舢板(木结构小船)

舢板(舢舨),一种小船,也叫“三板”,原意是用三块板制成。它是一种木结构船。舢板至今仍在一些地方使用。“舢舨”的舢原指“大山一般的船”,即母船;“舨”本指“在大船与大船之间,或大船与码头之间穿梭往返的小船”,即子船(交通艇、救生艇)。因“母”、“子”关系密不可分,遂两字合并为一词“舢舨”,专用于表示“舢的舨”的意思。

舢板(木结构小船)

简介

舢舨,或称三舨(sampan),是一种水上运输的交通工具,为平底的木船,机动舢舨俗称“送人艇”,多用于往来避风塘间的水上的士、垂钓、街渡等。舢舨是不适合远洋航行,因为它经不起大风大浪的环境,广东有俗语:“舢舨不可冒充炮艇”。

早年的小舢舨长约六尺用摇橹行驶,近年(截至2012年)改用玻璃纤维造艇身和马达行驶。战斗舰艇上的勤务舢舨兼作救生舢舨,而大型勤务舰船上则配备有专用的救生舢舨。

舢舨结构简单,吃水浅,容易操纵,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在首、尾部坐板下,设有水密空气箱,具有充分的储备浮力,即使舢舨内灌满了水,也能漂浮在水面,适合在海上进行作业。

舰用舢舨通常置于距离舰首至少三分之一船长的甲板处的支艇座内或吊艇架上。舰船航行时,应使舢舨随时处于可使用状态,以便迅速执行海上作业任务。舢舨离舰自航时,要在船尾悬挂军旗。

历史

在13世纪,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人跑到中国。他看到很多奇异的景象,其中就包括一种奇怪的刷着明亮油漆的船只。在某些方面,这些船的制造技术远远领先于当时欧洲的造船技术。例如,他在艉部底下有一个方向舵,在甲板上还有防水隔间。这些船叫舢板,至今仍在使用。

分布

舢舨常见于东南亚平民化的渔民地区,例如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台湾台南、香港南丫岛、香港仔、大澳、筲箕湾及西贡等渔村。

分类

按用途分

有勤务舢舨、救生舢舨和运动舢舨;

按推进方式分

有划桨舢舨、桨帆舢舨和桨帆摩托舢舨;

按壳体材料分

有木质舢舨、金属舢舨、塑料舢舨、橡皮舢舨和混合材料舢舨;

按船尾形状分

有尖型舢舨(亦称棱形)和方形舢舨。

构成要素

船的密封

在船的甲板下有一些木制隔板,称为防水隔板。他们将船体分成一系列的防水隔间,用于装运货物。如果船只遭到破坏,这些隔间能够阻止海水漫入整个船体。

方向舵

舢板上的船舵通常比较大,悬挂于尾部下方,并能通过锁链进行提升和下放。在浅水中将舵叶升起一点,船员使用短舵航行,而在深水中则将舵叶放下一点,此时适合用长舵。

艉部

尾部通常为四方形,上面是一个小屋,通常是船员起居做饭的地方。

眼睛

几乎所有舢板都有一对画在艏部的眼睛图形。水手相信这些眼睛能给船只带来好运。中国的渔船上,不同的眼睛是不相同的。渔船上眼睛向下望着鱼群,而商船的眼睛是望着前方。

漂亮的绘画

舢板的艉部经常被画上一些传统的图案。水手们相信这些传统的图案将带来幸运,财富和平安。最常见的颜色是红色,因为中国人都认为这种颜色能辟邪。

该文章由作者:【俞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