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伊·德·莫泊桑(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中莫泊桑被誉为现代文学中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此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莫泊桑患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莫泊桑于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

居伊·德·莫泊桑(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人物经历

1850年8月5日,局伊·德·莫泊桑出生于诺曼底米洛美尼尔城堡的一个小贵族家庭。父亲名叫居斯塔夫·德·莫泊桑。母亲名叫洛尔·勒·普瓦特温。1851年8月17日,在教堂接受洗礼。

1854年全家定居于塞纳河滨海省格兰维尔一伊莫维尔庄园中。这个庄园为莫泊桑后来写的小说《一生》提供了背景。1859年全家离开诺曼底前往巴黎谋生。10月莫泊桑进入拿破仑公学读书。

1860年夏季,母亲携二子回到诺曼底埃特尔塔的维尔基别墅居住。年底,莫泊桑离开拿破仑公学;父母因感情不和而协议分居。1861—1862年埃特尔塔教区的欧布尔教士为莫泊桑两兄弟担任家教。

1863年,进入伊夫托修道院办的学校六年级读书,开始创作第一部诗集。1866年暑假中搭救了溺水的英国诗人、文学批评家斯文伯恩,受到对方的热情款待。

1868年,由于写了一首有蔑视教会的诗被教会学校开除。在母亲辅导下读完高中二年课程,10月进入鲁昂中学。在创作上开始受到诗人路易·布耶和小说家福楼拜的栽培。

1869年7月27日通过中学毕业会考并获得克安大学文学学士。10月赴巴黎攻读法律专业,受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影响颇深。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在战争中的经历成了他日后写作的重要素材。1871年9月退伍复员。1872年3月进入海军部工作。10月被任命为殖民地管理处的临时雇员,但没有薪水。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法律。1873年2月正式领薪水,开始了公务员生涯。在福楼拜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小说创作。

1874年冬季在福楼拜寓所结识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龚古尔等作家。

1875年创作历史诗剧《吕纳伯爵夫人的背叛》。4月在一群朋友中不公开上演黄色滑稽剧《玫瑰花瓣·土耳其人之家》。短篇恐怖小说《剥皮的手》在《洛林季风桥年鉴》上发表,莫泊桑署名为约瑟夫·普律尼埃。

1876年3月在《文学共和国》上以居伊·德·华勒蒙的笔名发表诗歌《水边》。10月到法国南部诉安蒂伯居住。完成独幕诗剧《排演》。结识阿莱克斯、瑟阿尔、厄尼克、于斯曼等青年作家,以左拉为偶像经常出入巴黎郊区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号称“梅塘集团”。开始出现脱发症。

1877年2月完成剧本《鲁恩伯爵夫人的背叛》。4月16日与阿莱克斯、瑟阿尔、厄尼克、于斯曼等青年作家在特拉普饭店举办自然主义作家晚宴,左拉、福楼拜、龚古尔等作家出席。这次聚餐成了自然主义诞生的标志。5月《玫瑰花瓣·土耳其人之家》在贝克剧场上演。8月被医生诊断患有恶疾,经海军部准假,赴瑞士洛埃施进行温泉治疗。12月打算写小说《一生》。

1878年1月完成对剧本《鲁恩伯爵夫人的背叛》的修改,但该剧未能上演。1879年2月1日到公共教育部任职。2月19日剧本《旧日的故事》在巴朗德剧院首演。3月10日剧本《旧日的故事》出版。夏季,“梅塘集团”6位作家约定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各自创作一篇小说,并以《梅塘之夜》为总题名合集出版。同年莫泊桑被授予学术界奖章。10月28日在《文学共和国》上发表文章《居斯塔夫·福楼拜》。12月在《现代与自然主义者杂志》上发表诗歌《一位少女》(即1876年发表的《水边》),埃塘泊法庭认为该诗有伤风化,传令莫泊桑出庭,福楼拜出面干预并劝告莫泊桑。

1880年2月14日到埃塘泊法庭候审,总检察长写信给法兰西检察官,依法提出免予起诉的命令。4月17日小说合集《梅塘之夜》出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轰动文坛。几天后其诗集也相继出版。5月30日中篇小说《一个巴黎市民的星期天》开始在《高卢人报》上连载。6月1日教育部准许莫泊桑六个月假期,莫泊桑赴科西嘉旅行,写成短篇小说《科西嘉的强盗》,莫泊桑从此离职成为专职作家。8月结识克蕾芒丝女士。

1881年从克劳札勒街搬至巴蒂涅奥勒地区的都隆街83号居住。5月小说集《泰利埃公馆》出版,《一个农场女佣的故事》、《一家人》等8篇中短篇小说问世。7—9月,作为《高卢人报》特派记者赴北非阿尔及利亚等地参观访问。从这年开始,长期为《吉尔·布拉斯报》等多种报刊撰稿,直至1891年。

莫泊桑

莫泊桑

1882年5月小说集《菲菲小姐》出版,《女疯子》《一个诺曼底佬》《皮埃罗》等短篇小说问世。夏天到布列塔尼旅行。1883年2月27日与约瑟芬·利泽尔曼的私生子在巴黎出生。3月在《当代名流》上发表研究左拉的文章。4月第一部长篇小说《一生》出版。小说集《菲菲小姐》(增订版)、《山鹬的故事》、《月光》等先后出版,《骑马》《我的叔叔于勒》《两个朋友》《米隆老爹》《勋章到手了!》《珠宝》《绳子》等短篇问世。这年莫泊桑遭受眼疾、偏头痛、神经痛等多种疾病的折磨。

1884年离开都隆街到蒙夏宁居住。相继出版游记《阳光下》,小说集《哈丽特小姐》和《隆多丽姊妹》,《项链》《伞》《幸福》《遗产》《衣橱》《小酒桶》《俘虏》《散步》《索瓦热老婆婆》等多部短篇小说问世。

1885年3月小说集《白天与夜晚的故事》出版。4月长篇小说《漂亮朋友》开始在《吉尔·布拉斯报》上连载。4—6月与画家热尔韦等人出游意大利西西里等地,购买游艇并命名为“漂亮朋友”号。5月长篇小说《漂亮朋友》单行本出版。12月小说集《帕朗先生》出版。

1886年1月小说集《图瓦》出版。5月小说集《小罗克》出版。12月下旬长篇小说《温泉》开始在《吉尔·布拉斯报》上连载。年底,应罗思柴尔德男爵邀请,访问英国。

1887年1月长篇小说《温泉》出版。5月小说集《奥尔拉》出版。夏天到伦敦、牛津等地游览。9月撰写论文《小说研究》和长篇小说《两兄弟》的部分。10月至次年1月前往北非旅行。

1888年1月《小说研究》在《费加罗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长篇小说《两兄弟》出版。同年出版《在水上》、《于松夫人的蔷薇》。11—12月乘“漂亮朋友”号游艇出游,途经热那亚、那不勒斯、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地。

1889年2月小说集《左手》出版。5月长篇小说《如死一般强》出版。8月艾尔维精神病发作,莫泊桑将其送往医院治疗。9—10月乘“漂亮朋友”号游艇再次出游,访问突尼斯、意大利。论文《十九世纪小说发展》在1899年《博览》杂志上发表。这年莫泊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出现严重的幻觉现象。

莫泊桑之墓

莫泊桑之墓

1890年3月游记《漂泊的日子》出版。4月短篇小说集《无益的美》出版。6月长篇小说《我们的心灵》出版。由于病情日益恶化,原定本年度出访西班牙与埃及的计划被迫取消,但年内多次接待一位神秘的“穿灰衣的女人”。性格变坏,经常发脾气,与维克多·雨果大道的新居的房主打官司,借口是房子太吵闹。

1891年3月与人合写的三幕剧《穆索特》在吉姆纳斯剧场首演成功。6月到狄沃纳、香泊勒等地温泉治疗。12月身体各部位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几乎到了要疯狂的地步。圣诞节前与他巴黎的两位女友玛丽·卜纳、阿尔伯·卡安到圣一玛格丽特岛过节。

1892年新年元旦,莫泊桑在尼斯母亲家用晚餐。1月2日深夜试图割断喉咙自杀。1月8日作为精神病人被送进巴黎帕西医院就治。

1893年7月6日因精神病严重发作,与世长辞,年仅43岁。7月8日其遗体被埋葬在巴黎蒙巴纳斯公墓的第二十六区。

个人生活

居伊·德·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莫泊桑于公元1850年8月5日出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狄埃卜城附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祖辈都是贵族,但到他父亲这一代时没落了,父亲做了交易所的经纪人。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爱好文学,经常对文学作品发表议论,见解独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于经常闹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亲住在海边的一个别墅里。幼年时的莫泊桑喜欢在苹果园里游玩,在草原观看打猎,喜欢和农民、渔夫、船夫、猎人在一起聊天、干活,这些经历使莫泊桑从小就熟悉了农村生活。

从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他写诗,到儿子成为著名作家时,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学顾问、批评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亲是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另一位为莫泊桑走上文学道路打下基础的是他13岁在卢昂中学学习时的文学教师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个著名的巴那派诗人,他经常指导莫泊桑进行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到巴黎入大学学习法律。这一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在军队中,他亲眼目睹了危难中的祖国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兵士,心里十分难过,他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871年,战争结束后,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

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余开始从事写作。那时,大文学家福楼拜成为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福楼拜决心把自己创作的经验传授给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严师的教诲,每篇习作都要送给福楼拜审阅。福楼拜一丝不苟地为他修改习作,对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赞赏,但劝他不要急于发表。因此,在70年代里,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发表的却很少,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

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发表了,它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读者称他是文坛上的一颗新星。从此,他一跃登上了法国文坛。莫泊桑的绝大部分作品是从这时到1890年的10年间创作的。此间,他写成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还写了3部游记、1部诗集及其它杂文。莫泊桑光辉的文学艺术成就,对世界文学宝库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写作艺术技巧的成就,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后来的欧洲及中国作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一八五零年八月五日诞生于诺曼底省,名为贵族后裔,实际上其祖父只是复辟时期的一个税务官,父亲则是一个游手好闲、没有固定职业的浪荡子。莫泊桑在诺曼底的乡间与城镇度过了他的童年,一八五九至一八六一,年随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读于拿破仑中学,后因父亲无行、双亲离异,随母又回到诺曼底。故乡的生活与优美的大自然给莫泊桑的影响很深,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

1850年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

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莫泊桑在诺曼底的乡间与城镇度过了他的童年,只是在1859年至1860年随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读于拿破仑中学,后因父亲无行、双亲离异而随母又回到诺曼底。故乡的生活与优美的大自然给莫泊桑的影响很深,成为了他日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

莫泊桑的母亲梦尔·勒·普阿特文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妇女,莫泊桑从小就深受她的熏陶,而梦尔的哥哥在青年时期曾是著名作家福楼拜以及巴拉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同窗好友,深远的世交使莫泊桑在卢昂城高乃依中学念书的时候,就结识了舅舅的这两位好友。这时他早已是一个喜爱文学并已开始诗歌创作的青年。

他从这两个前辈那里听到了“简明的教诲”,获得“对于技巧的深刻认识”与“不断尝试的力量”。可惜的是路易·布耶于1869年去世了。同年,莫泊桑来到巴黎大学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被征入伍。在军队里担任过文书与通讯工作。在这场灾难中,他目睹了法军可耻的溃败,当权者、有产者的卑劣,普通人民爱国主义的热情与英勇抗敌的事例,感触很深,日后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重要源泉。

战后退伍,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莫泊桑于1872年3月开始在海军部任小职员,7年之后,又转入公共教育部,直到1881年完全退职。在小职员空虚无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无形的恶习,私生活放荡,这种下了他过早身亡的祸根。但另一方面。他又勤奋写作,并且以福楼拜为师,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刻苦磨砺达十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于1876年又结识了阿莱克西,瑟阿尔、于斯曼等作家,他们都共同以左拉为崇拜对象,经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区的梅塘别墅聚会,是为“梅塘集团”。1880年,“梅塘集团”六作家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合集《梅塘之夜》问世,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为出色,这个中篇的辉煌成功,使莫泊桑一夜之间即蜚声巴黎文坛。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文学潮流中仅次于左拉的大作家。他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又接受了左拉的影响,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他在相当短暂的一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他既是一系列著名长篇小说的作者,更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巨匠。他数量巨大的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卓越超群的,具有某种典范的意义,所以人称“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的母亲洛尔·勒·普阿特文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莫泊桑从小就深受她的熏陶。洛尔的哥哥阿尔弗莱德颇有文名,青年时期曾是福楼拜以及帕纳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同窗。莫泊桑在鲁昂城高乃依中学念书时就结识了舅舅的这两位老友,这时,他早已是一个喜爱文学并已开始习作诗歌的青年,他从这两位前辈那里听到了“简明的教诲”,获得了“对于技巧的深刻认识”与“不断尝试的力量”,可惜的是,路易·布耶于一八六九年就去世了。

同年,莫泊桑来到巴黎大学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被征入伍,在军队里担任过文书与通讯工作。在这场灾难中,他耳闻目睹了法军可耻的溃败、当权者与有产者的卑劣以及普通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与英勇抗敌的事例,感触很深,所有这些日后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重要源泉。

莫泊桑早就有神经痛的征兆,他长期与病魔斗争,坚持写作。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到一八九一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终于在一八九三年七月六日去世,享年仅四十三岁。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作品里,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如战争的溃败、上流社会的喜庆游乐、资产者沙龙里的聚会、官僚机构里的例行公事、小资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外省小镇上的情景、农民的劳动与生活、宗教仪式与典礼、酒馆妓院里的喧闹,等等,都有形象的描绘;

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物,从上层的贵族、官僚、企业家到中间阶层的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小业主,到下层的工人、农民、流浪汉以至乞丐、妓女,都得到了鲜明的勾画;法国广阔天地里,从巴黎闹市到外省城镇以及偏远乡村与蛮荒山野的风貌人情,也都有生动的写照。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与广阔的取材面上,莫泊桑的短篇显然超过了过去的梅里美与同时代的都德,而在他广泛的描写中,又有着三个突出的重点,即普法战争、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与诺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与轶事。

家庭

莫泊桑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祖辈都是贵族,但到他父亲这一代时没落了。父亲做了交易所的经纪人。他的母亲出身书香门第,爱好文学,经常对文学作品发表评论,见解独特。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于经常闹矛盾分居了,他和母亲住在海边的一栋别墅里。幼年时的莫泊桑喜欢在苹果园里玩耍,在草原观看打猎,喜欢和农民、渔夫、船夫、猎人在一起聊天、干活。这些经历使莫泊桑从小就熟悉了农村生活。从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他写诗,到儿子成为作家时,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学顾问、批评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亲是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

婚恋

莫泊桑终生未娶,有三个私生子,只供养不承认。

主要作品

中文名

体裁

发表时间

《剥皮的手》

短篇小说

1875

《水边》(一位少女)

短篇小说

1876

《排演》

诗剧

1876

《居斯塔夫·福楼拜》

文章

1878

《羊脂球》

短篇小说

1880

《一个巴黎市民的星期天》

短篇小说

1880

《泰利埃公馆》

小说集

1881

《菲菲小姐》

小说集

1882

《一生》

长篇小说

1882

《骑马》

短篇小说

1882

《我的叔叔于勒》

短篇小说

1882

《两个朋友》

短篇小说

1882

《米隆老爹》

短篇小说

1882

《勋章到手了!》

短篇小说

1882

《珠宝》

短篇小说

1882

《绳子》

短篇小说

1882

《阳光下》

游记

1884

《哈丽特小姐》

小说集

1884

《隆多丽姊妹》

小说集

1884

《巴蒂斯特太太》

短篇小说

1884

《项链》

短篇小说

1884

《伞》

短篇小说

1884

《幸福》

短篇小说

1884

《遗嘱》

短篇小说

1884

《衣橱》

短篇小说

1884

《小酒桶》

短篇小说

1884

《俘虏》

短篇小说

1884

《散步》

短篇小说

1884

《索瓦热老婆婆》

短篇小说

1884

《白天与夜晚的故事》

小说集

1885

《漂亮朋友》

长篇小说

1885

《帕朗先生》

小说集

1885

《图瓦》

小说集

1886

《小罗克》

小说集

1886

《温泉》

长篇小说

1887

《奥尔拉》

小说集

1887

《小说研究》

论文

1888

《两兄弟》

长篇小说

1888

《左手》

小说集

1889

《如死一般强》

长篇小说

1889

《漂泊的日子》

游记

1890

《无益的美》

小说集

1890

《我们的心》

长篇小说

1890

创作特色

主题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3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手法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在莫泊桑的短篇里,也曾出现过一些不平凡的、有英雄行为的人物,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的现实主义艺术,总的来说,就是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这两个特点使他不是与过去的小说艺术,而是与他之后的现代小说的写实艺术联系了起来。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他善于在那些粗糙、混杂、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中进行选择,舍去所有对他的主题无用的东西,采用其中最具特征性的细节,以“突出表现那些被迟钝的观察者所忽视的,然而对作品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论小说》)。在这一方面,莫泊桑与自然主义的实录性的写作方法有所不同,从而避免了实录性方法所必然带来的繁琐拖沓的文风。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描述对象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段,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还有根本没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时序上,有顺叙,有倒叙,有插叙。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观描述的,也有主观描述的,有时描述者与事件保持了时空的距离,有时描述者则又是事件的参与者,有时描述者有明确的身份,有时则又身份不明。在莫泊桑的短篇里,描述方法的多样化与富于变化,无疑是他以前的短篇小说作家所未具备的。他大大丰富了短篇小说的描述方式,提高了叙述艺术的水平,为后来的短篇小说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如果说莫泊桑在技法上是不拘成法、绝对自由的话,那么,他在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规律面前,却是一个忠实的服从者。他深知短篇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为此,他服从艺术规律而力求他的短篇以小见大,以一当十。莫泊桑的简练并不等于粗略,善于以白描的笔法进行勾画是他的特长,而以丰富鲜明的色彩进行细致的描绘,亦是他才能之所在,当他需要的时候,他往往会绘制出精细入微的图景。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这既是对以往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它的补充与丰富。应该指出,莫泊桑虽然基本上恪守写真实的原则,但也并不放弃对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的追求,他有时在细节上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当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较之传统的现实主义,还有一种更为引人注意的新成分,即自然主义的成分。尽管莫泊桑否认自己是自然主义作家,但由于他处于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兴盛的时代,出入自然主义文学的圈子,深受这种思潮的熏陶,他的写实艺术自然就带上了自然主义的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他的短篇中,主要是他对人的生理本能、对人的“肉体”和“肉欲”的观察与表现。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特点,在他的长篇小说里有更多的表现。

人物影响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人物评价

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使人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法国作家法郎士评)

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法国作家左拉评)

该文章由作者:【彭大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