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社会风俗。上古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受到尊敬和崇拜,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母系继承制及男嫁女、从妇居的婚姻居住制度。此时,大约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期。及至父系氏族社会确立,男子逐渐在主要生产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妇女在生产中退居次要地位,母系按父系计算,开始实行父系继承制及女嫁男=从夫居的婚居住制度。此时大约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
辨析
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汉民族的显著特点,有长幼尊卑和男女伦理两种。旧时女性处于依附衬托的地位,男女不平等关系在汉语称谓上也有所反映,其根本原因是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封建时代虽已结束,但语言的反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东汉女学者班昭为维系家族顺应时代着《女诫》七篇系统地归列女子的行为纲常,体现夫为妻纲的道理及三从四德,此后该书流入社会,使男尊女卑观念具体化,广泛表现在观念形态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封建社会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客观社会环境下,起到了维护男人利益与传承作用。直至近代,随着启蒙思想的产生,科学社会的进步,民主主义思想及人权意识的提高,才逐渐打破这一思想禁锢。
古代:《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者道成男,坤道成女。”汉班昭《女诫.夫妇》:“夫有再娶之义,妇夫二适之父,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故事夫如妻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列子.天瑞》:“男女之别,男尊女卑。”
封建时代多以体力劳动为主,而女性体力一般来略逊于男性,且无权学习知识及参与工作,只能进行轻工业及农活,且不作为女性价值财富,因此维持家庭的运营的责任便自然而然的落到了男性身上,而经济条件高主导权提高地位就高了,久而久之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意识。
在现代社会贫困地区男尊女卑的现象依然严重。此外,现代的城市女性结婚依然比较守旧多数长辈及女性要求男性有房有财产(以经济实力裁定男性可依靠程度),以及社会对「全职丈夫」、「全职太太」的支持态度来看,古封建思想尚未根除。
从男女青春优劣及男女择偶的原则判定,男性认貌,女性认财,男性在青春上优势与女性,这也是导致男性优越感的重要原点。
根据古传男婚女外嫁原则,通常家长长辈不会考虑女儿的后路及分配合理的财产,及现行法律对男性财产的各种保护,导致女人婚姻上,择偶上,婚配上,及离异后及年岁上各方面弱势于男性,从而导致男尊女卑观念延续。
再则,女人在男尊女卑世界观里,不具备传承观念,只是作为男人购买的生育工具,认为后代不继承母亲血统。
男尊女卑世界只认同父系否定母系,甚至认为母亲要完全服从父亲与自己,任何原因即使是父亲过错也需要无限包容,一旦离异也会被极端者排斥。
成语解释
【词目】:男尊女卑
【释义】:尊:1.地位高;卑:1.地位卑下;人权低下。(男人人权全面优于女人,生来高于女人)
男尊女卑,是历史的遗留和战争暴力意识的保留,严格上以女性体力、经济、生理及社会意识的弱势来体现男子相对体力、生理及社会意识上的优势,淡化和否定女性的人权、经济、生理、生育的价值,因此男尊女卑,男强女弱。
“男尊女卑”一方面体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子地位高,封建社会女子地位卑下的社会状况(与现代人权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古代蛮力时代对男女生产力的片面认识,强调男性的社会地位以满足男性战争的需求与政权的巩固。
古代作为冷兵器及肉搏战争时代,现代作为智力能力优先的时代。需要男性体力和智力的强大作为基点,因此顺理成章占女性在社会分工的学习与机会,但并没有剥夺和否认母亲基因的传承和生育的意义。
现代女尊男卑意识是建立在传统封建思想延续与女性霸权意识,否认男人在人格上、人权上、生育上、经济上的平等地位,依旧延续暴力意识,表现为家暴,和上交工资卡。
【出处】:《列子·天瑞》:“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
【示例】: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虽不曾夫贵妻荣,我只知是男尊女卑。”
【近义词】:重男轻女
【反义词】:女尊男卑
违反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法学上的定义,是指男女两性在人权上生活上及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
我国《宪法》第48条第1款就男女平等问题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女平等的权利。”综上所述,“男尊女卑”违反宪法及社会时代。
延展阅读
【拼音】nán zūn nǚ bēi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真实含义
一提到“男尊女卑”这个词,现在的人就认为这是孔子主张男人天生高贵,女人天生卑贱,这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其实这是对孔子“男尊女卑”思想的误解。
“男尊女卑”来自易经,《易经·系辞》中有: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干道成男,坤道成女。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探讨宇宙天体运行规律的经典,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干〕类像:天,男人,老父,君王等,〔坤〕类像:地,女人,老母,妃妾等。
女人要想合乎“道”,必须象大地一样谦卑、包容,厚德载物,无私无怨。同理男人要想合乎“道”,必须象天一样,高远正直,自强不息。
天尊是说天空高远,公正无私。不是说天自己尊贵。地卑是说大地踏实亲切,不分净污贵贱,易经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卑”是使人感到亲切的意思。
男尊女卑的含义是男人有男人的特质,女人有女人的特质,决定了男女在家庭中社会上分工的不同,男女恪守其位,家道自然兴隆。“男尊”是男的要做到品格高尚,正直,做到让人尊敬,尊重。女的要做到谦和,包容,使人容易亲近,“卑”在古语中有谦虚,接近,亲近的意思。“男尊女卑”是倡导自然和谐,阴阳各安其位。所以“男尊女卑”是讲男女在人生与婚姻中应该如何和谐生活的道理,而没有男女不平等的内涵。一个男人品格高尚,女人自然就尊重他,尊敬他,亲近他。男人正直高尚,女人谦和宽容的家庭没有不和谐的道理,在这样的家庭和社会里,女人也自然拥有相应的地位而不会被歧视。试问举案齐眉故事里的梁鸿会会歧视他的妻子孟光吗?
孔子在学习《易经》后,写《易经-系辞上下传》。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干道成男,坤道成女。”说明孔子非常明白明白万事万物各安其位的重要性。所以孔子提出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映的就是这个“位”的关系,意思是作为君就得像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孩子要像孩子,各司其职,个安其位。同样这里的贵贱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贵贱也不同,这里的贵贱指的是人在人生不同阶段中,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并不代表能力和身份,更不是思想和地位上的尊卑,这和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贵贱平等,天下大同”的主张是一致的。
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多女子也和男人成了同事,但是男人和女人特质的天生区别还是客观存在的,精明的上司仍然会根据这些区别给男女不同的分工。后世的人包括一些儒家学者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阐述,往往是他们自己思想与内心的反映,因而有意无意地把把他们自己的那些不正的思想强加给了孔子,而把这些都归于孔子是不公正的。
该文章由作者:【螺线方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