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保健师是在营养师培训的基础上,运用营养学和保健食品学,食品卫生学以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各类人群的营养给予指导、疾病予以营养防治并向大众传播营养食品与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专业人才。
概念
由国家人事部、中国保健协会联合组织的“营养保健师”培训已于2004年底开始在全国展开,因为社会需要大量的营养师人才。
随着人们对科学合理膳食要求的提高,懂膳食平衡结构的“营养保健师”人才需求旺盛。据悉,我国人事部去年就已经推出了“营养保健师”、“心理保健师”等新职业,职业培训和专业资质考证已经开始。
权威认证
一、学完规定课程结业并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颁发中华医药学会的《医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初、中、高级;证书表明持证人已通过相关考核,具备了相应职业、级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可作为从事本专业工作和用人单位招收录用本专业人员的依据。并登录中国医药教育CMAE官网查询。
二、经考试合格者,由中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指导中心颁发相应等级的技能证书,(全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证书CVEQC初级)、(全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证书CVEQC中级)、(全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证书CVEQC高级)是相关人员求职、任职、晋升等,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教程概要
营养保健师专业人才培训班课程内容
《营养保健师教程纲要》章节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能量
第三节 蛋白质
第四节 脂类
第五节 碳水化合物
第六节 维生素
第七节 无机盐
第八节 水
第九节 氧自由基与抗氧化
第十节 营养素相互作用
第二章 各类食物营养
第一节 谷类食物
第二节 豆类及其制品
第三节 蔬菜和水果类
第四节 畜禽肉和鱼类
第五节 蛋奶及其制品
第六节 菌藻类
第七节 常见调味品及其他类别
第三章 各年龄段与各职业人群营养
第一节 婴幼儿的营养保健
第二节 青少年的营养保健
第三节 孕妇及乳的营养保健
第四节 中年人的营养保健
第五节 老年人的营养保健
第六节 运动员的营养保健
第七节 化学因素环境下人员的营养保健
第八节 放射线环境下人员的营养保健
第九节 高低温环境下人员的营养保健
第四章 营养调查与咨询指导
第一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第二节 膳食指南和营养政策
第三节 膳食调查
第四节 体格检查
第五节 生化检查
第六节 综合评价
第七节 社区营养与营养咨询
第八节 社会营养宏观调控的战略措施
第五章 临床营养和医院膳食
第一节 临床营养概述
第二节 住院病人的营养问题
第三节 医院膳食
第六章 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
第一节 消化道疾病
第二节 胰腺肝脏及胆囊疾病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
第四节 肾脏疾病
第五节 糖尿病
第六节 肥胖症
第七节 呼吸系统疾病
第八节 痛风症
第九节 贫血
第十节 癌症
第十一节 创伤及感染
第十二节 烧伤
第七章 外科疾病和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
第一节 外科疾病的营养支持
第二节 肠内营养支持
第三节 肠外营养支持
第八章 食品污染与预防
第一节 食品生物性污染与预防
第二节 食品化学性污染与预防
第三节 食品放射性污染与预防
第四节 食品其他污染与预防
第九章 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
第一节 食物中毒概述
第二节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第三节 霉变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四节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第十章 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
第一节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分折
第二节 食品认证与管理技术
第三节 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第十一章 功能性食品
第一节 功能性食品概念
第二节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研究
第四节 植物性功能物质资源
第五节 动物性功能物质资源
第十二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概述
第二节 营养强化剂使用的相关法规
第十三章 药膳
第一节 药膳的特点与应用原则
第二节 药膳的分类与烹饪方法
第三节 药膳的注意事项与食疗
第四节 常见红膳举例
教程2 《实用保健学》
教程3 《婴幼儿营养方案》
教程4 《孕产妇营养方案》
教程5 《青少年营养方案》
教程6 《中老年营养解决方案》
教程7 《手术病人的营养调理》
教程8 《调节免疫的饮食解决方案》
就业渠道
中国营养保健师的九大工作方向
也许,用一生医药费的1/100来学习,就可以保障您和亲人一生的健康平安。
也许,用一生时间的1/100来学习,就可以获取健康事业和保健产业的财富资格。
中国营养保健师在经过系统地学习并参加全国统考,考试合格后取得中国保健行业资格证书的营养保健师。主要在幼儿园、学校、社区和公众餐饮业以及保健品行业就业和创富,其工作岗位主要在以下九个方面:
1、 在诊所从事营养保健工作
负责确诊病人的营养问题,列出保健计划,并监督饮食变化的有效性。通常他们在医院、社区健身中心或保健机构工作。在那里他们解决体重控制、饮食营养、心脏病、癌症、儿童和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
2、在餐饮服务行业负责管理工作
营养保健师加盟到餐饮服务管理行业中,使得不管是一日三餐还是零食小点都能安全、卫生、成本经济地预备和配送。他们掌管餐饮服务的地点是医院、保健机构、学生、高等院校和商务场所;
3、营养保健机构
为个人、机构、商务自制和媒体提供有关营养方面、食疗和餐饮服务等方面的专家建议;
4、在公共领域从事保健工作
他们在公共领域工作,了解大众的营养需求,确认社区中的营养问题,并发展营养教育项目和健康促进战略。通过在社会公共保健领域和社会服务部门的工作,这些营养人才向其他公众部门、专家和公众提供讯息与咨询服务;
5、在社区健身中心提供服务
营养保健师与社区、个人进行合作,目的在于提高其营养水平,抵御疾病,增进对饮食的关注及提高个人对健康的控制能力;
6、在教育领域工作
在饮食学、护理学、食品生产和儿童保健等方面,他们对学生开设营养学、食品化学和餐饮服务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将普及到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医院;
7、在商务领域工作
在商务背景下,营养保健师将协助各自的领导进行研究,帮助促进生产,对管理提出专家性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食品和制药公司、市场协会和餐饮服务供应商得以生产出更好的食品和营养产品并投放到市场;
8、研究性领域
少数营养保健师可向研究项目方向发展,这些项目能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护理水平,节约餐饮服务成本。各所大学、保健机构和工业企业将对营养工作的研究给予支持;
9、保健品行业
随着行业管理的日趋成熟,营养保健师将在保健品生产、营销方面从事顾问导购及讲解等技术性工作。
相关条例
现状
营养保健师,需要庞大的行业
即将出台的《国民营养条例》规定,集体用餐单位必须配备营养保健师;所有的幼儿园和学校都要配备营养保健人才。
《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今后的保健营养品推销工作应由保健师承担,而不是推销员。
营养盲
如果把缺乏营养知识称之为“营养盲”,那么我国的“营养盲”是相当普遍的。我国城乡居民对待饮食,大多数只有吃饱、吃好的概念。而所谓的“吃好”,主要是指吃鸡鸭鱼肉奶等中高档荤腥食品或味道独特的食品。他们很少知道人体需要什么营养素,各种食品含有什么营养,应当怎样搭配为平衡食品。例如,营养学要求早餐必须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但是我国绝大多数城乡居民都是早餐“凑合”。上海华东医院做了200户居民家庭调查,发现其中50%家庭的早餐完全没有动物蛋白或大豆蛋白。
一些机关、学校、工厂食品的早餐也往往是稀饭、馒头、咸菜,很少供应优质蛋白食品。不少高等学校的学生,由于早餐质量太差,常常在第三节课就产生饥饿感,听课效率下降。所有的集体食堂几乎没有懂营养的炊事员,他们在烹饪、配餐方面很少考虑营养方面的问题。城市的餐馆、饭店的厨师,虽有精湛的烹饪技术,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食品。但是,营养知识贫乏,更没有营养师来监督检查不合格的原料、不合格烹饪方法。
我国生产食品的工厂、销售食品的企业也都没有营养师来作食品生产销售的营养指导和监督工作。保健品的发展很快,但是,不少卖保健品的人对营养一无所知,结果是伪劣产品居多,危害了消费者利益,更毁了保健食品这个健康产业。
对全国近1500个医院调查发现,从事营养工作的只有600人,其中营养师只有72人。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病员膳食同集体伙食差不多,不能适应医疗需要。我国的医务人员营养知识也很缺乏,他们在医学院几年的学习中只能听20个课时的营养课,因此很难对病人进行营养膳食指导。有许多医生连糖尿病病人的膳食处方都开不出来。
营养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从宏观考察,我国的营养事业虽然近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很落后。我国的各级政府中没有主管营养事业的行政机构,在卫生部门没有主管营养工作的司局处,甚至于连专职管理人员都没有。我国营养专业断档30多年,改革开放后也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少数院校开设营养专业。最早医学院校为主,继而部分农业院校、商业院校、旅游院校开始培养少量营养人才。由于长期存在陈旧的饮食观念加之国家长期没有营养人才的岗位设置,因此我国营养人才的培养规模很小,速度慢。到目前为止,仍未建立起符合营养健康事业发展要求的职业营养师队伍。
目前世界各国包括像印度、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设有专管国民营养的机构,开办有营养科学研究机构和培训从事营养工作人才的学校,营养事业在不少国家是一项指导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独立的科学和管理事业。以东邻日本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处在战败国地位,仍十分重视提高国民素质的营养事业。1954年日本就制定了《营养师章程》,规定了食品工业必须配备营养师,对食品加工、配膳实行营养指导、监督。之后颁布了《营养法》,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全国性营养调查,并以法律形势确定了营养师在食品工业、餐饮业、集体伙食单位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以后,又陆续颁布了《学生午餐法》、《料理师(即炊事员)法》和《乳儿健康检查法》。日本的厚生省还负责大力培训营养工作专业人才。日本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平均寿命为世界第一,成为有名的“长寿之国”。最近报道女性平均寿命为86岁,很大程度受益于营养管理与科普。
据调查,日本全国人口和营养师比例为300:1,西欧为500:1,美国为200:1,我国为30万:1,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高达600倍以上。因此,营养人才严重影不足,已成为严重影响小康社会到来以及国民营养与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营养师队伍
营养师队伍缺市场拉动
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反过来还可刺激需求。由于只重视烹调技术、不讲营养配餐的中国饮食的长期存在,加上30多年营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断代,使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起营养人才的就业市场,营养师队伍的建立就缺乏了就业市场拉动力。
从人才结构的角度来考察,现阶段我国营养人才结构严重不合理。一个重视营养健康事业的发达国家,比较合理的营养师人才结构应该是:临床营养人才占10%-15%,大众营养师占70%-75%,特种营养师占5%-8%。而我国目前培养的营养人才中,医疗卫生系统占40%-49%左右,大学研究机构占30%左右,营养人才结构亟待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和使用是由人才未来发展的社会作用和利益机制为原始驱动力的。
对各类营养人才没有统一认识,又无法律、政策引导和规定,这就可能出现营养人才培养出来就失业的结果。
营养人才的社会作用没有被承认。医疗系统的临床营养师不少只是兼职人员,处于可有可无状态,全国95%以上的饭店宾馆、高档酒楼饭庄没有营养保健师的岗位设置。即使个别有此岗位,也多处于无事可干的状态。由于长期缺乏国民营养宣传教育,各级领导者缺乏员工营养配餐、合理用餐的观念。因此,没有设置营养师岗位、使用营养师的意识。这就必然使营养人才培养缺乏内在动力。
发展策略
法规市场双向推动培育策略
开发营养人才教育,普及国民营养知识,发展健康事业,是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直接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人力资源水平和国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竞争力强弱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必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营养与营养师法》。
通过国家立法和政策引导,建立营养人才岗位和就业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建立必须分析人才需求结构体系,做出需求预测。
制定人才培训规划、结构比例,其培养重点为:
(1)各类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学生食品生产基地等必须配备营养人才;
(2)各种饭店、宾馆、高中档酒楼饭庄应该配备营养人才;
(3)各个大中型企业单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应配备营养人才;
(4)各医院系统应配备营养人才;
(5)特种人群,如国家军队,矿山,特种行业,应该配备营养人才;
(6)社区服务,指导社区居民的饮食;
(7)提高保健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8)提高家政人员素质;
(9)国家领导人家庭、先富人群的营养人才配备;
(10)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的营养咨询服务;
(11)老年人、儿童、少年、孕妇、白领、金领的特殊人群服务;
(12)各种食品厂、保健品厂营养人才配备。
该文章由作者:【质子泵】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