
2011年8月,学院被确认为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13年4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11月,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2016年,学校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并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7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n/n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804人,其中专任教师625人。生师比17.15,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3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约占54%,中青年教师比例占70%以上,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84.96%。有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优秀专业带头人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3个。/n
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卢晓春、阎子刚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优秀专业带头人:卢晓春
南粤优秀教师:孙永林、关少珊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王劲松、郭庚麒、刘越琪
院系专业
二级院系 | 开设专业 |
信息学院 | 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
汽车与工程机械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
海事学院 |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 |
轨道交通学院 |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运营、智能交通技术运营、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 |
运输与经济管理学院 | 交通运用管理、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连锁经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会计、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学院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基础部 |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下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有44个高职专业,涵盖土木工程、汽车机械、船舶驾驶、轨道交通、智能交通、运输管理、机电设备、电子信息、商贸等领域。/n/n
教学建设
专业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公路与桥梁 | 徐凯燕 | 2010年 |
汽车应用技术 | 郭海龙、张永栋 | 2010年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郭庚麒 | 2010年 |
轮机管理(轮机工程技术) | 黄勇亮 | 2010年 |
公路运输与管理 | 吴毅洲、王芳 | 2010年 |
水运管理 | 蔡佩林 | 2010年 |
物流管理 | 曾艳英、屈颖 | 2006年 |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 吕其惠 | 2007年 |
惠州金桥海运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广东省电子技术专业马瑞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
管理学基础(2006) |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检修(2008) |
省级精品课程 | |
数据结构(2005) | 工程测量(2006) |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2007) |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检修(2007) |
汽车机械基础技术应用(2008) | 海商纠纷处理(2008) |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诊断与检修(2009) | 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2010) |
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2010) | 网络攻防与安全(2012) |
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 |
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2008) | 地下铁道施工技术(2010) |
能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
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保养技术(2008) |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2011) |
教育部高职高专交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
集装箱码头操作(2009) | |
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
秘书礼仪与形象设计(2009) | |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2009) | |
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2009) |
名称 | 时间 | 获奖类别 |
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新 | 2014年 |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于校企基地三元融合、能力分级培养的高职汽车专业职教模式 | 2014年 |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以“研”为纽带高职航海类专业实训基地“建、用、管、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2014年 |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高职智能交通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2014年 |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2010年 |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高职近机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10年 |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汽车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0年 |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1月,学校联合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广东交通集团检测中心,开展了“校中厂”广东省土木工程基桩检测社会培训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和著名汽车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丰田技术教育中心、宝马广州培训基地、博世汽车故障诊断中心、日产技术教育中心。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立订单培养班,命名为“宝马学徒工班”,建成宝马广州培训基地学。/n
学校荣誉
2002年,获得由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发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n2004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n2006年,学院获得“‘十五’广东交通教育、科研先进单位”。/n200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被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2008年度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拟立项建设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7年1月,学院有省级平台3个,校级平台16个,科技服务团队7个。/n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船舶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
广东省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高校船舶自动化集成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轮机自动化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校级平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公路工程检测中心、金邦沥青路面技术研发中心等
科研成果
序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1 | 港航智能化技术产学研科技平台 | 校级产学研科技平台(立项) |
2 | 车辆智能信息工程技术产学研科技平台 | 校级产学研科技平台(培育) |
3 | 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产业应用研究所 | 校级产学研科技平台(培育) |
4 |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产学研科技平台 | 校级产学研科技平台(培育) |
科研经费/n
截至2017年1月,全校累计纵横向合同金额542.7万元,到账金额530.6万元,实际到账金额同比2014年增长12.7%。其中,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共46项,合同金额合计477.7万元,到账金额为485.6万元,同比2014年项目总数增长21.64%,实际到校到帐金额增长30.7%;申报校外纵向科研项目共21批次71项,获准立项10项,立项合同经费65万,实际到账金额45万,学校配套资助经费53万。/n/t
科研项目/n
2015年,学校获广东省科技规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达4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立项5个,科技成果有所提升。学校申请发明9项,授权3项,申请实用新型28项,授权19项,申请外观设计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登记2项,累计数量相比2014年增长23.2%。/n/t
应用研发/n
学院用于成立了四个产学研应用平台,每年学校投资250万,从2017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主要是面对中小型企业开展相关应用技术研发。/n/n/n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n/n图书馆外观截至2019年底,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由天河、花都、清远三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约17300多㎡,共有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类馆藏文献资源170余万册(含电子图书),引进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平台、读秀学术搜索、百度文库等多个数据库,形成了理、工、管、文相结合、多学科、多层次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体系。/t学术期刊
/n/n《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季刊。其主要设置栏目有:道路与交通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房屋建筑、船舶工程、机电工程、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经济研究、高职教育研究及理论探索等。/n在2005年(首届)、2013年(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学报评优活动中,《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两次荣获“优秀学报”。在2008年(首届)、2011年(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三优评比活动中,《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连续两次荣获“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n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n/n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如图1所示:/n释义:校徽为圆形图案。外圈上半部为学校标准字名称,下半部为学校名称英文标准字体。内圈为一组合图形,包含“锚”、“齿轮”、“花朵”、“火车头”、“方向盘”、“同心圆”、“创校时间”、“打开的图书”等元素,彰显专业特色、行业特点和文化内涵。整体构图寓意学校蓬勃发展,积极向上,同心同德,教书育人,共创广阔前景和美好明天。校徽/n
精神文化
《青春·交院》作词:吴龙川、谢东建、林峰作曲:刘元平、何哲弦翠绿云山,珠江之畔知识殿堂,技能疆场铺路石品格,铸就理想我们成长,歌声嘹亮火热工地,碧波江洋无悔的青春,热情绽放航标灯精神,指引远航我们耕耘,桃李芬芳啊..交院青春的交院,奋发再创辉煌求是笃实,百炼成钢创新立业,谱写华章啊..交院青春的交院,奋发再创辉煌求是笃实,百炼成钢创新立业,谱写华章 |
校训/n/n求是,笃实,创新,立业/n释义/n求是:意即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发现规律、掌握技能/n笃实:意即厚实忠诚、坚韧不拔、扎实肯干、勇于实践/n创新:意即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不断探索、富于创造/n立业:意即服务社会、成就本事、提高素质、建功立业/t校歌/n/n
学院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陈立中 |
院长 | 罗毅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余晓英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詹必富、刘越琪、邓子胜 |
/n
该文章由作者:【世故的哲学家】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