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汉语汉字)

梦,汉语一级字,读作mèng,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睡眠中的幻象,后延伸至幻想。

梦(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梦,甲骨文(图1)=(丬,即“爿”,床)+(眉,借代眼睛)+(人,休息者),表示人躺在床上闭目入眠后,伴随下意识活动而出现的眼皮跳动现象。金文(图2)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丬”(床)、加“夕”(夜晚),同时将甲骨文字形中由“眉”与“人”构成的“图1右边部分”写成“图2上半部分”,强调做梦的夜间时段。

篆文(图3)将金文字形中的“图2上半部分”变形成“图3上部分”。隶书(图4)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眉头”形状写成“草头”,“梦境”线索消失。《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楷书“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草头”写成“林”,并且省去“目”和“冖”,至此“梦”的“睡觉”线索也完全消失。

《说文》:“梦,不明也。从夕,瞢省声。”《楚帛书》:“梦梦墨墨。”指黑暗不明,用其本义。后引申为昏乱、蒙昧之义。也通假为“瞢”、“蒙”、“鄸”等。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梦(夢)

mèngㄇㄥˋ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做梦:~见。

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详细字义

梦,夢mèng

〈名〉

(1)(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2)同本义[dream]

妇梦中咳嗽。——《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

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梦中得我。——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梦迷(梦后刚醒,尚未完全摆脱梦境);梦梦铳铳(形容睡得迷迷糊糊);梦梦查查(迷迷糊糊);梦思(梦中的思念);梦中梦(喻幻境。极言虚幻);梦中(睡梦之中);梦语(睡梦中说的话);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3)湖泽[lake]。

如:梦泽(即云梦泽);梦溪(地名。在今江苏省丹阳县,宋沈括故宅所在地。《梦溪笔谈》的省称)

梦,夢mèng

〈动〉

(1)做梦[dream;haveadream]

王梦见一儿。——晋·干宝《搜神记》

卧则梦闻。——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我欲因之梦吴越。——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夜深忽梦少年事。——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梦枕(传说中会使人做梦的枕头);梦花(梦见花朵。指汉·马融梦食花,文思大进事)

(2)比喻幻想[illusion;dream]。

如:梦乡;梦影(犹幻影);梦想

常用词组

梦话梦幻梦幻泡影梦见梦景梦境梦寐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不明也。从夕,瞢省声。莫忠切。又,亡贡切。

说文解字注

不朙也。小雅。民今方殆。视天梦梦。传曰。王者为乱梦梦然。释训曰。梦梦、乱也。按故训释为乱。许云不明者、由不明而乱也。以其字从夕。故释为不明也。梦之本义为不明。今字叚为㝱寐字。梦行而㝱废矣。从夕。瞢省声。莫忠切。又亡贡切。古音在六部。举形声包会意也。

康熙字典

俗梦字。

(梦)《唐韵》《集韵》《韵会》莫凤切。《正韵》蒙弄切。?蒙去声。觉之对。寐中所见事形也。《书·说命》:梦帝赉子良弼。《诗·小雅》:乃占我梦。《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正梦,二噩梦,三思梦,四寤梦,五喜梦,六惧梦。

又:大卜掌三梦之法,一致梦,二觭梦。注:奇怪之梦。三咸陟。注:升也,进也,无思虑而有其梦。一作咸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张子正蒙》:梦形闭而气专于内,梦所以缘旧于习心。饥梦取,饱梦与。

又泽名。《书·禹贡》:云土梦作。

又《司马相如·子虚赋》楚有七泽:一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按《左传》《汉书》云梦?平、去二音。

又水名。梦水,在袁州宜春县东。《寰宇记》:昔锺仪欲相此立县。夜乞梦,果符所祝。因名县曰思县,水曰梦水。

又姓。见《统谱》。

又《广韵》《正韵》莫红切。《集韵》《韵会》谟中切。?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旣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又《集韵》弥登切。音萌。《诗·齐风》:甘与子同梦。

又叶诸良切。音章。?琳《大荒赋》:惧蓍兆之有惑兮,退齐思乎兰房。魂营营与神遇兮,又诊余以嘉梦。

又叶暮傍切。茫去声。《道藏歌》:绛衣表羣会,生始似久梦。德隐冲内迹,至寂不觉当。当,去声。《说文》:梦不明也。从夕,瞢省声。

该文章由作者:【憧憬未来】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