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陕师大”,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大学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校,“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员,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 “ 教师的摇篮 ” 。
办学历史
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于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于1945年建立的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教育学系。
1949年8月以省立师专为基础,归并西大教育系,组成西北大学师范学院。1952年8月,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并在西安市南郊吴家坟附近选址建校,于1954年8月21日正式独立建制,改校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初与始建于1956年的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属陕西省领导。1978年6月,改为原国家教委直属学校。/n
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建校60多年来,在刘泽如、李绵、郭琦等老一代教育家的领导下,在几代师大人的努力下,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3余万人,形成“敬业、修德、求是、创新”(2004年前校训)和“厚德、积学、励志、敦行”(2004年后校训)的优良校风。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还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n
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于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于1945年建立的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教育学系。1949年8月以省立师专为基础,归并西大教育系,组成西北大学师范学院。1952年8月,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并在西安市南郊吴家坟附近选址建校,于1954年8月21日正式独立建制,改校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初与始建于1956年的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属陕西省领导。1978年6月,改为原国家教委直属学校。/n
2005年底,陕西师范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教师19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4.5%,教师中有教授530余人,副教授760余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特聘教授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省级教学名师、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入选者61人,省科技新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计划入选者5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下设21个二级学院、68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 | 下设系别 |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系、哲学系、法学系、行政管理学系、社会学系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系、教育管理系、学前与特殊教育系、教育技术学系 |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声乐系、钢琴系、器乐系、音乐学系、舞蹈系 |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 地理科学系、旅游管理系、环境科学系、地球信息科学系 |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系、生物教育系、生物技术系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系、文秘教育系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系、文博系 |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数学系、统计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物理系、电子系 |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 经济学系、金融学系、工商管理系、法商系、电子商务系、公共管理系、财务学系 |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系、应用化学系 |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心理学系 |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系、编辑出版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广播电视编导系 |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n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 |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翻译系、俄语系、日语系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系、运动系 |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国画系、油画系、工艺设计系、环艺系 |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化学系 |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
|
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 |
|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
|
陕西师范大学理工科基础教学部 |
|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机构
|
|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 后勤第一集团 |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 后勤第二集团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校医院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爱卫会 |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 师大锦园国际学校 |
计生委、社区居委会 | 师大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
南方办事处 | 师大金泰假日花城小学 |
教学仪器厂 | 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学校 |
师大大兴新区小学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3月31日,学校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工程硕士9个领域)。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2011计划”):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文化传承创新类共建平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111计划”):“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3年入选)、“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智库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5年入选)、“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8年入选)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际长安学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传承)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99项;1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专业被确立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8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建设专业9个,培育专业9个);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项目(包含10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4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78位。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有学校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研发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18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1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
科研成果
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历史地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传媒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地理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n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和“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力弘扬“厚德敦行”文化精神,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学校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十五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学校毕业生因其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踏实敬业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多年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位居全国师范院校前列。/n
“十一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47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81项,教育部项目106项;有118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432部,教材160部,发表学术论文4793篇。自然科学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44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0项;863计划项目4项,973前期专项项目2项;出版学术著作105部,发表学术论文6454篇;有23项科技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116项科技成果被授予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11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藏书428万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部,9000余册;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地方志亦收藏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另外,大型古籍丛书、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同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电子图书470万册 , 中外文电子期刊1.5 余万种。
文化传统
信息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由同心双圆构成,内圆上方为篆书“陕”、“师”、“大”三字的变构组合,下方为“1944”字样,代表建校时间;外圆为双廓线,圆内上方为鲁迅手稿集字“陕西师范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大写的校名全称。
学校徽章是由学校徽志和校名组成的长方形证章。
2004年以前的老校徽是以中心的蜡烛和左右各七行斜线为主题构图,寓意蜡烛光芒和雄鹰展翅,外围环以学校英文名称。
2004年以后的新校徽以篆书“陕”与“师”二字为基础,进行艺术化变形、演化及组合而成。校徽左侧部首创意为一面旗帜,寓意学校扎根西北高擎师范教育大旗,右侧部首创意为人立于鼎抬头望天,寓意师范教育具有筑根基、培育人才的重要作用。后将新校徽红白二色底调整为纯白底。
2014年改正了2004版校名中“陕”字的繁体字形,由从二“人”的“陜”(同“峡”),改正为从二“入”的“陕”,使字形的使用合乎文字学规范。并进一步将校徽中的中文校名调整至构图上方,英文名调至构图下方,更显典雅美观。
精神文化
校训
2004年前版本:敬业,修德,求是,创新。
2004年后现行版本: 厚德,积学,励志,敦行。
校歌
《桃李香满园》
作词:卫东 继凯
作曲:王林
陕西师范大学校歌
陕西师范大学校歌
终南幽幽,
雁塔相伴,
是我美丽的校园。
周秦故地,
炎黄精神贯古今;
黄河中流,
千年文明薪火传。
关中沃土播希望,
长安学坛硕果繁。
啊——我心中的陕西师大。
桃李香满园。
厚德积学,励志敦行,
是我心灵的箴言。
春华秋实,莘莘学子志高远;
妙手文章,煌煌伟业铁肩担。
三尺讲台写人生,百年大计开新篇。
啊——我心中的陕西师大,放歌明 天。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忠军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游旭群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马博虎 |
党委副书记 | 卢胜利、王永安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杨祖培、党怀兴、李磊、任晓伟、董治宝 |
党委常委 | 马晓云、罗永辉、李贵安 |
历任校长
姓名 | 担任职位、任职时间 |
郝耀东 |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44.7——1944.8) |
刘国安 |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48.8——1949.5) |
刘泽如 | 西北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49.8——1954.7) |
西安师范学院院长(1954.7——1960.12) | |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兼)(1960.12——1966.7) | |
原政庭 | 陕西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54.8——1957.2) |
陕西师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1957.2——1960.12) | |
王志恒 | 陕西师范大学革委会主任(1970.11——1973.11) |
丛一平 | 陕西师范大学革委会主任(1973.11——1977.6) |
李绵 | 陕西师范大学革委会主任(1977.6——1978.5) |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1978.5——1983.11) | |
陈立人 |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1983.11——1986.5) |
王国俊 | 陕西师范大学代校长、校长(1986.5——1994.10) |
赵世超 |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1994.10——2004.5) |
房喻 |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2004.6——2014.5) |
程光旭 |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2014.5——2018.01) |
游旭群 |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2018.01——) |
知名校友
学界
赵伟–澳门大学校长。/n
李灿—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市政协副主席。/n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n
白 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n
黄天树—著名语言学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n
东子—原名范景宇,中国第一套心理咨询手记丛书作者,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标志性建筑——梁思成先生设计的图书馆影响力家教作家之一。
钟明善—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西安交通大学教授。/n
薛进军—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讲师,现任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附属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n
欧阳康—现任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n
惠昌常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n
朱学勤—历史学家,著名学者。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n
马建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其他
张耕—现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n
陈文律—越南留学生,现任越南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n
张 伟—现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n
白云腾—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n
李冬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n
田 源—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现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n
董军—西安市人民政府市长。/n
张宁—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n
任军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n
康耀红—现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省科协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海南省委主委。/n
张世全—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少将军衔。/n
郭汉文—陕西省扶贫办主任。
易炼红—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长沙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n
曲青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郭家学—中国百强企业家。/n
聂新勇—上海众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勇教育基金会理事会主席。/n
刘兴胜—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声—知名青年相声演员,陕西青年曲艺社(青曲社)秘书长、陕西省青年曲艺家委员会副主任。
所获荣誉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该文章由作者:【乐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