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拼音:k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考核,引申为检测、征收赋税、差派劳役、学习、作业等义。
字源演变
课,形声兼会意字。从言,果声。“课”从言,表示与人的语言有关;“果”作这个字的声旁,指示读音,“果”有成果之义,兼有表义作用,表示经过实践检验,已经被人们认可的成效。“课”意为用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来证明所取得的成果,或者以已有的成果为标准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考核。《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兵器制成后,未经检测不使用,未经试用不收藏)《管子·明法》:“故明主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实,以官任其身而课其功。
”是说贤明的君主依据官的职责选任吏员、考核其成就。“课”的语义主要是检测、考核。“课”的“考试评定”、“计算”等义都与此义有关。常用的“功课”、“课程”的“课”也是由其初义逐渐引申而来的,只是引申的环节太多,不易被认识到罢了。传统预测学中有“起课”一词,是占卜问事,是用语言告诉事情的结果。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kè | 动词 | 考核(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 ||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 ||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 ||
占卜 | ||
检验;试用 | ||
评判等次;考试评定 | ||
索取;要求。 | ||
谓致力于,从事 | ||
计算 | ||
讲习;学习 | ||
名词 | 教学科目 | |
教学时间单位 | ||
税款,税;赋税;租税 | ||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 ||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 ||
功课,作业 | ||
同“窠”,巢 | ||
旧时某些机关、学校、工厂等分设的行政单位 | ||
有计划的分段教学 | ||
同“骒”,母马 | ||
同“锞” | ||
同“嗑” | ||
量词 |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 |
教科书根据课时而分的段落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试也。从言,果声。
说文解字注
试也。
《广韵》:第也。税也。皆课试引伸之义。
从言。果声。
苦卧切。十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苦卧切。科去声《说文》:试也。《广雅》:第也。《玉篇》:议也。《增韵》:计也,程也。《史记·匈奴传》:课校人畜计。《前汉·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晋书·元帝纪》:劝课农荣。《宋书·沈约自序》:少宽其工课。《汲冢周书》:程课物徵。《管子·七法篇》: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又《广韵》:税也。《旧唐书·职官志》:凡赋人之制有四:一日租,二日调,三日役,四日课。
又县名、水名。《隋书·地理志》:课阳县属南阳郡,因课水而名。
又《玉篇》苦讹切。《广韵》《集韵》苦禾切。并音科。课,差也。
又《类篇》:率也。
音韵汇集
字形 | 韵书 | 声调 | 韵目 | 反切 | 拟音 | 韵部 | 小韵 | 声母 | 韵母 |
课 | 上古音韵 | kʰloːl | 歌 | 科 | |||||
kʰloːls | 歌 | 无 | |||||||
广韵 | 平声 | 戈 | 苦禾切/苦卧切 | kʰuɑ | 科 | 溪 | 戈一合 | ||
去声 | 过 | 苦卧切/苦禾切 | kʰuɑ | 课 | 溪 | 戈一合 | |||
集韵 | 平声 | 戈 | 苦禾切 | kʰuɑ | |||||
去声 | 过 | 苦卧切 | kʰuɑ | ||||||
韵略 | 去声 | 过 | 苦卧切 | ||||||
增韵 | 去声 | 过 | 苦卧切 | ||||||
中原音韵 | 去声 | 歌戈 | kʼuɔ | 歌戈 | 课 | 溪 | 歌戈合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歌戈 | 匡卧切 | ||||||
洪武正韵 | 去声 | 十四箇 | 苦卧切 | k‘uo | 歌 | 课 | |||
蒙古字韵 | 去声 | kʼwɔ | |||||||
分韵撮要 | 阴去 | 第二十三科火货 | 货 | 非 | 科 |
该文章由作者:【秋枫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