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兆》是由约翰·摩尔执导的恐怖电影,由演员列维·施瑞博尔、西缪斯·达维·费兹帕特里克、米娅·法罗等主演。这部电影翻拍自1976年的同名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领养了来历不明的婴儿达米安后发生了一连串的离奇命案,这时才发现这个孩子原来是恶魔之子的故事。电影于2006年6月6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罗伯特·索恩(列维·施瑞博尔饰)是个资深外交官,他的妻子凯瑟琳(朱丽娅·斯蒂尔斯饰)已经经历两次流产,第三次怀孕时由于难产,胎儿死于生产过程中。第一时间得知这个噩耗的索恩犹豫妻子是否能承受第三次打击,这时,医院牧师告诉索恩,当天晚上医院里另有一个婴儿,刚出生母亲便死于大出血,他说服索恩秘密收养此婴儿,然后告诉不知情的凯瑟琳说这就是他们自己的儿子,然后将其当成亲生骨肉抚养。索恩采纳了这个提议,于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索恩升为美国驻英大使后,举家迁往伦敦。此时小家伙达米安(西缪斯·达维·费兹帕特里克饰)已经五岁大了,就在这个时候,许多怪事围绕着小达米安逐渐展开:一位陌生牧师对索恩提出警告,说达米安是魔鬼的化身;达米安每次去动物园都会引起动物骚动不安;每次上教堂他都会歇斯底里,而达米安的新保姆贝拉克太太(米娅·法罗饰)对他的照顾更像是肩负着一个神圣的使命。意外的死亡事件频频发生,悲剧的阴影似乎离这个家庭越来越近。
就在这个时候,索恩才了解到,出生时带有“666”标记的达米安,原来就是传说中魔鬼撒旦的化身,是远古预言中的反基督者。此时他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他必须牺牲达米安,才能避免一场全世界的恐怖灾难。
演职员表
演员 | 角色 |
列维·施瑞博尔 | 罗伯特·索恩 |
西缪斯·达维·费兹帕特里克 | 达米安 |
米娅·法罗 | 贝洛克太太 |
朱丽娅·斯蒂尔斯 | 凯瑟琳·索恩 |
大卫·休里斯 | 基斯·詹宁斯 |
Nikki Amuka-Bird | 贝克尔博士 |
Predrag Bjelac | 梵蒂冈天文台神父 |
Carlo Sabatini | 红衣主教 |
Bohumil Svarc | 教皇 |
哈维·史蒂芬斯 | 小报记者 |
制作人 | Giovanni Lovatelli、约翰·摩尔、Peter Veverka、Glenn Williamson |
监制 | Jeffrey Stott |
导演 | 约翰·摩尔 |
副导演(助理) | Sergio Ercolessi、Helena Frankova、Elizabeth /nGill、Shakir Hafoudh、Mirek Lux、Barbara Pastrovich、Frantisek Rezek、Mark /nTaylor、Julian Wall |
编剧 | David Seltzer |
摄影 | 乔纳森·瑟拉 |
配乐 | 马可·贝特拉米 |
剪辑 | 丹·齐默曼 |
选角导演 | Susie Figgis、Jessica Horáthová |
艺术指导 | 帕特里克·朗布 |
美术设计 | Katerina Kopicová、Martin Kurel |
服装设计 | George L. Little |
视觉特效 | Matt Johnson |
布景师 | Patrick Smith |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曲目 | 曲目 |
The Omen Main Titles | Scooter |
The Adoption | Don't Let Him Kill Me |
Ambassador Gets Fired | On the Heels of Spiletto |
New House/Damien's Deliverance | Dogs in the Cemetery |
The Nanny's Noose | Drive to Bugenhagen |
A Cross to Bear | Dirty Deeds |
Ms. Baylock | Altar of Sacrifice |
Damien's Tantrum | The Funeral |
More Tantrums | Boy Genius |
Kate Doubts | Omen 76/06 |
幕后花絮
- 影片中凯瑟琳·索恩的角色原本交给蕾切尔·薇姿来演,但因为在演出前她查出自己已经怀孕,才不得不退出。
- 该片是西缪斯·达维·费兹帕特里克首次涉足电影表演领域。
- 该片是米娅·法罗。这位老牌影星保留了自己自出道以来的瘦削身材,为影片增加了脆弱压抑的气氛,这也是她自1963年登台演出以来首度扮演反派角色。
- 詹姆斯·内斯比特原来希望能出演詹宁斯这一角色,不过导演最终将它给了大卫·休里斯。
- 哈维·史蒂芬斯曾经在1976年的版本中扮演达米安,这次他又在这部翻拍片中出现,扮演一个小报的记者。
获奖记录
奖项名称 | 提名/获奖 | 提名/获奖方 |
2006年第8届青少年选择奖最佳悬疑电影 | 提名 | 《凶兆》 |
2006年第8届青少年选择奖最佳电影尖叫 | 提名 | 朱丽娅·斯蒂尔斯 |
幕后制作
确定片名
在确定影片片名时,原定名为《The Omen 666》,因为666在宗教中的恶魔凶数,与影片内容暗合(男孩身上有666的恶魔胎记),同时制片公司也确定将首映日期定在2006年的6月6日,但最终为了避免对观众产生负面心理影响,还是将片名改回了《The Omen》。
拍摄过程
导演约翰·摩尔与摄影师一起利用光线和阴影,将一些普通场景表现得更具有恐怖感,比如那个阴云笼罩的生日聚会,比如教堂礼拜时歇斯底里的发作等等,摩尔甚至将整部电影比作是一次“光与影的斗争,而光明一直试图能战胜浓重的黑暗”。
约翰·摩尔还创造性地使用了大量先进的技术设备,在影片中凯瑟琳被推出包厢的那个场景,导演与摄影师将机器固定在绳索上,当凯瑟琳跌落的时候,摄影机的镜头一直保持在她的头顶,似乎暗示着魔鬼正追逐着被推下的凯瑟琳,创造出更真实,更压迫的感觉。
上映日期
影片坚持在2006年6月6日全球上映,按照惯例,大范围上映影片一般都会选择在周末上映,但6月6日却是周二,发行公司最终为了保留影片的话题性,还是打破传统惯例,按原定日期上画,按照预告片中的说法就是“The 6th day, the 6th month, the 6th year”,因为全球同步上映的关系,打破惯例的国家也包括法国、日本等国家。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
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 |
11:11 Mediaworks |
发行公司 | |
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美国) |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Germany |
Fox-Warner |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巴西) |
20世纪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 二十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美国) |
二十世纪福斯德国分公司 | 20世纪福斯公司(日本) |
Gemini Film | 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新加坡) |
二十世纪福斯荷兰分公司 |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
FS Film Oy | 华纳兄弟公司(菲律宾) |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mpany Ltd. | RTL Entertainment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
美国 | 2006年6月6日 |
中国 | 2006年6月6日 |
巴拿马 | 2006年6月6日 |
马来西亚 | 2006年6月6日 |
荷兰 | 2006年6月6日 |
以色列 | 2006年6月6日 |
波兰 | 2006年6月6日 |
哈萨克斯坦 | 2006年6月6日 |
英国 | 2006年6月6日 |
爱尔兰 | 2006年6月6日 |
葡萄牙 | 2006年6月6日 |
墨西哥 | 2006年6月6日 |
瑞士 | 2006年6月6日(德语区) |
瑞典 | 2006年6月6日 |
泰国 | 2006年6月6日 |
乌克兰 | 2006年6月6日 |
土耳其 | 2006年6月6日 |
波多黎各 | 2006年6月6日 |
菲律宾 | 2006年6月6日 |
俄罗斯 | 2006年6月6日 |
西班牙 | 2006年6月6日 |
新加坡 | 2006年6月6日 |
委内瑞拉 | 2006年6月6日 |
意大利 | 2006年6月6日 |
阿根廷 | 2006年6月6日 |
法国 | 2006年6月6日 |
德国 | 2006年6月6日 |
奥地利 | 2006年6月6日 |
日本 | 2006年6月6日 |
匈牙利 | 2006年6月6日 |
芬兰 | 2006年6月6日 |
韩国 | 2006年6月6日 |
澳大利亚 | 2006年6月6日 |
冰岛 | 2006年6月6日 |
白俄罗斯 | 2006年6月6日 |
比利时 | 2006年6月6日 |
希腊 | 2006年6月6日 |
塞浦路斯 | 2006年6月6日 |
埃及 | 2006年6月6日 |
爱沙尼亚 | 2006年6月6日 |
挪威 | 2006年6月6日 |
巴西 | 2006年6月6日 |
斯洛文尼亚 | 2006年6月8日 |
马其顿共和国 | 2006年7月7日 |
影片评价
影片是1976年同名作品的翻拍版,惊悚程度一般,但偶尔看一部不是喜大普奔结局的电影也还不错(搜狐网评)。
该文章由作者:【橘片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