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汉语成语)

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清洁、干净。后用以形容清静、纯洁。也形容为人清廉,不沾染坏习气。后多用以形容清净廉洁,品格高尚。

释义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成语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范蠡霸越之后,脱屣富贵,扁舟五湖,可谓一尘不染矣。”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听起来,老人家又是位一尘不染,两袖皆空的。”

王震《忠诚的战士,光辉的一生》:“他(指贺龙)从旧营垒冲出来,但一尘不染,他能艰苦奋斗,是个革命乐观主义者。”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几个绣墩错落地放在一尘不染的石板上。”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玻璃擦得一尘不染。”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

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和环境。

易错用法

容易用一尘不染来形容装束。

例句:在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装戴得一尘不染。(错)

(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正,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指环境非常清洁。)

该文章由作者:【像素种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