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铭(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散落民间的书法作品)

《砥柱铭》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砥柱铭》在宋代时为王厚之、南宋权相贾似道收藏,是贾似道收藏的“黄庭坚双璧”之一。

作品简介

黄庭坚《砥柱铭》,行书。录唐代魏征《砥柱铭》,此卷长8.24米,共计82行407字,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和藏于台北故宫的10米长大行楷《明瓒诗卷后跋》,比著名的《伏波帖》(8.20米)、《诸上座帖》(7.29米)还长。

入明则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藏,在明代鉴赏家张丑的《真迹日录》中着录,明天顺年间归黄庭坚十一世族孙黄洵(字公直)所藏;入清则为项源、伍元蕙、罗天池等有名藏家所藏,后从广东流入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此后被一个台湾收藏家购得,最终,在时隔915年之后,现身于北京。并于2010年6月3日被拍出了中国艺术品成交记录——3.9亿元,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4.368亿元。

内容

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轨),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载怀仰止。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其词曰:

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眺龙门;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

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吾友杨明州,知经术,能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骄慢以诳于下愚。可告以郑公之事业者也。或者谓: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

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优则。砥柱之文座傍,并得两师焉。虽然,持砥柱之节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悦,下愚之所畏惧。明州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

其它信息

拍出“天价”的中国艺术品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这一价格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价格。

2009年10月17日中贸圣佳推出的清代徐扬画作《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元成交。

2009年11月22日北京保利中国绘画夜场中,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拍出1.69亿元,当时创下了中国书画的最高价格。

2009年11月22日同样是北京保利夜场,“唐宋八大家”曾巩的《局事帖》拍出1.08亿元,打破国内中国书法拍卖成交纪录。

2009年11月23日中国嘉德秋拍的《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以1.008亿元成交。

2010年5月17日中国嘉德拍卖的张大千《爱痕湖》以人民币1.008亿元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10年6月3日晚举行的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大字行楷书《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佣金4.36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2010年11月英国拍卖行上拍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成交,再次刷新中国最贵艺术品纪录。

鉴赏

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有一卷传世墨迹《砥柱铭卷》,纸本行楷,共六百余字,书魏征《砥柱铭》文字,卷上无年款。卷高32厘米,长824厘米,加上拖尾纸上历代名家题跋,共卷长1500厘米左右。原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近日出现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引起国内收藏界和书法史界轰动。故有人预测,它在6月3日拍卖时的成交价可能逾亿,又将创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拍卖的新记录。

《砥柱铭卷》在南宋时曾经为王厚之(字顺伯1121-1204)和贾似道(号秋壑,1213-1275)先后收藏,在晚明也曾为大收藏家项元汴收藏。在清代晚期,此卷一直在广东地区递藏流传,当时岭南许多的收藏家都曾鉴藏和着录过此卷。后来流出国内为日本有邻馆收藏。曾着录于明末张丑《真迹日录》四集、清人方濬赜《梦园书画录》卷三。也出版于今人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中(荣宝斋出版社2001年),但是它的真伪性却引起了学术界较大的争议。

保利公司于2010年5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延安饭店二楼举办预展,预展拍品中有《砥柱铭卷》。我特意于25日下午冒着高温前往观赏。我对它的成交价格没有丝毫的兴趣,但我想要鉴赏它的真伪。

《砥柱铭卷》陈列在长案之上,用厚玻璃纸罩护。未全卷展开,只有引首《黄文节公小像》和“曲耾寮”隶书黄庭坚小传。卷后拖尾纸上题跋未能鉴阅。每字高约六七至十厘米左右不等,墨色苍古。卷纸为淡栗浅紫色,不知是否就是宋代的熏染纸。而装裱似为有邻馆入藏期间所裱,窃疑非明清时原裱。再仔细鉴赏,笔墨无廓填或搨摹痕迹,虽然其中有几字在最后的笔划上有“复笔”和“描笔”的痕迹,比如“也”字或“执”字等的最后一笔中的“上勾”,往往形成一个小三角形,在视觉上非常的“刺眼”,但应似书写时的原笔。

细审长阅,有些字在结体或局部细节上与黄庭坚传世行楷书迹迥异。就我的鉴赏拙眼来看,此卷的笔墨功力应该是那些“学黄”、“仿黄”者难以达到的,就算是学黄第一人的文征明也无此“造诣”。但是不解疑虑,仍然挥之不去。

我转回到展厅门口的接待处,见长案上陈放有许多本此次拍卖的图录,其中有一本专题介绍《砥柱铭卷》的图录。我即欲购买此书,但接待人员却说此是非卖品,仅供参观者阅览。遂仔细阅读,见书中有傅申先生的长文《从迟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约有一万余字。傅先生在文章里对《砥柱铭卷》详尽的考证,认为此卷应该是黄庭坚早期(约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

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就是日本有邻馆所藏的《砥柱铭卷》与黄庭坚《山谷题跋》中所刊入的写给杨明叔的《题魏郑公砥柱铭卷后》本,在文字上有多处不同。《题魏郑公砥柱铭卷后》本末后有纪年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庚寅,系船王市,山谷老人烛下书。”这应该一件是黄庭坚晚年五十一岁时的作品。

而如果将此同年的《经伏波神祠诗卷》与有邻馆《砥柱铭卷》相比较,书风明显的格格不入。如果在排除了这两件作品均非伪作的前提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两件文字内容相近的作品,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写。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一年的同样书体,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否则就实在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傅先生应该认为有邻馆本,是比“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本(即《山谷题跋》本)“稍早的另一本”。

傅先生在文章里,从有邻馆本《砥柱铭卷》的许多笔法结字上进行了分析比对,解释为什么有邻馆本的许多字体在局部笔划上,比如捺、撇、长横和三点水,以及字的部首写法上与黄庭坚其他的行楷书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傅先生通过比较、排比,得出自己的结论:“《砥柱铭》所表现的是一个青壮时期的黄庭坚书风。”

并认为:“这一件有邻馆本的《砥柱铭》墨迹卷,乃是黄庭坚书风转变期的真迹。”最后,傅先生再从历代题跋、收藏印鉴、藏家生平等方面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稍有些牵强。在通常情况下,后人的题跋和鉴藏印,只是鉴定一件作品真伪的重要“旁证”,而绝非是唯一的“铁证”。难道有唐太宗“贞观”印的王羲之书迹,就应该都是无可质疑的“真迹”?

我仍存有一个疑问:“既然有邻馆本《砥柱铭卷》是黄庭坚‘山谷体”的初创时期之作,那他为什么在十多年以后还要再一次为杨明叔写一篇文字内容不同的《砥柱铭卷》?”所以傅先生也曾经怀疑:“有邻馆本可能是节录《山谷题跋本》,因为仿效者由繁变简易,而难于无中生有,因而对墨迹本(有邻馆本)增加了疑点。”

但是,如果有邻馆本《砥柱铭卷》是《山谷题跋本》的临摹本,那为什么临摹者不顺手再临摹年款和名号?另外,《砥柱铭卷》从南宋贾似道(1213-1275)到明英宗朝“天顺元年”(1457)的一百八十年左右,有一段收藏“空白期”。为什么居然没有一个元代人和明初人的题跋或印鉴?此卷在此期间曾被何人收藏?如果此卷上的王厚之和贾似道(“秋壑图书”)两人的鉴藏印确实为真迹,那就可以排除《砥柱铭卷》是元人摹本的可能。否则,就极有可能是元人临摹本,而引首和南宋人题跋则有可能从真本“移套”而来。

《砥柱铭卷》在明中期为黄庭坚后裔所藏。嘉靖辛亥(1551)曾遭“回禄”之灾,黄家室宇资蓄焚荡一空,唯此卷犹存于煨烬之中,冥冥之中似有神灵护祐。故黄应宸在隆庆庚午(1570)的题跋中感慨云:“譬之七雄战争,中原几遭兵燹而鲁之灵光巍然独存,物之显晦,岂非甚欤?”这也是《砥柱铭卷》流传史中的一断“传奇”故事,不得不令人倍加珍秘。但我未见此卷纸缣上有烬后痕迹。后来此卷可能是由黄庭坚后裔售让于项元汴收藏的。

虽然有邻馆本《砥柱铭卷》还存有一些待解之疑,也无法断鉴为是百分之一百的黄庭坚真迹,但我仍然想说它至少是一件北宋或南宋初人的至善摹本。在《山谷题跋本》的《砥柱铭卷》已不存的情况下,它也堪称是一件“下一等真迹”作品,具有唐摹《兰亭序》诸本一样的价值。而那些质疑《砥柱铭卷》为“拙劣伪本”者,其实大多没有见到过此卷的原作。在中国书画史上,不乏有许多至善精良的临摹本和搨摹本,真迹固然珍贵,而至善搨摹本也不可予以轻视,因为它们都是古人的心血所聚和艺脉传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那些搨摹本的话,那也就没有中国的书画史和鉴藏史。”

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图)6月3日晚11点12分,经过近70轮竞价,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交价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截至昨晚9点45分,当晚7点开始的保利春拍中国近现代、当代书画夜场已有12件过千万作品,其中,徐悲鸿的《十二生肖》和《春山驴背图》分别以6500万和6000万落槌。随着《砥柱铭》专场的临近,更多的人开始进入拍卖现场,准备见证这件国宝花落谁家。

在昨晚落槌之前,北宋黄庭坚《砥柱铭》已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保利春拍乃至今年整个春拍市场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该卷长达8.24米,计82行407字,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和藏于台北故宫的10米长大行楷《明瓒诗卷后跋》,比著名的《伏波帖》(8.20米)、《诸上座帖》(7.29米)还长。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

此前,这件手卷因为文字内容、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存在差异,早在乾隆时期曾经被认为是赝品,有诸多猜疑。经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先生研究,最终确定为黄庭坚的真迹,而且是黄庭坚书风转换期的真迹,他还为此卷专门书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研究报告。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6月13日讯北宋名家黄庭坚的书法长卷作品《砥柱铭》,6月3日晚在北京拍出4.36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但家在泉州的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却列出八点理由,认为“这非黄庭坚真迹,而是明末后的赝品”!

“我的质疑是有依据的,并非草率的结论。”昨日,裴光辉在他的工作室对记者说,他正在写一篇3万多字的论文,对傅申等专家的论据进行逐一切磋。据了解,这件艺术品是经过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傅申先生等专家鉴定的。裴光辉提出了8点疑问,如果有一处存在,必将轰动业界。

据傅申等专家介绍,《砥柱铭》卷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最终被一名中国买家拍走。

拍卖事件

1、2010年6月3日晚11点12分,经过近70轮竞价,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交价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

2、北宋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也倍受关注,在北京保利春拍夜场拍卖会上,它拍出了4.36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北宋黄庭坚《砥柱铭》书法长卷经过近70轮的激烈竞争,叫价最终定格在3亿9千万元,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4.368亿元人民币,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就此改写。

3、北宋黄庭坚的《砥柱铭》书法长卷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保利春拍乃至2010年整个春拍市场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而这次之所以能够拍出4.368亿这样的天价,除了作品本身具备的名家名作等特有的艺术价值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完整而且显赫的传世经历。

该文章由作者:【无约而来】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