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福初,1962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家,少将军衔,专业技术一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贺福初于1982年从复旦大学毕业;1994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副院长,院长;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同年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启动,贺福初担任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负责人;2003年担任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主席;2004年创立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200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9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2017年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贺福初主要从事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领域研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2年5月,贺福初出生于湖南常德安乡的一个贫苦之家。
学习经历
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师从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
1982年毕业后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入伍,相继获生物化学硕士、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1989年起,贺福初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分析了1000多份分子生物学文献资料;翌年,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分子水平上发育与进化相互关系与统一的“发育相关进化”规律性;1992年,贺福初又分别观察到细胞因子与受体的“协同进化”和“协调进化”两种规律性;1993年,贺福初再次揭示分子“减速进化”规律性。
2001年,39岁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40岁时,被中央军委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同年,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组织(Human Proteome Organization)启动,由贺福初担任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负责人,成为中国领导此类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的第一人。
2003年10月,任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主席。并开始牵头组建北京(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200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2012年11月,当选为十八大中央候补委员。
2016年3月,任中央军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第十八届代表大会代表。
2017年9月,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领域为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贺福初发现一种能特异刺激肝细胞增殖和肝脏再生的新细胞因子即人肝细胞生成素(HPO),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cDNA序列,并率先研制出重组人HPO首次揭示了存在于原代肝细胞或肝癌细胞膜上的HPO高亲和力特异性受体及HPO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开展规模化的人胎肝cDNA克隆与测序,建立了大规模、系统的基因表达谱,发现与肝脏发育、分化、癌变以及造血系统发育等相关的基因群。提出生长因子的“发育相关进化”、细胞活性因子与受体的“协同进化”、mRNA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的“协调进化”、种系发生中的“分子减速进化”等规律性认识,并进行了部分实验验证。
1、发现“细胞活性因子的发育相关进化”、“相互作用分子的协同进化”、“mRNA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的协调进化”及“物种演化中的分子减速进化”等规律性现象;
2、发现并克隆肝细胞生成素、揭示其基因调控机制、研制其重组品,发现其受体及其两条信号转导通路;
3、揭示人胎肝、成体肝转录组及其蛋白质组,从中发现500余种新基因、新蛋白质;
4、发现中国常见恶性肿瘤及慢性肝炎等的易感基因10余种;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这也是中国第一次领导大型国际合作计划,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给予首肯。
人才培养
贺福初认为: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珠峰,首先要找到它,并要以它为起点,爬上去,再站起来,这就是登峰造极。科研也一样,首先要牢牢把握这个领域的珠穆朗玛峰,随时掌握领域的时代制高点;然后爬上去,努力掌握它的灵魂,站在它的制高点上。任何领域想要爬上珠峰并不容易,因为高处不胜寒。位置越高,氧气越稀薄,外在可以助你的东西也越少,越需要依靠你的体力,你的意志,你的灵魂去完成。芸芸众生,绝大多数人是爬不上珠峰的,更要冒着失败的危险。登上珠峰不易,想要站起来更难。那才是真正的新的珠峰。只有伟大的科学家,才能凭借巨人的肩膀取得新的建树,成就新的境界。
2006年,贺福初所领导(任实验室主任)的全军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2003年,贺福初被评为“全军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1993年 | 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 |
1993年 | 中国青年科技奖 | 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1994年 | 全国青年科技标兵 | |
1998年 | 全国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 | |
1998年 | 科技金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
1999年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
2002年 | 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生命科学)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
2002年 | 第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
2003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何梁何利基金 |
2004年 | 研究贡献奖 |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
2005年 | 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 |
2009年 | 第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 |
2009年 | 杰出成就奖 | 国际蛋白质组论坛 |
2011年 | 杰出服务奖 |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
2017年1月 | 第三届树兰医学奖 | 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理事会 |
2020年10月 | 杰出成就奖 |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
社会任职
先后担任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个人生活
1977年8月31日,贺福初上高中一年级时担任学生会主席,拟召集学生会干部讨论新学年的组织工作时,正好遇到全乡高考摸底考试,占用了会场,当时中学校长让他参加考试,他作为高一在校生代表,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结果数理化均考了全乡第一名,并考上武汉大学,但是他放弃了这次机会,继续中学学习。
1987年夏天,贺福初已办好全部出国手续,但妻子因妊娠反应严重而不能成行,想到一别便是数年,贺福初未经准假就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几天后,当他赶回单位,等待的却是不许出国和通报处分。
贺福初曾写下了《观苍海》《夜泊秦淮》《我的太阳》等多首题材丰富的诗歌习作,唱歌也是他爱好。
人物评价
贺福初是中国蛋白质组学的学科带头人,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做出了贡献,对重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评)
贺福初是一直活跃在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他治学严谨,十分注重对研究生的培养,积极改善研究室的科研条件,在青年学者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何梁何利基金评)
该文章由作者:【不去会死】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