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汉语词语)

忠臣,与奸臣、贰臣相对,原指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现也用来泛指忠诚于特定的对象如球队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对忠臣的作为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具体到特定的历史人物来言,不同的论断主体也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所以有时并不能形成定论。

解释

 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

出处

1、《晏子春秋》: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 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公不说(音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臣也者,能纳善於君,不能与君陷於难.”

2、《国语·越语下》“:(吴王)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圣人不出,忠臣解骨。”

3、《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4、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毕迁官》:“忠臣词愤激,烈士涕飘零。”

5、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南都二墓》:“吾夫为国死,为忠臣;吾子为父死,为孝子。天下妇人好夫好子,无出我右。” 

6、《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今天下之所以尊秦者,非独威力使然;亦以大王为天下之雄主,忠臣烈士,毕集秦庭故也。”

7、清·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陆氏加赠宜人》:“忠臣不赖宠而事君,孝子不怙爱而慕亲。”

8、洪深《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咱这去,本也不是做忠臣充孝子去的!”

9、《韩诗外传》卷十:“ 申鸣 曰:受君之禄,避君之难,非忠臣也;正君之法,以杀其父,又非孝子也。行不两全,名不两立。”

忠臣代表

诸葛亮、魏征、寇准、包拯、文天祥、于谦、海瑞、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李广、李靖、陆秀夫、屈原、萧何、夏完淳、苏武丶介子推、关羽、周泰、岳飞、张骞、关龙逄、胤祥、李卫、等。

该文章由作者:【冷言冷语】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