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词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笔、墨、纸、砚
辨识:
近义词:文房四士
解释:
俗指笔、墨、纸、砚。
释义
笔、墨、纸、砚的合称。因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东西,故称为文房四宝。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遂命左右捧过文房四宝,令徐母作书。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殿上九龙案头,设着文房四宝。亦称为笔墨纸砚、文房四士。
典源
出处:
宋•梅尧臣《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尔来赏爱君与予。”
例子: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绝笔。奶子随即取捧过~。(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一回)
雅致的文房
雅致的文房
古代文人不但讲究文房布置,还要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以表达主人的意趣、志向。如唐朝宰相李泌的「端居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当代画家齐白石的「破荷亭」、漫画家丰子恺的「缘缘堂」等。
文房是主人读书、作画、会友的场所,需有清新、淡雅的环境氛围及浓郁的文化意韵。文房的主角:纸、笔、墨、砚是必备的,且工艺精良,给人以美感;琳琅满目的文房用具,令人目不暇给;室内悬挂的堂幅、对联,常为名家名作,或以人生哲理示人,或以隐居自娱;琴、棋、书、画,在在表明主人儒雅不凡、洁高自遣;窗外竹影摇曳,则寓义主人的秉性气节。
典故说明
笔与墨的历史,远在3,000年前,正规砚的出现与纸的使用,从西汉算起也有两千多年。唐以前,许多文学家、书画家都曾以诗文,分别对纸、笔、墨、砚评说和赞颂。
南唐后主李煜擅长诗词、书画,酷爱「澄心堂纸」。五代时,始将「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称为「新安三宝」,主要是从产地归类。到了宋代,苏易简着《文房四谱》,第一次将纸、笔、墨、砚从文房用具角度做专门研究,自始便有「文房四宝谱」之说;北宋诗人梅尧臣有「文房四宝出二郡,生来赏爱君与予」句,「文房四宝」的称呼,遂流传至今。
当今四宝中之最佳品则以湖笔、端砚、徽墨及宣纸居之。
文房四宝,即纸、笔、墨、砚,它们都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为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曾立下卓著功绩,直到如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房」之名始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意指「国家典掌文翰之地」(相当于国家数据库)。唐代时亦作为文人读书、绘画的地方,但它还有典藏、陈设、鉴赏、文友聚会的功能,与一般定义的书房不同。
古代文房必备纸、笔、墨、砚,室内典藏文物古玩,博古架自不可少;文友相聚所需琴、棋、书、画更不能缺。文房追求笔墨用具精良,重视氛围清新、别致,富有儒雅的文人气息。
宝纸
宝纸,以明清时期所制者最为讲究,如用作书写、装帧、印刷的「笺纸」,是由宣纸加工而成的工艺美纸,品种多样。唯瓷青纸更与别不同,其加工特殊,后世不能完全仿制,可谓稀珍。
瓷青纸,明宣德贡笺的一种,是明宣德年间由皖南(今安徽)泾县曹大三后人率领纸工,携原料(青檀皮)进京,在大内精工抄造的皇家专用纸。其色是以植物颜料「靛青」用染布的方法洗染而成,因色似宣德青花瓷器,故名;与当时的珍品宣德炉、宣德瓷齐名。后流入民间,取作装池(即装饰、糊裱)之用。此纸色泽古雅、美如缎素,坚韧可宝,泥金书画亮炽如灯,经久不褪。
传世实物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册》,纸上绘观音变相故事,以罕有的连环图形式表现,更增其历史价值。此纸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宝笔
可称为宝笔的,不但要材质优良,如精工的毫料、上等的笔管;还要有考究的雕工装饰。以笔管看,有象牙、青花彩瓷、雕漆、彩绘、玳瑁、乌木、紫檀等,且镶金嵌玉、刻书雕画,它不仅实用,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在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明、清两代的毛笔,琳琅满目,都是中国文化的优良结晶。
最讲究的要数清中期的御制诗花卉雕管紫毫笔了。此笔为皇宫专用笔,一组50枝,装置在堆珠文具箱内。这组笔选毫精良,笔管雕刻更为精妙,镌有诗词、绘有花卉,不论是图案、色泽,还是装潢,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再配以精雕巧制的文具箱,无论从实用、雕艺,还是观赏方面,均为笔中集珍。此组笔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宝墨
墨,为中国书画必备。在汉代前后,人们仅是为了实用,并不讲求造型款式。后来由于人们喜爱好墨,特别是墨模发明了之后,墨的造型款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可以说花样百出,集诗歌、书画、雕刻为一体,成为高雅的艺术品。当然,宝墨不但要品相好,也要质量够硬。
如明代程君房《百牛图》墨便是。程君房是明代首屈一指的制墨名家,着有《程氏墨苑》。此墨图为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所绘,百牛体态生动,神形俱备;模刻技艺精湛,在中国版画史上亦具相当地位。故为墨中精品。此墨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宝砚
宝砚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砚石绝佳是先决条件,雕刻精美,尤其是制砚名家的精工巧作,可使砚石身价百倍,若再加上名人的题诗题铭,更加生辉增色。
如明代的《兰亭修楔图》洮河石砚,色碧绿,石质细润。砚面平直,砚首雕亭内文士案上作文,将砚堂处理为亭下的水池塘、山石;四侧平雕《兰亭修楔图》;砚背刻王羲之《兰亭序》全文;雕工精细,匠心独运,可谓融文、书、画为一体;再加上洮河石在宋代乃四大名砚之一,使此砚更形珍贵。此砚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文房四宝使用示范
(1)开始之前,要用台毡铺在案面,才能令书写过程顺利。
(2)用笔前先用水开笔。新笔要用摄氏20─30度的温水浸泡约一小时,待笔毫自然散开。不要硬压笔毫的水份。
(3)铺纸前,先看正、反面。正面滑,反面起毛,可分辨出来。要在正面书画。
(4)铺纸时,用纸镇抚平纸面,并压住纸角。
(5)磨墨前,先用水注或茶匙滴一些清水在墨砚上。将墨条垂直握着,以同一方向在砚台上徐徐磨研。
(6)舐墨时,要顺着笔毫方向,舐至笔肚饱满。
(7)写小字,手握笔的位置较低,以便操控;写大字,则要握笔的较高位置,方便手的转动。
(8)写字的笔法,要藏锋,行笔,再收笔。
(9)画时要用淡墨,则先以废宣纸舐笔,吸去多余的墨,再舐清水,后作画。
(10)用笔洗洗笔后,可先用宣纸压干水份,才挂在笔架上或平放在毡上晾干。
起源
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起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国礼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主动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宣城市委、市政府联系,商议如何将宣城文房四宝打造成为国家级高档珍贵礼品。
宣城市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云龙告诉记者,“文房四宝”要升格为国家级高档珍贵礼品,要求设计精美、装帧豪华、制作精良、品质一流。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起用最优秀的名匠大师,选用最好的原材料、最精细的制作工艺,打造成最好的、高端的一流产品。为做好与高端礼品市场、国礼市场对接工作,宣城市正在着手进行国礼高档文房四宝礼品的调研、设计、研究与开发。首批“国礼”产品,有望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定制完成,送样至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著名产地
文房四宝中的毛笔,著名的有宣笔、湖笔及宋笔(四川乐山)。其中宣笔引领了中国毛笔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即从汉代至宋末千余年的历史。唐代,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诞生了中国毛笔两大制法之一的,以制笔名家诸葛高为代表的“诸葛派”。
中国墨的杰出代表就是徽墨。“徽墨四大家,绩溪占其半”。今天,已经形成了以宣城的绩溪为中心的徽墨生产基地。
房四宝中的纸,用于书画的最好的是宣纸。宣纸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倍受古今书画名家的亲睐,已经成为书画用纸的代名词,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誉,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如今,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宣纸制作群。
关于砚台,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四大名砚,即端砚(广东肇庆)、歙砚(安徽歙县)、洮砚(甘肃卓泥)、澄泥砚(山西绎州)。
该文章由作者:【无用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