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它可以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
主干课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古代要籍解题、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
发展历史
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献,就必须对文献的特点、生产方式和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文献学。
中国古代虽无“文献学”一词,但许多学者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了大量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历代文献收藏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情况来看,其内涵比较广泛,除研究一般的文献发展史外,还涉及文字的校订,版本的鉴别,对内容得失的评品及目录的编制等。如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编制《别录》、《七略》是整理文献;郑玄为群经作注,也属整理文献。最早以专著形式系统讨论文献学的是南宋的郑樵。他在《通志·校雠略》中从理论上阐述了文献工作中的文献收集、鉴别真伪、分类编目、流通利用等问题。
郑樵以后,系统研究文献学理论的是清代的章学诚,其著名观点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要求在文献整理过程中要明确反映并细致剖析各种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互关系等。但他和郑樵一样,都把这些工作称为“校雠学”。最早以“文献学”作为书名的著作是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33),书中认为:文献学的基本内容是文献的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和刻印。张舜徽在《中国文献学》(1982)和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1986)则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著,二书认为文献学就是版本学、校勘学(见校雠学)和目录学三者的结合。其中张舜徽还认为文献学就是校雠学。由于“文献”这一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特定涵义,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献学实际上是以考证典籍源流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古典文献学。
由于文献数量、内容、形式和载体的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文献工作的复杂性,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已不能全面反映现代文献的实际和揭示其发展规律。因此,作为现代文献学,还必须研究现代文献及其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较多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文献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计量学方法,丰富了文献学的内容。80年代中期以后,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专科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著述大量问世。
研究内容
由于文献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文献,而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文献,因此,文献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重复的关系,有时甚至很难划出明确的界限。
文献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内容:
①文献的特点与功能研究。包括文献的性质和定义;文献整体,不同类型文献乃至个体文献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特色及价值;文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
②文献类型研究。包括运用多种标准对文献群进行的划分及各文献类型间的相互关系等。有人称之为文献类型学。
③文献及文献学发展历史研究。包括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历史上的文献聚散存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不同国家、地区和时代人们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情况、成就及存在问题;文献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等。
④文献流的研究。包括文献的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研究,如文献数量增长规律以及与人类知识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献半衰期(老化规律)与知识更新周期之间的关系;文献的分布规律与当代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状况的关系;文献的相互引用及其频率与情报知识的继承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构成了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内容。它是文献学中较成熟的分支学科,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掌握文献特征,更好地收集、管理和利用文献,而且对于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和趋势,乃至研究整个科学知识的增长规律,都有积极的意义。
⑤对某一学科的文献的专门研究。由此可形成专科文献学(见专科目录学)。⑥对某一类型文献或某一特定文献群的专门研究。由此可形成一些专门的学科,如图书学、专利文献学、纸草文献学、敦煌文献学等。⑦对文献的某些方面问题(如版本问题、校勘问题等)的研究,并由此形成版本学、校勘学等。
代表人物
简介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张先生精于“小学”,博通四部,被誉为一代“通人”。著名学者曹聚仁、思想史家蔡尚思等人曾把张舜徽先生誉为与钱穆齐名的国学大师。张先生著作等身,有《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四库提要叙讲疏》等数十部。
著作
《中国文献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我国文献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学的范围、任务、古代文献的流传、类别等重要问题,对版本、校勘、目录等有关整理文献的基本知识,也给以详细的说明,对于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和丰硕成果,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辉煌业绩,都作了总结性的介绍,初步构建起了中国文献学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
作者以几十年的积累,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反复斟酌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对文献学基础知识、古文献及文献学流变情况以及历史上的文献学重大成果等,进入这一领域所需掌握的方方面面的功夫,都作了提要钩玄式的讲解。实乃经验之谈、精要之语。深入而又浅出,且语言通俗,教授读来不觉浅,常人读来不觉深。
文献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其体系是到张舜徽先生这里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张先生的这部《中国文献学》,一个重要成就即“创立新体”,无论框架结构还是其文献学理论都富于原创性,书中所引的丰富资料,都是张先生从原始资料中挖掘出来的,而不是从其他文献学论著中转引。/n
该文章由作者:【辛格瑞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