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出血(医学病理名称)

急性胃出血,医学病理名称,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主要是根据急性大呕血和黑便。急性胃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70%左右。引起急性胃出血的常见疾病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出血性胃炎及口服阿斯匹林、考的松等药物引起的急性溃疡、严重烧伤和大手术等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等。

急性胃出血(医学病理名称)

概述

胃出血俗称上消化道出血,4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工作过度劳累、日常饮食不规律、情绪异常紧张等有消化道病史的人群容易发病;其次是急性出血性胃炎导致的胃出血,这两种原因导致的胃出血大部分经过正规治疗后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另外是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肝硬化病人一般都会发展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果再食用粗糙食物、情绪过度刺激,食管胃底的静脉血管爆裂就会发生大出血。胃出血的死亡率高达10%,切莫小看胃出血

症状

急性胃出血的表现如下:/n

1、少量出血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打嗝、呃逆,口中有血腥味,排出柏油样大便;/n

2、如果出血量>200ml,患者可以呕出咖啡样液体,甚至呕出鲜血,排暗红色血便,进而导致贫血。贫血可以引起心脏、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症状,此类患者可以表现为眼花、心慌、气促、活动时加重。随着出血量增加,患者甚至可以出现休克。

治疗

急性胃出血医学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分为大出血、一般性出血。大出血可立即出现休克,这类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就医。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包括胃十二指肠出血,治疗通常先进行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若给予保守治疗、输血等相关措施,患者循环仍不稳定,需外科干预。/n

外科手术方式包括胃大切,需根据具体出血原因。若为胃溃疡可进行胃大切,若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可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综上所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非常严重,需立即就医。

饮食

胃出血时一般来说,只要无呕血,都可以进食。但是,呕血的病人一定要禁食,以防进食呕吐或呕血造成窒息。通常在停止呕血12小时后,不管是否还有黑便均可考虑恢复进食。如又有呕血,则再次禁食。 

胃出血后吃东西的问题一般都要掌握下述原则:开始以进食流质、米汤、藕粉较好,饮用牛奶要适量。不要饮用太酸太甜的食物,这些均使产酸增多。要少量多餐,饮食温热,过热的食物有可能使胃黏膜的血管扩张,不利于止血。浓茶、浓咖啡均应避免。如食物清淡无味时,添加少许食盐无害。出血停止后,可逐步增加食物的品种与数量。

该文章由作者:【张义潮】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