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是指儿童从出生到1岁的时期。疾病指的是有碍于身体正常生长、导致身体机能器官新陈代谢紊乱、危及生命安全的的一系列症状。就育儿的医学科普书籍来说。应该选择重视婴儿喂养与生活护理,疾病预防与疾病家庭护理知识的书,也就是医学写给父母在家里的“这一块”应该怎么做的书。

疾病原因
1.父母或祖辈患有遗传性疾病。如果父或母是个遗传疾病患者或病态基因的携带者,后代就有可能成为此种遗传病的患者。因此,遗传病的预防必须从父母做起。
2.孕期或围产期母亲患病。母亲孕期,如患风疹等病毒感染,不仅可致畸胎,子女出生后也容易患各种疾病,有些先天性疾病并非一出生就能表现出来。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妇女妊娠,或在孕期患有严重的传染病,所生的婴儿多体弱,幼儿期间易患多种疾病。
3.分娩时异常或出生时体重过低。新生儿重度窒息、严重产伤、早产或出生时体重过低的婴儿,抗病力较低,易患多种疾病。
4.母乳不足,且人工喂养不当。婴儿时期如果母乳不足,且喂养不当,易引起婴儿营养不良、贫血及免疫力低下,易患其他疾患。
5.婴幼儿时期偏食。较长时间的偏食,易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抗病力可因此下降,而易患多种疾病。
6.不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是预防多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如因故未能进行某种疫苗的接种,儿童则易患此种传染病。
7.家庭过分溺爱、娇惯。凡受到溺爱与娇惯的儿童,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心理状态易向畸形发展。
8.家庭卫生状况差。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若卫生状况差,多种病原体就容易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从而对儿童健康造成威胁。
9.儿童个人不讲卫生。由于父母不能很好教育培养,有些孩童自幼就沾染许多不卫生的习惯,这样的孩子也易得病。
10.家庭不和、家庭气氛紧张。有些家庭夫妻不和、婆媳争吵,或父母沾染不良嗜好,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或沉闷状态。在这样环境中生长的儿童,精神上自然会受压抑,心理上受到摧残,故极易引起心身性疾病。
疾病特点
婴儿与成人在解剖和生理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各器官、系统在发育和功能上不成熟,免疫力又不同,所以,同一
病原侵入到婴儿与侵入到成人就可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婴儿生病后在许多方面与成人是不同的。
(1)败血症: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容易得败血症,可由各种细菌引起。因新生儿及婴儿的皮肤非常柔嫩、血管丰富,假如大人的手上带有细菌抚摸孩子或护理孩子时,就能使细菌从皮肤进入体内到血管,由血管到全身而形成败血症。大孩子或成人的皮肤抵抗力强,细菌进不去,即使细菌进入也只在皮肤上形成一个小小的脓疮,顶多形成一个脓包。细菌不只是从新生儿或婴儿的皮肤进入,还可以从粘膜进入,新生儿还可从脐部进入而引起败血症,这在成人是少见的。
(2)感冒:婴儿感冒可发高热,病毒性感冒高热可持续7~10天;高热时还可引起抽风;有的婴儿感冒可引起吐、泻;婴儿因感冒引起鼻塞,导致呼吸困难,不能吃奶;大孩子感冒可以引起腹痛象急性阑尾炎。成人感冒时顶多有点不舒服,还可如正常人一样吃、喝、工作。
总之,婴儿的病症往往不典型,变化多样,病情发展快,容易恶化,所以婴儿有病应及时合理地诊治,不能延误。但婴儿也有有利的一面,因为婴儿是在生长旺盛时期,有病容易恢复且不易形成慢性过程,这是令人高兴的,但不是所有病都如此,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预防
⒈吃母乳的婴儿,生后2~3个月就可吃菜水、果水;4~5个月可吃少量煮蛋黄、米汤,也可少量吃些鱼肝油、维生素C等;6~7个月可吃些软粥、软面片;8~9个月可吃青菜、肉汤、豆腐、鸡蛋羹;10~12个月可吃软饭、馒头饼干等。
⒉每次最好加吃一种食物,吃习惯了再加第2种,每次喂量由少渐多,但不要过量。
⒊喂辅助食物。最好在喂奶以前,这时婴儿胃里是空的,容易接受食物,也易于消化。
⒋注意小儿消化情况,如消化不良,辅助食物应减量或暂停。
5.喂奶期间母亲要注意营养,以便让乳汁充足。婴儿母亲可以多吃些新鲜蔬菜、豆、蛋、肉类等食物,不可偏食。
6.乳母要经常保持乳头卫生,勤擦洗,勤换衣,喂奶前要洗奶头。
7.喂奶次数,一般隔3~4小时喂1次,夜间最好不喂。每次喂奶20分钟,体弱的婴儿喂奶时间可稍长一些,但不要超过30分钟。
8.每次喂奶后,将小儿放在肩头,轻轻拍打婴儿脊背,使吞进去的空气从胃里排出来,以免吐奶。
9.白天每喂两次奶的中间喂1次水,但不要过多。每天给婴儿喂水时,可加少量食盐。
10.婴儿3个月后,应有意识地让婴儿养成吃东西习惯,为断奶打下基础。婴儿满周岁时应断奶,最迟不超过1岁半。如果断奶过迟,乳汁稀薄,不能满足婴儿发育的需要,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或贫血。断奶最好在秋季或春季。采取逐渐减少喂奶次数,以辅助食品代替母乳的办法断奶。
相关新闻
我国对出生缺陷采取“三级防治”的策略,第一级主要是社会宣传,第二级主要是产前筛查和诊断,第三级主要就是新生儿疾病筛查。除了逐步扩大筛查病种,全面落实三级预防还包括加强心脏病筛查,同时补上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救助的“短板”。
该文章由作者:【孔庙祈福】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