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概(汉语词汇)

气概是一个名词,汉语词汇,拼音为qì gài,意思是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释义

在对待严重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无产阶级有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

出处

《魏书·李神传》:“ 李神 据危城,当大难,其气概亦足称焉。”

《北史·崔光传》:“常慕胡广、黄琼为人,故为气概者所不重。”

《宋史·萧贯传》:“俊迈能文,尚气概。”

清·戴名世《孑遗录》:“典史张士节,秦人,性伉直,有气概。”

元·耶律楚材《继孟云卿韵》:“开基气概鲸吞海,遁世生涯鼠饮河。”

元·薛昂夫《殿前欢·冬》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明·高攀龙《语》:“ 文公 圣贤而豪杰者也,故虽以豪杰之气概,终是圣贤真色。”

萧三《血青》诗:“革命志士气概雄,宁为儿女愁!”

宋·秦观《新开湖送孙诚之有龙见于东北因成绝句》:“黄绶不为无气概,苍龙随尾送行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起初进京时节,多亏他的几万本钱做桩,才做得开,成得这个大气概。”

清·沈元沧 《涿州》诗:“风云气概 楼桑里 ,土壤膏腴 督亢 图。”

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气概!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 中国 的乡村吗?这是我住了三年的 皇甫村 吗?我的祖国,你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飞奔!”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元来你倚着丈人行的气概,就待欺负咱年华高迈。”

《红楼梦》第七九回:“一月之中,﹝薛蟠、 金桂 ﹞二人气概都还相平;至两月之后,便觉 薛蟠 的气概渐次的低矮了下去。”

该文章由作者:【今朝有酒】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