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调节人体的机能的补品)

保健品,是保健品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保健品分为很多种,包括补肾的中药、营养补品等。通常保健品对人体的整体健康有帮助。

产品分类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质,如茶、酒、蜂制品、饮品、汤品、鲜汁、药膳等,具有色、香、形、质要求,一般在剂量上无要求;保健药品具有营养性、食物性天然药品性质,应配合治疗使用,有用法用量要求,如目前带“健”字批号的药品;保健化妆品具有化妆品的性质,不仅有局部小修饰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内效作用,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保健用品具有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质,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衣服鞋帽、垫毯等。随着大家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保健食品市场也空前的火爆起来。火爆的市场中,各种产品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标志定义

保健食品标志的颜色为天蓝色图案,图标下半部分有保健食品字样。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在日前发出的通知中规定,在影视、报刊、印刷品、店堂、户外广告等可视广告中,保健食品标志所占面积不得小于全部广告面积的1/36。其中报刊、印刷品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直径不得小于1厘米。

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现代医学的进步,世界人均寿命不断上升。据1982年统计,日本人的人均寿命达77岁,美国为75岁,其他发达国家人均寿命也提高到74-79岁之间。这一现象必然会产生人口结构的变化,即老年人口比例在增大。

1982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日本总人口比例的9%,3年后的1985年就超出了10%。据预测,21世纪初将达到15%,2020年会突破20%。欧美国家也呈同样趋势。21世纪初预计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

老年人口比例全面增加的后果,突出一点就是导致医疗费用支出高涨,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富贵病增多。比如日本,1980年日本医疗费总支出的40%用于循环器官疾病和糖尿病。两项耗资达22000亿日元。

在美国,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近年发病率极高,尤其是百病之源的肥胖症已成为美国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用食品防治疾病已逐步成为各国民众的健身手段。而中药保健食品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较多优势,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社会的发展必将促进中药保健食品业的进步。

基本特征

按照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成份,从天然植物、蔬菜、水果及奶制品等物质成份提取制作而成,对人体的使用来说可以按清、调、补三个方面分类配制。

保健食品的基本特征

保健食品无论是哪种类型,它都有出自保健目的,不能在很短时间内改善人的体质,但长时间服用可使人延年益寿。

保健食品的原料组成有多种方式,近年来出现了以中草药为原料的组成方式,而中草药用于人类保健自古就有。古人将中草药分为上品药、中品药、下品药。上品药用于人体保健,加之中、下品药按君、臣、佐、使配伍,对症下药以治疗疾病。《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中说:“上药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南朝名医陶弘景说:“上品药性,亦能遣疾。但势力和厚,不为速效。岁月常服必获大益。”。其他中草药一般都有一定的毒性。可见古人深得用中草药对人体保健和治病的精髓。

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和服用与药品不同,尤其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不可能具有象药品一样的治病的速效性,但要求它必须无毒。

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1.由通常食品所使用的材料或成分加工而成。

2.以通常形态和方法摄取。

3.标有生物调整功能的标签。

根据日本功能食品专家千叶英雄意见,功能食品必须具备如下六项条件:

1.目的指南、制作目的明确(确有明确保健功能);

2.含有已被阐明化学结构的功能因子(Functional Factor)(或称有效成分);

3.功能因子在食品中稳定存在,并有特定存在的形态和含量;

4.经口服摄取有效;

5.安全性高;

6.作为食品为消费者所接受。

注意事项

关注质量信息,增强识别能力,勿信虚假广告,选择适宜产品,正规渠道购买,索取销售凭证。保健品没有医疗作用,也不具备治病功能,但可在治疗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维生素饭后服用维生素C带有酸性,大量服用可能导致胃部不适,所以最好在饭后服用(其他维生素也如此)。一日宜分多次摄入如有可能,最好一日能分多次服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因为它不会在血液中积累起来,所以服用维生素C应以小时计。

钙片与维生素D同服钙需要维生素D的协助,才能在人体吸收后符合骨骼的需要。临睡前服用这样有助于防止在睡眠时骨质的流失。分次服用如果每天需补充的钙量超过500毫克,要分次服用才能被最有效地吸收。不和铁剂同时服用钙片不能和铁补品或含铁的多维片(多种维生素片)同时服用,因为钙能干扰身体对铁的吸收。征求医生意见如果患有肾结石,或者曾经患过,那么在服用钙片之前应征得医生同意。

专家忠告:保健食品不是健康主食,不要把对健康的赌注全部压在保健食品上,而忽视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保健食品终归不能代替饮食,只能是防止营养结构发生断层时的保全措施。

案例分析食补最重要专家建议,最好从食物里直接获取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不是动不动就伸手向保健品要健康。

正确认识

这股保健食品热的兴起,购买和食用保健食品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人对保健食品的认识,选择上都有错误或者不健全的理解。保健品首先不是药品,能调理生理功能,但是对治疗疾病效果不大。可以用来进行辅助治疗。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功能规定有27种,包括: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利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

同时,在保健食品包装标签上不能含有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凡是超过上述27种保健功能范围的宣传都是违法的。注意标志和批号。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食品标签)应有卫生部对这一食品的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第号,或者国食健字第号,进口保健食品:卫进食健字第号。

保健食品的标签除与普通食品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还应注明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保健品不可以代替药品。一种新药品的面市,必须要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保健品没有规定治疗的作用,不需要经过临床验证,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就可以上市销售。理性选择保健品。每种保健品都有适宜的人群,选购时应该按照个人的差异,认真选择,不能按照送礼习俗,胡乱的选择,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功效差异

由于大部分保健食品的设计是依据中医药理论和中医养生思想,科学组方配伍而成的,虽然申报的可能是27项功能中的同一个功能,但由于组方不同、原理不同,甚至配伍剂量不同、原料来源不同、工艺剂型不同,均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在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身体状况、生活区域、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当中也会有不同的体现,这种同一保健功能却有不同人体作用效果的事实,需要在上市后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加以产品作用和用差异化的客观评价。这既是为了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不同产品同一保健功能的效果不同于使用价值,也是为了广大消费者能够从中了解到真实的产品功能信息,以便掌握正确产品的人体适用性。

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

国家对于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也有相应的条规制约,但是就不如保健食品一般有个特殊的“蓝帽子”证明身份。在公元2003年以前,所有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均有卫生部门审批,但在2003年之后,除保健食品之外的保健品仍由卫生部门审批,保健食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审批。保健用品在大体上可分为男用保健用品、女用保健用品、中老年保健用品、婴幼儿保健用品、性保健用品等。而保健器械和医疗器械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强身健体防病用,一个是治疗疾病用,二者不宜混淆。

特殊化妆品

中国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经过卫生部的批准,取得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销售。目前特殊化妆品的审批字号仍然是“妆”字号。

行业概况

欧美和日本

保健食品在欧美称“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也称营养食品,德国称“改良食品”,日本先称“功能性食品”,1990年改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并纳入“特定营养食品”范畴。世界各国对保健食品的开发都非常重视,新功能、新产品、新造型和新的食用方法不断出现。

早在1988年,美国的保健食品已达2000种之多,销售金额在72亿美元以上。日本从1980年起就以每年50亿日元的速度增长,1989年已有6500亿日元的市场规模。德国的保健食品也非常畅销,据该国《商报》报道,特定食品以及改良食品的销售额达到 51.5亿马克。

综合欧美保健品市场有以下特点: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品种多,销售量最大。植物性食品、植物蛋白受宠,保健茶、中草药在美国崛起,销路看好。工艺先进、高科技制作,产品纯度高、性能好,多为软胶囊、片样造型,或制成运动饮料,易于吸收。

概括国外保健食品的发展,有以下几点趋势:发展迅速。随着大制造商的加入,保健食品将迅速地发展,并达食品销售额的5%(欧洲每年市场零售额将达300亿美元,美国200亿美元,全球1000亿美元)。全球化趋势。保健食品将席卷全球,并最终实现全球社会化和全球的贸易化。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保健食品将主导市场。维生素、矿物质类保健食品所占比例稳定。小麦胚油、深海鱼油、卵磷脂、鲨鱼软骨、鱼鲨烯等软胶囊制剂类新产品销量增加,并有扩大海外市场之势。“素食”及植物性保健食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保健茶、中草药保健食品继续风行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套餐”成为欧美流行保健食品的新形式

90年代以来,“套餐”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保健食品的新形式之一,如美国生产的一种保健食品,每份小袋内装腺体提取物4片、蜂花粉1片、蜂王浆1片、西北利亚人参1片和矿物质1片等。又如有的保健食品由辅酶q10、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人参片各1粒组成。在其包装盒上注明了组成“套餐”的品种名称、功能成分、主要原料、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储藏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国外研究认为,单一保健食品很难同时具备多种保健功能,而人群的营养保健需要,疾病治疗的保健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营养保健专家或营养医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大众提供针对特定人群适用的科学方便的合理组合,以解决消费者在众多保健食品市场上难以适从,盲目选购的问题。“套餐”这种组合及消费包装形式的出现,在欧美、日本等国产生了良好的反应,非常适合人们现代的生活节奏,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众多“套餐”保健品不断出现。

大洋洲

远离大陆,地处太平洋深处的大洋洲,逃离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以天然和纯净享誉世界。这片美丽的海岛之洲不仅是全球热门的旅游胜地,更是天然、无污染营养保健产品的理想产地。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一块岛屿,是整个大洋洲经济文化的中心。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不仅海洋资源丰富,而且陆地资源也比世界其它地方更为奇特和珍贵。在海洋生物保健品中,产自澳洲的深海鱼油、鲨鱼骨粉、角鲨烯、海狗油、牡蛎提取物等畅销世界;而来自澳洲陆地的袋鼠精、蜂王浆、蜂胶、蜂蜜等也同样为世人惊叹。自上个世纪以来,澳大利亚就凭借其天然、无污染的原料生长环境,将功能性保健品作为其支柱产业之一。为此,澳洲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药品食品生产标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保健品生产标准最严格、法规最完善、执行最严厉的国家之一,为国际标准的典范。

澳州政府所实施的强制食品安全计划,是世界上少数把营养保健食品生产纳入药品管理范围的国家,其严格按照澳洲TGA(药品管理局)及世界最高生产管理规范GMP双重标准生产,保证出口到全球各地的澳洲产品拥有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和品质。

提到大洋洲的保健产业,不得不提与澳大利亚临近的新西兰保健品。新西兰保健品在食品制造和监管上和澳大利亚运行同一套严格标准。然而,与澳大利亚陆地环境不同的是,新西兰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因此,新西兰除了大力发展海洋类保健产业外,更是将乳酪工程发展到了极致,使之成为独树一帜的国家特色。

新西兰牧场众多,且均为无丝毫工业污染的有机牧场,由此而生产出来的牛乳钙、牛初乳、奶粉、奶酪等有机产品营养保健价值极高,是世界最大的乳制品产地之一。目前,整个新西兰的农牧营养产品出口额占全国总值的一半以上,像鹿茸这样的珍贵药食两用产品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30%,为全球之最。

行业发展

往年发展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兴起于8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保健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80年代末期到95年初,是保健食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食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涌现出了3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但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的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食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的发展,1995年到1998年保健食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食品行业的制度规定。由于行业逐步规范和新一轮保健食品消费热潮的兴起,1998年至今,保健食品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

2000年中国开始取消保健药品整顿保健食品行业,2001年和2002年保健食品行业又开始大幅下滑。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适应新的健康观念的新型保健食品不断涌现,市场整顿促使消费者购买信心的增强,使行业重新展现生机。至2004年,中国保健食品的产值达到近500亿元。在此期间,外国保健食品开始登陆中国市场并迅速占领相应市场。

从2005年开始,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进入新的成长期,企业促销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智,消费者选择产品更注重质量、品牌、实际功效等。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的保健食品开始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如燕窝、人参、驴胶等。随着城市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保健食品的消费文化已经形成并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保健食品企业的开始走产品、品牌差异化的战略,更加注重产品的功效和消费者的需求。2010年中国保健食品的产值超过近1000亿元,至此,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开始进入繁荣发展的成长时期。但从整个保健食品产业的生命周期来看,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竞争格局比较混乱,行业的集中度不高,管理以及自律的状况都处于初级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几年2006年中国保健品企业在规模上基本呈现了金字塔的结构,即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总数的1.55%,5000万元到1亿元的占12.5%,100万元到5000万元的占6.66%,10万元到100万元的企业最多,占41.39%,而1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38%。2006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关,达到306.7亿美元,同比增加20.4%。其中,出口额为196.1亿美元,同比增加26.3%;进口额为1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2007年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85.9亿美元,同比增加25.6%,其中,出口245.9亿美元,同比增加25.1%,与全国整体出口增速相当;进口140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全年医药对外贸易顺差达105.9亿美元,但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1.5个百分点。

2008年1-9月,中国保健品进出口额1.45亿美元,同比上升29.28%,其中出口额6267万美元,同比增长21.32%;进口额8231万美元,同比增长36.08%。

2009年我国保健品累计进出口额达2亿美元,同比上升3.1%。其中,出口额达8910万美元,同比增长2.2%;进口额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9%。

中国保健品产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壮大。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中国保健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发展将呈现消费者群体多元化、保健品销售模式专营化、宣传模式推陈出新以及保健品成日常消费四大趋势。

名称由来

关于保健食品概念及名称的确定长期没有定论,世界各国依照该国对它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认识。美国将其命名为“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s)。实际上,功能食品一词最早是由日本提出的。

早在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文件中已给功能食品下了定义:“功能食品是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功能因子,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

1990年11月日本提出将“功能食品”改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Specified Health Use);韩国曾称保健食品为“疗效食品”(Therapeutic Foods)。德国将这类食品称之为“改善食品”。欧洲各国普遍采用“健康食品”(Health Foods)一词或“功能食品”(Funcitional Foods)。此外,国际上还有营养食品(Nutritional Foods)以及美国科学家提出的“药用食品”(Phama Foods)的称谓。

成份含量

保健食品虽然不同于药品,但也有具体的含量,如果分量不够,我们吃的保健品不过就是精神安慰剂,这里教您简单的方法。有的保健品并不标注每粒(片)所含有效成分的含量,但必须标注“净含量/粒”“每100g有效成分含量”这两项指标,没有标注的不要考虑去购买了。

选购指南

如何辨认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药物?药监部门人士介绍,尽管相关产品在外包装上不会标注非法添加物,但销售人员在促销时会强调效果“立竿见影”,见效越快的保健品越可能更有问题。

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须仔细阅读说明书,要认准外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正规保健食品都有对应的批准文号。若对购买的保健食品,可记下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数据库中查询。

看标志。

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字(2001)第0005号,或者进口的为:卫食健进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进字(2001)第0009号;2003年7月以后批准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民+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G20040048,或者进口的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民+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J20040002。只有认清批准文号才能保证您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

看包装标识。

保健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注明以下项目:1、保健食品名称;2、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3、配料;4、功效成分;5、保健作用或保健功能;6、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7、食用方法;8、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9、储藏方法;10、执行标准;1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12、卫生许可证号。

要注意产品的禁忌。

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要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产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

不以价格来衡量保健食品效果强弱。

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如加钙等),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

要正确对待广告宣传。

人群中机体间的差异很大,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不要轻信张三、李四食用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一些企业很愿意采用个别案例作为普遍现象广为宣传。不要轻信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穿白大褂”的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

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说,保健品并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业内人士提醒,购买保健品时,首先要认准标记,保健食品外包装上应有“蓝帽子”标记。同时应标有相关批准文号。国产保健食品应有卫生部的“卫食健字”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国食健字”,进口保健食品要有“卫进食健字”标识。保健器械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药管械(准)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5年。

产品服务

目前在互联网上最专业的医疗器械平台是一家集家庭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个人护理品以及形体美容产品为一体的在线购物平台。是目前国内最专业,涉及相关产品最广泛的B2C平台,商城以用户体验舒适度为重点,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以及最专业的服务。

目前经营的产品涵盖家庭医疗、保健和护理领域的方方面面,产品主要包括:家庭治疗仪类、家庭检测器械类、家庭保健器械类、家庭医疗康复器械类、家庭健康类和护理类用品等,且商品品种及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在广大顾客的热心支持下,经过自身坚定不移的努力,商城已经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可和喜爱,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商城以齐全的商品种类、可靠的商品质量、优惠的商品价格、灵活多样的订购方式、快捷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防范骗局

保健品作为日常保健的健康产品,比较符合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但由于保健品市场管理并不很规范,若老年人偏听偏信,往往是花了很多冤枉钱仍执迷不悟。荣晓帆在提交的提案中指出,现在针对老年人有9种常见的骗局,希望老年人审慎甄别,也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相关不法行为。

市场现状保健品市场近年发展迅速荣晓帆指出,从市场供给现状来看,保健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比重持续加大,老年人是主要消费群体。近些年,保健品市场发展迅速,除了与保健品生产企业注重保健品本身的开发和研究,提高保健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外,人们渴望长寿和对功能食品的认同也是保健品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辅助治疗,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因人而异。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人的健康。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

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甚至使用后会起严重的副作用,假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采用各种推销方式来骗取钱财,并且频频得手。老年人辨别能力有限,往往掉入“陷阱”而被骗健康、钱财。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该文章由作者:【段老师工作室】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