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H是指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卵泡成熟。促卵泡激素可促进卵泡颗粒层细胞增生分化,并促进整个卵巢长大。而其作用于睾丸曲细精管则可促进精子形成。促卵泡激素在人体内呈脉冲式分泌,通过测定血清中促卵泡激素的含量,对了解垂体内分泌功能有很大作用。
基本简介
作用
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成分为糖蛋白。主要作用为促进卵泡成熟。人卵泡刺激素促进卵泡颗粒层细胞增生分化,促进整个卵巢长大。作用于睾丸曲细精管可促进精子形成。注射FSH只增加卵泡数目,对卵泡成熟并无作用。下丘脑分泌的促卵泡激素释放激素控制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在月经周期中,血中FSH浓度及每日由尿排泄的FSH的量随周期变化而变化。在停经后,血和尿中FSH排出量增加。
是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受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控制,其功能为促进卵泡的发育,在男性则促进生精管形成和生精作用。主要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血FSH的浓度在排卵前期为1.5~10mIU/ml,排卵期为8~20mIU/ml,排卵后期为2~10mIU/ml。一般以5~40mIU/ml作为正常值
基础卵泡刺激素
基础卵泡刺激素,也称背景卵泡刺激素。
月经周期开始的0-3天,卵泡生长初始阶段,卵泡内的颗粒细胞未开始大量分泌雌激素,垂体和卵巢的反馈调节处于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测量的卵泡刺激素浓度,成为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
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直接反映了卵巢的分泌功能,是临床上评价卵巢功能的重要指标。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过高,反应卵巢分泌功能不良。
青春期开始后,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会随年龄逐步升高。
临床意义
作用
卵泡刺激素属于糖基化蛋白质激素,因最早发现其对女性卵泡成熟的刺激作用而得名。后来的研究表明,卵泡刺激素在男女两性体内都是很重要的激素之一,调控着发育、生长、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关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卵泡刺激素和黄体化激素在生殖相关的生理过程中协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卵泡刺激素是一种糖蛋白,活性形式是糖基化的异源二聚体,由α和β两条多肽组成。黄体化激素,甲状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糖蛋白激素采用了与卵泡刺激素相似的结构。它们共享同样的α亚基(含92位氨基酸残基),而β亚基则随激素的不同而不同。卵泡刺激素的β亚基含118位氨基酸残基,负责与卵泡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卵泡刺激素表面的糖基化涉及海藻糖、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胺、以及硅铝酸。其中,硅铝酸与卵泡刺激素的生物半衰期紧密相关。卵泡刺激素的半衰期为3至4小时。卵泡刺激素的分子量约为30000Da。
活性
卵泡刺激素调控人体的发育、生长、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关的一系列生理过程,特别是刺激生殖细胞的成熟。
在女性体内
在卵巢中,卵泡刺激素刺激尚未成熟的卵泡的生长,直至成熟为格拉夫卵泡。卵泡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抑制素以阻断卵泡刺激素的进一步合成。这一机制保证了排卵的选择性。在黄体化阶段的末尾,卵泡刺激素水平也有小幅度提升,可能与下一个排卵周期的开始有关。
促卵泡生成素就属于内分泌检测中的一项内容,该激素能够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并且能促进排卵,进行促卵泡生成素检测,对于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FSH水平增高,说明女性卵巢功能很差,可能有卵巢发育不全、原发性闭经、垂体性早熟等病症。如FSH水平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在男性体内
睾丸中,卵泡刺激素提高塞尔托利细胞合成男性激素结合蛋白的水平,诱发塞尔托利细胞的紧密结合,同时分泌抑制素,在成精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卵泡刺激素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卵泡刺激素与其受体蛋白的结合将导致后者的构象变化。作为跨细胞膜的膜蛋白,卵泡刺激素受体胞外的变构将引发胞内的变构,改变其与G蛋白的结合状态,并通过其它蛋白的参与,进一步诱发环磷酸腺苷等第二信使的生成,将信号传至细胞核内,实现对蛋白表达和细胞发育进程的调节。
该文章由作者:【郭奉孝】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