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数年来又出现了第四种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一种新散文。
概况
所谓“弹性”,是指这种散文对于各种文体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合无间的高度适应能力。文体和语气愈变化多姿,散文的弹性当然愈大;弹性愈大,则发展的可能性愈大,不至于迅趋僵化。现代散文当然以现代人的口语为节奏的基础。但是,只要不是洋学者生涩的翻译腔,它可以斟酌采用一些欧化的句法,使句法活泼些,新颖些;只要不是国学者迂腐的语录体,它也不妨容纳一些文言的句法,使句法简洁些,浑成些。有时候,在美学的范围内,选用一些音调悦耳、表情十足的方言或俚语,反衬在常用的文字背景上,只有显得更生动而突出。
所谓“密度”,是指这种散文在一定的篇幅中(或一定的字数内)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分量愈重,当然密度愈大。一般的散文读者,或因懒惰,或因平庸,往往不能维持足够的密度。这种稀稀松松汤汤水水的散文,读了半天,既无奇句,又无新意,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美感,只能算是有声的呼吸罢了。然而在平庸的心灵之间,这种贫嘴被认为“流畅”。事实上,那是一泻千里,既无涟漪,亦无回澜的单调而已。这样的贫嘴,在许多流水帐的游记和瞎三话四的书评里,最为流行。真正丰富的心灵,在自然流露之中,必定左右逢源,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步步莲花,字字珠玉,决无冷场。
所谓“质料”,更是散文作者从不考虑的因素。它是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字或词的品质。这种品质几乎在先天上就决定了一篇散文的趣味甚至境界的高低。譬如岩石,有的是高贵的大理石,有的是普通的砂石,优劣立判。同样写一双眼睛,有的作家说“她的瞳中溢出一颗哀怨”,有的作家说“她的秋波暗弹一滴珠泪”。意思差不多,但是文字的触觉有细腻和粗俗之分。一件制成品,无论做工多细,如果质地低劣,总不值钱。对于文字特别敏感的作家,必然有他自己专用的词汇;他的衣服是订做的,不是现成的。
现代散文的年纪还很轻,她只是现代诗和现代小说的一个么妹,但是一心一意要学两个姐姐。事实上,在现代小说之中,那散文就是现代散文,司马中原的作品便是一个例子。专写现代散文的作者还很少,成就自然还不够,可是在两位姐姐的诱导之下,她会逐渐成熟起来的。
在风格上,散文不只是橄榄、清茶,因为“韩潮苏海”原为古文可羡之境界。在篇幅上,我认为散文甚至可到六七千字或更多。散文不必守住轻工业,也可成为重工业。在语言上,我认为酌量使用文言与西化句法,可增加文体的弹性。我的文体观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见真,西以求新。文体富于弹性,散文家才能呼风唤雨。
无论是诗或散文的创作,我取法的典范首先是中国的古典,其次才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与西方文学。古文教会我如何掌握凝练、整洁,白话教我如何做到自然、亲切,英文教我如何经营层次井然、长而不乱、富而不杂的复合句法。我致力追求的文体,是用女娲炼石补天的洪炉来炼仓颉的方砖,与源出希腊、罗马的西欧拼音文字相融。我相信只要得法,混血更美,合金更贵。
在散文的语言技巧上,更追求多元的弹性,认为语言应文白互补,句法应长短相济,分段忌四平八稳,题目应别出心裁。不少作者西而不化,句法冗长,标点太少。英文用标点,为方法所需;中文标点,不可拘泥文法,而应依照文气。其间的差别,许多散文家似乎从未留意。
古代散文
在中国古代,散文是与韵文相对而言的,除了诗歌以外的作品几乎都可以归入它的范畴。“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长期以来被排斥于正宗之外的小说与戏剧创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随着西方近代文艺理论的介绍,散文的概念也得到了新的确定,成为与诗歌、小说、话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现代散文就是在吸收外来思潮和接受固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式丰富多样,举凡杂感、短评、随笔、速写、游记、书信、日记、报告、通讯、特写等等,都可以归入它的范畴。散文所具有的议论、抒情和叙事的因素往往融为一体,却也总有所侧重,根据不同的情况,大体上可以区分为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三种类型。
主要特点
新文学的散文始于文学革命,20年代便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报刊的繁盛,文学流派纷纷形成,许多知识分子走上十字街头,甚或走出国门,增加了阅历,扩大了眼界,西学东渐更新了知识和观念,这一切都造成了新文学运动中现代散文的繁荣,也决定了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是:
第一,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的发现,影响于散文,便是表现个性,革新了散文的内容。郁达夫说传统的“散文之心”是“尊君、卫道、与孝亲”,现代散文是对传统的“散文之心”的背离。
第二,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人间世》发刊词曾有“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的话,以幽默的语言道出了现代散文的这一特点。但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主流是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这是文学革命兴起后散文作家的共同特点。
第三,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第四,承受了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英国的小品,蒙田的随笔,尼采的箴言警句,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泰戈尔、厨川白村在20年代对中国散文的文体、风格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发生过影响。
第五,新文学运动初期和20年代现代散文,都表现着散文作者们的深厚的学养,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鲁迅式的杂文,周作人的小品,冰心、朱自清的文笔对后来散文的发展都发生过或仍在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现代散文欣赏
走在路上,看天上的云卷云舒,我不得不惊艳于这景色的美好!听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我仿佛还看见很多卑微的生命,和燕子一起来临。关于蚯蚓和泥土的对话,关于桔子花和蜜蜂的对话,关于风和风筝之间的对话,同样的,我们永远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迎面而来的不只是含笑的桃花,我迷醉于那一枝枝、一树树满满的花朵,还有那朴素如农民的桉树林。我仿佛也听到它们的声音了,和希望一起抒情地抵达春天的头顶。我看见云都飘往日落的方向,星星还是习惯害羞地闪躲在月亮的背后。这样的春天,季节在等什么?这样的季节,我又在等什么?
一路清新的桔子花香,和一切好听的声音,在万物生长的热闹而拥挤的夜晚里让人怀感恩的心情。无论是花开花落,花落花开,都美不胜收。多想,在这个季节最美好的夜晚里飞,或舞蹈!
轻轻的 是风儿在季节里歌唱
悄悄的 是风景在车窗外后退
听有人远去 听有人回来
这样的夜晚 山睡着了 树睡着了 云和月睡着了
桃花醒着 梨花醒着 树叶醒着 雨醒着
我醒着
睡着的在梦里
醒着的都在梦外
该文章由作者:【六元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