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柳服装批发市场(服装批发营业场所)

西柳服装市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内,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居沈阳、大连、鞍山、营口等城市群中心,距海城市区10公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沈大高速公路、中长铁路、海沟铁路在西柳纵横交错,桃仙机场、大连、营口等港口近在咫尺,154多条客货运输线路通达全国,往返客货班车450多台,年均货物吞吐量80万吨,程控电话多达1.5万门。

基本简介

西柳服装市场是以经销服装、布匹、针织品为主而闻名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兴建于1994年4月29日,当年11月28日竣工。市场一期工程占地80万平方,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分十二个经营区和一个综合楼商场。共设摊位9000多个。市场经营服装、布匹、小百等二万余种商品。

发展历程

1978年,西柳镇东柳村有一位普通农民,改变了“西柳自古无集市”的状况。他加工的裤子要比国营商店的便宜许多,生意做得很好。村民们纷纷效仿,家家开始做裤子、卖裤子,他们走出家门,深入到东北各地推销,同时也吸引了外地客商纷纷来西柳购买服装,西柳地区的服装加工业逐渐热闹起来。

西柳人凭着自己的坚韧和勤奋硬是造就了一个市场。说是个市场,当初也只是个大坑,李振菏那时还是个初中生,每天上学从旁边走过,他清楚地记得当年市场内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的景象。然而,西柳人就此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当时还是个思想禁锢的年代。1984年,辽宁省委书记兼海城县委书记李铁映来西柳考察后,适时推出了海城改革开放20条政策措施,并提出新的理念,“货不分南北,人不分公私,要物畅其流,财达三江”。思想的解放让西柳人放开了手脚。不光更多西柳人卖起了服装,不少外乡人也进驻市场,经营的产品从裤子扩展到面料、童装、床品和辅料。西柳服装辐射的范围开始走出东北三省,受到西部和南方省市的青睐。也就是这个时候,中国服装市场的版图上有了西柳的名字。

广东的牛仔来了,石狮的休闲裤来了,浙江的衬衫来了,江苏的面料也来了,加上本地的产品,市场容量快速膨胀。到90年代,市场经营户已经达到8000户,市场围墙三次推倒重立,仍不能满足交易需要。“地摊式”市场环境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1992年,西柳市场顺势而变,一个“利用民间财力,靠社会化投资,异地重建市场”的规划正式出台。

这个总投资8亿元的新市场占地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45万平米,从1994年4月开工,当年12月就投入使用,西柳人紧跟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发展的脚步,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迈向了新的起点。

2005年4月,西柳服装城以消防改造为发展契机,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发展精品服饰,构建新型购物街区。现在的服装城当之无愧成为称霸全国的纺织服装商业航母。同年,西柳市场与清华同方合作建立了西柳市场电子商务网站。市场的每个摊位都装上了信息宽带网,实现端口到户,有了网络,经营者搞起了电子商务、连锁、代理,网络营销很快贯穿于市场经营之中。这种无形市场将实现24小时的全球化贸易,西柳市场交易额将实现质的突破和飞越。

2009年西柳中国商贸城建立。

荣誉

1996年被子辽宁省科技企业家法学家联合会授予“创建技术主体典范企业”。

1997年荣获鞍山市爱卫会颁发的“卫生先进单位”。

1997年荣获辽宁省治安综合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省级安全文明小区”。

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的“全国乡镇企业集团”。

1998年辽宁省集贸市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优胜单位。

2000年荣获共青团鞍山市委颁发的“青年文明号”。

2001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的“全国文明市场”。

2003年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举办的全国交易市场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纺织服装鞋帽交易市场第二名。

2005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村镇"。

2007年荣获中国十强新星市场。

2009年在石狮第十二届海博会上被授予“2008―2009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荣誉称号。

2011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裤装名镇”荣誉称号。

201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棉服名镇”荣誉称号。

该文章由作者:【玄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