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汉语词汇)

见贤思齐(拼音:jiàn xián sī qí)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也作“见德思齐”。

解释

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n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颖达 疏:“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

唐 骆宾王 《灵泉颂》:“见贤思齐,仰圭璋而有地;挥毫兴颂,鏤琬琰之无慙。”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你可便见贤思齐,默而识之。”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序》:“悲年运之日往,值禁罔之逾密,而见贤思齐,独立不惧,故作此歌以发挥其事云尔。”亦作“ 见德思齐 ”。

《隋书·李德林传》:“有教无类,童子羞於霸功;见德思齐,狂夫成於圣业。”

造句

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远的发展。

该文章由作者:【嘴嘴深夜食堂】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