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拼音:zhāo)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具体产生时间不详,有人认为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昭是形声字,从日、召声,基本义指阳光明亮,引申指显著。作为使动词时,指使其明显。
字源演变
西周金文中有图1的字形,清代学者吴大澂释其为“昭”,但具体构型含义不详。图2金文相较于图1增添了“日”字,表示跟太阳有关。战国楚文字作图3,从刀、日、卩,通读作昭,理解为昭示意。
可依据的“昭”的可靠字形应是图4的小篆,小篆的“昭”是形声字,“日”为其形旁,有太阳才会明亮;“召”为其声旁,表示音读。隶、楷字形均承篆文而来。
“昭”的基本义是明亮,如《楚辞·大招》中有“肯春受谢,白日昭只。”这甲的“昭”取其本义。明亮映衬了暗淡的无光,所以明亮惹人瞩目,“昭”进而引申为明显、显著。如“昭名”表示显的山名。作名词时的意思为明白清楚,或是有心事,“昭然若揭”表示明白的样子像高高举起、形容直相毕露。在《庄子·达生》中说:“今汝饰知以惊愚,身以明污,昭昭若揭日月而行也。”这里的“昭”用的是其引申义,明显的意思。
详细字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zhāo | 形容词 | 光明;明亮。 |
明显;显著。 | ||
清楚;明白。 | ||
动词 | 表明;显示。 | |
帮助;开导。 | ||
名词 | 古代宗庙制度,在始祖庙之左者为“昭”。又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亦如此。 | |
(Zhāo)姓氏用字。 | ||
sháo | 名词 | 通“韶”。乐名。 |
shào | 动词 | 通“劭”。勤勉。 |
zhào | 通“照”。照亮;照耀。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日部】止遥切(zhāo)
日明也。从日召声。
说文解字注
日朙也。引伸为凡明之偁。庙有昭、穆,昭取阳明,穆取阴幽,皆本无正字。叚此二字为之。自晋避司马昭讳,不敢正读,一切读上饶反,而陆氏乃以入《经典释文》,陋矣。又别制“佋”字。注云:“庙昭穆:父为佋,南面;子为穆,北面。从人,召声。”此最为不通。昭穆乃鬼神之偁,其字当从示,而从人,何也?无识者又取以窜入《说文》人部中。其乱名改作有如此者,今人部删佋。
从日,召声。止遥切,二部。
广韵
止遥切,平宵章 ‖ 刀声宵2部(zhāo)
昭,明也。光也。著也。觌也。又姓,《楚词》昭、屈、景三族。《战国策》楚有昭奚恤。止遥切。七。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昭
《唐韵》止遥切。《集韵》《韵会》《正韵》之遥切,?音招。《说文》:日明也。《尔雅·释诂》:昭,见也。《博雅》:明也。《玉篇》:光也。《广韵》:著也,觌也。《易·晋卦》:君子以自昭明德。《书·尧典》:百姓昭明。《诗·大雅》:於昭于天。
又《礼·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又《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鲁语》:明者为昭,次者为穆。
又《礼·乐记》:蛰虫昭苏。注:昭,晓也。蛰虫以发生为晓,更息曰苏。
又姓。《战国策》:楚有昭奚恤。屈原《离骚》注: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sháo)又《集韵》时饶切。《正韵》时昭切,并音韶。庙中佋穆,或作昭。《佩觽集》:说文自有佋穆之字,以佋为昭,盖借音耳。李祭酒涪说为晋讳昭,改音韶,失之也。
(zhào)又《集韵》《韵会》《正韵》并止少切,音沼。《诗·鲁颂》:其马蹻蹻,其音昭昭。《释文》:昭,之绕反。
(zhào)又《集韵》《正韵》并之笑切。照,或省作昭。
又《韵补》叶蚩於切。《前汉·叙传》:受命之初,赞功剖符。奕世弘业,爵土乃昭。
又叶之由切。《楚辞·九章》: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字形书法
“日”窄“召”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召”低。“日”框内短横在横中线。“召”,“刀”略宽、大,“口”略窄、小;“刀”,㇆(横折钩)钩底在横中线下侧,撇笔撇向“扌”侧;“口”上宽下窄,竖笔起笔于竖中线。
音韵集成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ȶ | i̯oɡ | |
王力系统 | 宵 | ȶ | ǐau | |
董同龢系统 | 宵 | ȶ | jɔɡ | |
周法高系统 | 宵 | t | jiaw | |
李方桂系统 | 宵 | t | jagw | |
西汉 | 宵 | |||
东汉 | 宵 | |||
魏 | 宵 | jau | ||
晋 | 宵 | jau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萧宵 | jɑu | |
北魏後期北齐 | 萧宵肴 | jɑu | ||
齐梁陈北周隋 | 萧宵 | jɑu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tɕ | i̯ɛu | |
拟音/王力系统 | tɕ | ǐɛu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tɕ | jæu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tɕ | iæu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tś | jäu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tɕ | ǐɛu |
韵书 | 字头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广韵 | 昭 | 昭 | 效 | 平声 | 下平四宵 | 章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清 | 止遥切 | tɕjæu | |
集韵 | 昭 | 效 | 平声 | 下平四宵 | 章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清 | 之遥切 | tɕiæu | ||
韶 | 效 | 平声 | 下平四宵 | 船/常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浊 | 时饶切 | ʥiæu | |||
沼 | 效 | 上声 | 三十小 | 章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清 | 止少切 | ʨiæu | |||
照 | 效 | 去声 | 三十五笑 | 章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清 | 之笑切 | tɕiæu | |||
礼部韵略 | 平声 | 宵 | 之遥切 | |||||||||
增韵 | 平声 | 宵 | 之遥切 | |||||||||
平声 | 宵 | 时昭切 | ||||||||||
上声 | 小 | 止少切 | ||||||||||
去声 | 笑 | 之笑切 | ||||||||||
中原音韵 | 昭 | 阴平 | 萧豪 | 照 | 全清 | tʂiau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萧豪 | 知饶切 | |||||||||
洪武正韵 | 昭 | 平声 | 十二萧 | 照 | 陟 | 全清 | 之遥切 | tʃieu | ||||
韶 | 平声 | 十二萧 | 禅 | 时 | 全浊 | 时昭切 | ʒieu | |||||
沼 | 上声 | 十二篠 | 照 | 陟 | 全清 | 止少切 | tʃieu | |||||
照 | 去声 | 十二啸 | 照 | 陟 | 全清 | 之笑切 | tʃieu | |||||
分韵撮要 | 昭 | 阴平 | 第十一朝沼照 | 穿 |
该文章由作者:【许多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