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旅舍(唐代刘长卿创作的五言律诗)

《余干旅舍》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描写了诗人寄寓在余干旅舍时,独自凭眺周围,看到一片凄凉萧瑟的景色,再加上阵阵捣衣之声,触动了深深的乡情愁思。全诗按时间顺序,从日暮时分到夜色渐浓,到明月初上,最后到夜色阑珊,层层透露出诗人越来越强烈的乡情旅思,感情真挚,意蕴深沉。

余干旅舍(唐代刘长卿创作的五言律诗)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约785年)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713-741)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唐肃宗至德(756-758)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一生不得志,写诗抒政治失意,写自然景物简括鲜明,五绝、七律成就较高,自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刘长卿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

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作品原文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前言

《余干旅舍》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寄寓在余干旅舍时,独自凭眺周围,看到一片凄凉萧瑟的景色,再加上阵阵捣衣之声,触动了深深的乡情愁思。全诗表达了强烈的羁旅思乡之情,感情真挚,意蕴深沉。/n

注释

①余干:唐代饶州余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余”,一作“馀”。

②摇落: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哀。”

③迥(jiǒng):高远的样子。

④青枫:一作“丹枫”。

⑤背人飞:离人而去(飞)。

⑥捣寒衣:指旧时缝制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传出的砧声。

翻译

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青枫经霜后叶子变得稀稀落落。孤零零的余干城楼,向着河水的城门已牢牢关闭,一只鸟儿背向人飞向远方。渡口那月亮刚升上来,邻居家出去打渔还没回来。思乡之心正让人伤痛,不知什么地方又传来缝制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的砧声。

创作背景

唐代饶州余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先秦时,其地名作余汗,因境内余水、汗水得名,为越国西界城邑,在安仁江(即今江西境内信江)西北,安仁江上游属楚国,故诗中云“楚水西”。汉代置余汗县,隋代正名为余干县。唐代迁移县治,这个旧县城逐渐荒落。此诗是刘长卿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诗人寄寓余干旅舍,伫立门外,看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暮色渐深,城门紧闭。霜叶、孤城、独鸟、月、捣寒衣等景色与诗人凄清的思乡之情交融在一起,从而表达了诗人羁旅思乡之情。

该文章由作者:【天津相亲】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