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护其短(明代江盈科所写的文章)

《自护其短》是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江盈科,选自《雪涛小说·知无涯》。

作品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北方人生来就不认识菱角,在南方做官,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他连同壳一起吃。有人说:“吃菱角须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就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同壳一起吃的事情(文中“者”这个字翻译为“事情”)是想要用来清热。”问的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在水中而说是土里产的,这是硬要把不知道弄成知道。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壳内果肉可以制成淀粉。

(3)仕:当官,于:在……。

(4)啖(dàn):吃。

(5)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6)或:有的人。

(7)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8)去:去掉。

(9)欲:想。

(10)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

(12)而: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13)席:酒席。

(14)坐:因为,由于。

(15)以:用来。

(16)其:这。

注:“者”在文言文中常用用法有两种:(1)特殊指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助成“者”字词组(短语),可以译成“……的”“……的人”“……的事”“……的东西”“……的原因”等。(2)作语气助词,放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不翻译;用在句尾,与“若”“似”相应,表情貌,译成“似的”“的样子”。

寓意

这个故事讽刺了做事不注重实际,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出丑。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学习,才能得到真知识!

该文章由作者:【韦伯 维尔维特】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