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1967—)科幻小说作家,原名郭威,北京人。中共党员。1990年大学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着有长篇科幻小说《网络游戏联军》、《残缺的磁痕》等十余部,中短篇科幻小说《时空死结》、《朝圣》、《决斗在网络》、《带心灵去约会》等,科幻作品集《握别在左拳还原之前》等,主编《中国科幻新生代精品集》等。《漫画科学史探险》、《地球保卫战》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星际勇士》获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提名奖,还获全国、省市级多项奖。
人物简介
星河,毕业于建筑学专业,创作时坚持体现科幻小说的艺术本质。语言特点鲜明,被吴岩称为“青春期心理科幻”。对于爱好科幻小说又经常上网的读者来说,星河应该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名字。在很多网站都有他的作品集。他的《决斗在网络》、《梦断三国》、《同室操戈》等一批有关网络的科幻作品,肯定能够在许多网民那里引起共鸣。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跟随作者在虚拟世界中体会惊心动魄而又有惊无险的精神探险,又能多一份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独特感受。
在他看来,“科普作品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科幻小说则能对读者进行有益的启迪。”他认为,科普作品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它的兴衰可以决定和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而科幻作品像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并不承担任何额外的义务——包括科普(狭义)和预测,尽管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往往能够起到这两种效果。事实上科幻作品所要普及的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普及一种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而它的“预测”,只是向我们展示了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
科幻之路
星河走上科幻之路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他从小学起就十分喜欢科幻作品,是这种酷爱使他走上了科幻创作的道路。而他之所以坚定地走了下去,则是因为他遇到了也是科幻小说家的吴岩。90年代初国内科幻创作潮涨潮落,当他几乎对这个自幼开始的爱好感到绝望时,在北师大修了整整一学期吴岩老师的“科幻小说评介与研究”的选修课。
这次学习使星河第一次知道自己对于科幻的无知,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科幻的最后一线希望——在当时的情况下投身到这一职业中仍然是一种相当大的冒险。吴岩老师逐字逐句地帮他修改作品,有时候一个短篇竟让他修改近10遍。更重要的是,吴岩不但教他如何写作,也教他如何做人。从吴岩那里,他确立了自己在科幻创作上追求的目标。
创作的艰辛
当我们阅读星河的作品时,也许很难体味他创作时的艰辛。科幻小说的创作在我国还处在开创阶段,很多问题还没有拎清。比如,科幻作品究竟属于儿童文学还是成人文学?是通俗文学还是纯文学?如何对待和处理科幻作品中科学和文学的关系?等等。
对科幻创作怀有的使命感,使星河不可能不在创作中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在星河看来,以读者对象为标准的划分,不能代替作品形式与文学题材的划分。在我国,科幻始终属于儿童文学。星河无意贬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在我国的地位问题,并不是他不喜欢把科幻归入其中的原因。在所谓的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之间,星河宁愿称自己是一名通俗文学作家。
当有人对星河提及港台通俗文学的三大支柱正是“武侠、言情和科幻”时,他也只得无可奈何地笑纳。其实星河所理解的科幻与那两个地区所流行的概念完全不同。事实上在认可通俗文学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否认它的社会价值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星河并不是像躲避穷亲戚一样躲避通俗文学的秋波。他认为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科幻小说姓“科”还是姓“文”。
每当一篇新作问世,都会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指摘:但凡具备一点科学知识的读者都敢站出来评点其中的科学漏洞,并因而置疑整篇作品的立意基础;还是这篇作品,往往会从另一个方向获得同样力度的批评,稍具文学品味的读者都会认为其中的科学描述过于冗长艰涩。这种指责实在是有欠公正。历史上所有科幻作品都有致命的科学硬伤;文学一宁要远离科学描述的规定,也是一种奇怪的逻辑。在这方面,星河体会到了科幻作品创作独特的难处。
创作的乐趣
当然,科幻创作也给他带来了许多乐趣。在他看来,能够把自己从小喜欢的领域当成工作来做,自然是令人十分欣喜的事情。而最让他快乐的事情应该还是读者的认同。当读者为他的作品而感动时,即使他们尖锐地指出作品中的科学硬伤,他还是感到欣慰。当然,遇到读者对作品产生怀疑时,他也难免郁郁寡欢。
成果的丰硕
辛勤的创作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星河发表的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品已达数百万字。其中,星河自己最满意的几部作品是长篇《残缺的磁痕》、中篇《决斗在网络》和短篇《握别在左拳还原之前》。他曾先后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宋庆龄文学奖、冰心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银河奖等多种奖励。而这些年他的生活也是靠这些作品的稿费来支撑的。
他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负责一个科幻专栏,包括创作和遴选稿件。星河手头有一个他比较喜欢的有关赛伯朋克(Cyberpunk)的系列短篇,他第一次尝试着投给一家纯文学杂志,可惜至今尚无回音。从前一段起他就开始写一个异域世界三部曲,计划每部写25万字。此外,星河还在做一些有关世界科幻史方面研究工作。我们期待着星河给我们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主要作品
中篇《决斗在网络》
《时空死结》(上海科普社2004年出版)
主要短篇作品有《带心灵去约会》、《命殒天涯》、《握别在左拳还原之前》、《时间足够你爱》、《潮啸如枪》等。
长篇科幻小说《网络游戏联军》、《月海基地》、《太空城》、《寻找记忆》、《残缺的磁痕》等。
植物大战僵尸2儿童文学系列《荒漠历险》、《朋友,还是敌人》等。
大事年表
1967年出生。因吴岩科幻选修课,走上科幻道路,成为九十年代杂志《科幻世界》的主力作者。
1995年,在该杂志上发表了短篇科幻小说《决斗在网络》,是中国第一篇有影响的“塞伯朋克科幻作品”。
1996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星河的长篇科幻小说《海底记忆》—笔触深入海洋,虚构海洋智慧种族和人类的冲突。
1997年,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了星河的长篇科幻代表作《残缺的磁痕》。作者以“地磁极倒转”为题材,抒发了英雄主义情怀。
1998年,星河应聘到北京作协,成为合同制作家,是大陆仅有的几位专业科幻作家之一。
2011年11月,星河结婚,开始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个人荣誉
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奖、科幻文艺奖等多种奖励。
相关评论
[科幻批评]优秀科幻小说的迷人魅力——读星河的
1950年,在美国布朗克斯中学有二十几个学生成立了一个“科学幻想小说俱乐部”。参加俱乐部的孩子们天真地阅读各种科幻小说并热情地讨论他们读到的东西,他们深深地沉浸在与科学和幻想交往的热情之中。“他们没有发疯吧?”“居然读那么破烂的玩意。”不少人朝孩子们瞪眼。但是,孩子们不管这些。30年之后,这一俱乐部中的成员有8个成了物理学博士,另外有6个成为其他行业的专家教授。其中的格拉肖、温伯格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读过科幻小说。它给人的启迪远非其他东西所能比拟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还专门要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阅读科幻小说,可见其作用之伟大。
但是,在接近21世纪的中华古国里,科幻小说作家屈指可数,科幻作品更是寥若晨星。
坏事往往会成为好事。科幻文学园地的荒芜,倒成了文学拓荒者们迅速崛起的乐园。从1991年开始,青年作家星河以其丰富的中短篇创作和屡次获得银河奖而引起了读者的瞩目。去年以来,他又涉足长篇创作,写出了《海地记忆》、《网络游戏联军》,并正准备出版第三本长篇《洋流下的基地》。
《洋流下的基地》从一对少年在游乐场遇到事故,看到大型旋转飞车中轴断裂,即将坠毁开始,把读者引向一个奇异的人与异类生命接触的复杂故事。就在飞船坠毁前的一刹那,一股不明的力量将其推到空中,并进入飞船,朝月球进发。他们被卷入了一场袭击地球的阴谋吗?
事情远远不那么简单。两个少年逐渐发现,他们混入的其实是一艘异类人考察地球后的返航飞船。两位不速之客不得不走入一个探索月球异类人的基地并伺机返回地球的漫长征途。
月球奇异的景色让两个孩子赏心悦目,但更让他们惊奇的是,就在地球的邻邦月球上,居然有着与一个比地球上技术高出许多倍的文明世界。这个世界与地球世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为什么在月球的地下,要人工建立一个如此巨大的浴场呢?
小说后半部分,两个孩子逐渐发现了另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这些月球上的异类生命其实是地球上海洋中的居民。他们是海豚经过生物重塑技术产生的变种!他们由于无法忍受地球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而决定改装成人类的模样,以获得人类的航天技术并将自己的生存地转移到其他星球。
主题的逐渐转化,情节的不断变化,场景的持续更新,使《洋流下的基地》明显地超脱于当前许多情节雷同、场景没有新奇感的科幻作品。青年作家星河试图在一个完全普通的儿童科幻小说中代入深刻的人与自然相互融合,人与其他生物和睦友好这个相当严肃、也相当“急迫”的主题。
我一直希望科幻小说首先是一本好的小说,既然是小说,就要具有小说所具备的一切特征。科幻小说除了要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造上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以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它应该讨论比较严肃的科学问题和人类生存问题。星河的这本小说中非常认真地把人的关怀、热情、探索、责任心、和儿童的勇敢溶入了“生态关怀”这一主题之中。在小说的结尾,两个主人公超越了种族的狭隘限制,为地球上相对弱小的民族–智慧的海豚逃出毁灭性打击,进行了无畏的斗争。
在小说之外,《洋流下的基地》可能更是一本科幻作品。他在探索精神和科学创造的奇迹方面下了大功夫。在将陆地、海底和月球风光的描写显得真实而有感染力的同时,他还用生命创造的科学技术奇迹与自然风光相平衡。故事中许多描写似乎着墨不多,但生动得使人身临其境,象月球上的“喷雾成罩”、月面下的人工浴场、“脂肪灯”等居然颇有凡尔纳科幻小说的古典特色。但是,作者并非古典主义者,他的主人公是新时代懂得探索、具有科学研究精神的儿童,这些儿童在科学逻辑的指引下一步步地揭开自然存在的秘密。他们还是些具有“宇宙正义感”的孩子,是些没有失去儿童情趣的孩子。无论从那个角度讲,《洋流下的基地》都是星河儿童长篇科幻小说中最成功的一部。
新中国的科幻小说事业一直是在各种攻击中发展的。文革期间,《科学画报》杂志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率先向自己发表的科幻作品发难。接着,又有许多所谓“科幻会使人想入非非”、“科幻是伪科学”之类的奇谈怪论不断涌现。科学工作者如果进行科幻创作,就会被当成宣传“伪科学”的典型。所有这些,都致使中国的科幻世界在世界科幻大发展的背景下,远远地为中国文学的赶超拉大了距离。
但是,中国难道不需要更多的向往将来的建设者吗?中国不需要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家或具有科学精神的劳动者吗?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伟人为中国的科幻发展大声呼吁或身体力行。梁启超、鲁迅、茅盾、老舍、杨振宁就是这样的典型。更加值得欣慰的是,正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复出工作之后,及时接见了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布里安·阿尔迪斯。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这一“接见”,不但为世界科幻界所震惊,更使中国科幻作家们欢欣鼓舞。进入90年代,宋健同志又给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家铮院士的科幻小说《一千年前的谋杀案》作序。所有这些,都将对中国科幻的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
星河是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但愿他不要停留在《洋流下的基地》这点小小的成绩上面。在中国科幻文坛的耕耘者必须做好准备,准备迎接科幻潮起潮落的所有挑战。但愿在星河的读者中,30年后将出现许多探索天空、探索海洋、探索人与自然融合的勇士;出现中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该文章由作者:【雪曼将军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