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金陵科技学院(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创始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金陵职业大学和1958年成立、1984年复建的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2002年6月19日,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筹建金陵科技学院。2005年3月9日, 金陵科技学院正式成立。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拥有江宁、幕府、白下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占地总面积101.64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5.7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28.0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95亿元;设有20个二级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有在职教职工近15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100人。

金陵科技学院(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金陵职业大学

1980年,新中国第一所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成立,学校学历层次覆盖本科、专科和中专,实行“收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办学形式;/n

1986年,金陵职业大学开始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试点,把招生重点放在农村职业中学;/n

南京农业专科学校

1958年,南京(半工半读)农业专科学校创建;/n

1960年,南京(半工半读)农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n

1961年,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撤销;/n

1984年,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复校;

合并发展/n

2002年6月,经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准,金陵职业大学与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筹建金陵科技学院;/n

2005年3月,金陵科技学院正式成立;/n

2014年1月,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金陵科技学院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校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内培外引,努力构建一支具有“双师双能”素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近15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近120人,双聘院士1人,聘请了国内外4位院士为学校荣誉(名誉)教授,另有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紫金人才计划”、南京市劳模等优秀人才。/n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商学院、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网络安全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动漫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另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师学院、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南京软件研究院、体育部等7个其他教学科研单位。

学科建设

金陵科技学院开设涉及经济学、文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的58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城乡规划学为“省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10个学科为“市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动画、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4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会计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械类、土木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等4个专业类为省级重点专业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现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3个(含建设点)。

学校荣誉

学校荣誉/n近年来,学校荣获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状”“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市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n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学校秉承“厚德兴业”的校训,践行“三干三创”的校风(三干:肯干、能干、实干;三创:创新、创业、创造),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11项。5门慕课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上线,成为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上线慕课的首个非211高校。学校积极扶持师生创业实践,“金科创客汇”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三年来学校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6万余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n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以坚持发展科技为第一要务,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前瞻性新技术研发,以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为重点,全力提升科技研发和服务能力。近三年获得授权专利1600余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纵横向项目近900项,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学校积极主动地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高起点、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政产学研合作,建设有江苏省信息分析工程实验室等市级以上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46个,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江苏省法律援助工程”“南京市企业家知识产权培训”“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等社会服务工作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学校荣获“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等奖项,农科教讲师团荣获2016年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n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n截至2018年12月,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建于2003年3月,由原南京金陵职业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图书馆中心馆设在江宁校区,幕府校区设分馆。图书馆总面积为45700.24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49余万册。电子资源存储总量达29.7TB。读者年均入馆近90万人次,图书年均外借量近9万册次,网站访问量9万人次。我校图书馆还与江苏省各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部分资源共享,现有图书文献资源,基本满足了读者和教学科研的需求。/n学术期刊/n《金陵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国际刊号为ISSN 1672-755X,国内刊号为CN 32-1722/N,江苏省一级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金陵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工程技术、作物科学、园林园艺、动物科学等学科及交叉、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等。/n《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国际刊号为ISSN 1673-131X,国内刊号为CN 32-1745/C,江苏省一级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金陵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学、历史、社会、心理等学科领域及相关交叉、边缘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等。/n

科研基地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拥有省级科研机构10个,市级6个。

数据科学与智慧软件重点实验室[2016-10-18]/n/t江苏省软件测试工程实验室/n/t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015-10-22]/n/t江苏省智能建筑监测技术工程实验室[2014-11-10]/n/t数字艺术创意与应用实验室[2014-09-16]/n/t江苏省绿色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10-10]/n/t江苏省信息分析工程实验室[2012-03-29]/n/t江苏省智慧企业管理软件工程中心[2012-03-29]/n/t江苏省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03-29]/n/t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心[2012-03-29]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内圆背景为白色, 中间是“JIT”的夸张变形,与飞鸟造型同构;外环为蓝色,上 方是中文 “金陵科技学院”,下方是英文“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兴业/n“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胸宽广,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谓之厚德。/n“兴业”,兴旺实业。金陵科技学院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寓意金科学子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n厚德兴业,以深厚的德泽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n

校风

肯干 能干 实干

创新 创业 创造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4个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除2017年首次招生的中英土木工程项目外,其余3个项目均因优良的运行管理质量和跨境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合格评估,并获《江苏省教育厅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立项。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先后引进合作方专业课程82门,引进外方专业教师共计120余人次来校授课。同时选派40余名专业教师赴外方合作大学接受专业课程教学培训。自2003年开展本科教育国际合作以来,已有近850名持中外大学双文凭的学生从合作项目中毕业。

学校与台湾、澳门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交流频繁,先后选送200余名学生赴港澳台大学学分互认交流学习,向澳门科技大学保荐攻读硕士研究生近百名。接受4名港澳台大学和3名菲律宾大学生到校学分互认交流学习。 

学校自1995年起,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法国、奥地利、荷兰、美国、英国以及台湾、澳门地区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有教育部批准的中美园艺(生物技术)、中澳软件工程、中英通信工程、中英土木工程等4个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陈小虎

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永彪

党委副书记

单晓峰

党委常委、副校长

冯年华、葛军、倪杰、高永祥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丁鹏

副校长

张燕

历任领导

金陵职业大学

姓名

职务及任职时间

周伯藩

1980年12月20日任市委副书记兼校长。

朱刚

1982年2月14日任党委书记,1982年3月31日兼任校长。

丁永安

1983年4月18日任校长。

钟海涛

1985年2月15日至1986年9月24日任校长,1986年9月24日任党委书记。

方永兴

1986年9月24日任校长。

韩荣生

1996年5月5月3日任校党委书记。

吕德雄

1999年11月26日任校党委书记。

南京农业专科学校

姓名

职务及任职时间

徐步

南京农专校长 1958-1961

李英俊

南京农专校长 1984.5-1986.9

江锡太

南京农专党委书记 1984.4-1990.12

章利才

南京农专党委书记 1990.12-1995.1

翟惟昌

南京农专党委书记 1995.1-2002.9

裴兰生

南京农专校长 1991.6-1994.2

金陵科技学院筹备

姓名

职务及任职时间

闵光泰

1990年5月16日任金陵职业大学校长,2002年8月任金陵科技学院院长(筹)。

该文章由作者:【秋枫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