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国家标准最新版本是哪个?
你好,我是珠宝鉴定师
珠宝玉石国家标准最新版本是
GB/T16552-2010 珠宝玉石名称
GB/T16553-2010 珠宝玉石鉴定
GB/T16554-2010 钻石分级
2010版是最新的
之前用的是2003版
什么是黄龙玉?什么叫黄龙玉?《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GB/T 16552
《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GB/T
16552-2010)中关于黄龙玉的原文:黄玉髓(黄龙玉)
并且明文规定珠宝玉石名称不具有产地含义。而且,还明文规定”本标准适用于珠宝玉石鉴定,文物,商贸,海关,保险,典当,资产评估以及科研教学,文献出版等领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相关书籍和地方标准已成为过去。
珠宝产品标示8大项是什么?
珠宝产品标识8大项是:名称、质量(重量)、价格(单价)、 执行标准、生产或销售企业名称或注册商标、合格证、生产或销售企业地址、联系方式。
标识=标签+其它标识物+印记
标签:即“标牌”,放在柜台上,可以清楚地被看到的,用于对饰品进行说明的标牌。(零售的珠宝饰品每件必须有标签。批发的珠宝饰品可以一个类别一个标签。)
印记:通过重击或激光等手段在金属上留下的字印。(印记应由生产者打在金属材料上,直接打在珠宝(如钻石)上的印记暂不视为本标准的印记。另:单件素金饰品或镶嵌饰品重量小于0.5g或确难以标注的,印记内容可以免除。)
其它标识物:除标签和印记之外的其它有说明性文字的物品。(①其他标识物包括包装物上的印刷文字、说明书等,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也可以没有。②必须附在饰品上或者附在饰品的包装内,以保证购买者能得到相关资料。③其它标识物必须是销售方能交给购买方的资料,否则不能归属于其它标识物。如:销售柜台广告灯箱上的说明文字。),如说明书、包装袋等等。
标识引用的重要标准:
GB/T16552《珠宝玉石 名称》
GB/T16553《珠宝玉石 鉴定》
GB/T16554《钻石分级》
GB11887 《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GB/T18043《贵金属首饰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 — X射线荧光光谱法》
QB/T1690 《贵金属饰品质量测量允差的规定》
QB/T2062 《贵金属饰品》
QB/T1689 《贵金属饰品术语》
白云石国家标准
根据GB/T16552 – 2010 国家珠宝玉石名称标准定义: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GB/T16553 – 2010 国家珠宝玉石鉴定标准,修改并完善了2003版的鉴定标准,将32种玉石增加至38种。
白云石。
内部架构为晶质体或晶质集合体。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摩氏硬度:3~4。密 度:2.86g/cm3~3.20g/cm3。折 射 率:1.505~1.743。特殊性质:遇盐酸起泡。
宝石分类大类分为哪些?
天然珠宝玉石按照组成和成因不同可分为:天然(单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
(一) 天然宝石
指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单晶体或双晶。天然宝石的品种很多,为了对众多的品种进行分类命名和深入研究,宝石科研鉴定工作者往往用矿物学的分类方法对宝石进行族、种、亚种的细分,而宝石贸易界又往往习惯按照价值规律对宝石进行高档、中低档的划分,还有的根据宝石的稀缺程度将其分为常见和稀少两类。
1.天然宝石矿物的族、种、亚种的划分
国家珠宝玉石名称标准中,没有给出天然宝石的族、种、亚种划分方案和定义,根据国家标准,只需确定宝石的基本名称即可。但为了更好地掌握不同宝石品种之间的规律性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仍引用了矿物学中族、种、亚种划分方法进行编写。矿物学中族、种、亚种的概念介绍如下。
(1)族
指化学组成类似、晶体结构相同的一组类质同象系列的宝石。如石榴石族、电气石族、长石族、辉石族。同一族宝石由若干个宝石品种组成。
(2)种
指主要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相同的宝石。是宝石种分类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宝石种都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例如石榴石族矿物中包括了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等种。种是宝石命名的基本名称。
(3)亚种
亚种是矿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同一个种的矿物,因化学组成中的微量组分不同,从而在晶形、物理性质(如颜色、透明度)等外部特征上有较明显变化者可称为亚种。例如刚玉矿物,由于其含有 Fe、Ti、Cr 等微量元素形成蓝色或红色刚玉变种,即宝石学中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但在我国现行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没有明确亚种的概念。实际上矿物学中的亚种在国内宝石学中仍视之为一个宝石品种,这主要考虑到矿物学中的亚种在宝石学中还涉及其社会属性或价值规律。在国际上,关于宝石的亚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分类。美国宝石学院(GIA)基本沿用了矿物学中的概念,仍然使用亚种(或变种)的概念。例如,GIA 仍把红蓝宝石看作是刚玉的亚种(或变种)。
2.天然宝石按价值和稀缺程度的划分
根据珠宝玉石国家标准,没有高档、中低、常见和稀少宝石种类的划分,也禁止使用这些名称来命名宝石。这里只是作一简单介绍,目的是对商业界的一些惯例有个了解。
(1)高档宝石
指传统的、历来被人们所珍视的、价值较高的宝石。目前国际珠宝界公认的高档宝石品种有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金绿宝石(变石、猫眼)。
(2)中低档宝石
指那些虽具有美丽、耐久和稀少等特点,但与高档宝石品种相比价值较低的宝石。这类宝石品种繁多,如电气石、绿柱石、石榴石、尖晶石、水晶等。
(3)稀少宝石
有些宝石品种,它们往往由于产量低,不足以在市场上广为流通,通常在宝石试验室、陈列室或收藏家手中才能出现的宝石。其价值要视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塔菲石,产自斯里兰卡,可有米黄色、淡紫色、淡红色等颜色,最早发现的一块原石仅 1.419ct。据统计,迄今为止能琢磨成刻面宝石的塔菲石仅有几块。
(二) 天然玉石
指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玉石的具体品种主要是根据构成矿物集合体的主要矿物成分来划分的,也有一些是根据产地和传统的名称来命名的。玉石行业则习惯于按照材料的价值、硬度、工艺特点将玉石分为高档玉石、中低档玉石和雕刻石等几大类,但《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没有此分类方案,在玉石命名中也是禁止使用的。
1.高档玉石
高档玉石的摩氏硬度(HM)在 6~7 之间。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档玉石品种仅有翡翠和软玉。翡翠和软玉以其适中的硬度和韧度、美丽的色泽成为玉石之冠。高品质的翡翠多加工成戒面、手镯等首饰,质量较差、块度较大的则多制成雕件;而软玉则主要用于挂件和摆件的雕刻,但近来也有用高品质的翡翠和软玉制作成大型雕件的。
2.中低档玉石
中低档玉石的摩氏硬度(HM)通常在 4~6 之间。与翡翠和软玉相比,这类玉石品种繁多,在国际贸易中往往要求直接标示产品的主要组成矿物或岩石的名称。中低档玉石主要品种有玛瑙、石英岩、青金石、岫玉等。它们当中少部分高质量者可加工成高档首饰,大部分则加工成挂件或摆件。
3.雕刻石
雕刻石的摩氏硬度(HM)一般小于 4,可以用雕刻刀进行工艺加工。主要品种有图章石(如寿山石、鸡血石、青田石等)、砚石和装饰石。其中少数品种价值很高,如田黄、鸡血石等。
(三) 天然有机宝石
指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可用于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养殖珍珠(简称“珍珠”)也归于此类。有机宝石是自然界生物作用形成的固体,它们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其中的一些品种本身就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如大象的牙齿、玳瑁的壳。这些生物成因的固体以其美丽的颜色、特殊的光泽和柔韧的质地,成为天然宝石家族的成员。人工养殖珍珠,由于其养殖过程和产品基本与天然珍珠的自然性及产品特征基本相同,所以也被划归为天然有机宝石。
二、人工宝石
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作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1.合成宝石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体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如合成红宝石与天然红宝石化学成分均为 A12O3(都含微量元素 Cr),它们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折射率和硬度等。
2.人造宝石
指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如人造钛酸锶,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还未发现此品种。
3.拼合宝石
指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简称“拼合石”。如国际市场上流行的一种蓝色刻面琢型的拼合宝石,常常上部为合成蓝宝石,下部为天然蓝宝石,二者之间用树脂粘合,看上去似一个完整的刻面宝石。
4.再造宝石
指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常见的有再造琥珀等。
翡翠检测标准GB/T16552GB/T16553GB/T16554GB/11887是什么意思
GB/T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
GB/T 16553-2010 《珠宝玉石鉴定》
GB/T16554-2010《钻石分级》
GB 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及鉴定特征。本标准适用于珠宝玉石鉴定、文物鉴定、商贸、海关、保险、典当、资产评估以及科研教学、文献出版等领域。
注意:GB 11887-2012将于2016-05-04被GB 11887-2012/XG1-2015《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替代。
扩展资料:
翡翠证书上CMA、CAL、CNAS/CNAL
将翡翠放在荧光灯下,观察其颜色变化,A货和C货不发生变化,B货有荧光,泛白色。C货经过染色处理,故其颜色沿裂隙分布,分布不均匀,细心观察肉眼即可看出。
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B货扩翡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翡翠
该文章由作者:【留下来陪你生活】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